重生东京1986落日满余晖

第338章 改变从我开始

“是啊,将你引荐给宇野学长,算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成功生意。”

“如果没有你的帮忙,我的业绩还不知道要怎么办呢。”

羽田一郎内心充满感慨。

他完全想不到,当初只有一个拉杆旅行箱发明专利的小学弟。竟然能在不到10年将公司发展成超越索尼、松下等巨头的庞大集团。

关键是这位学弟还很重感情不忘本,有能力后一直反补那些帮助过他的人。

要知道一般情况下,人对于帮助自己的没有那么多感情,对于自己帮助过的对象反而更感情用事一些。

“哪里,学长过誉了,这些都是我应该的。”

“我们早大学子,就是靠着团结一致,才能维持住私立双雄地位。”

竹下雅人当初除了一纸行李箱专利外,只有几千万的资金。

如果不是有羽田一郎等三位学长帮忙,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发展壮大。

再说了,他当初能和宇野纪行学长平等谈话。除了有同一大学毕业的因素外,也是在借羽田一郎的势。

羽田一郎很认可学弟的话,轻轻点头说:“确实,在团结方面,我们远超过东大和庆应。”

早稻田虽然是私立双雄,但在早期阶段,日本国内名望是稍微逊色于庆应大学的。

后来靠着团结一致,才能在政治上勉强抗衡东大,经济上勉强抗衡庆应。

虽然每一项都不是最顶级,但起码在综合实力方面有了和庆应并列的资本。

也正是因为早大更团结,他当初才敢拿一纸专利前往兴业银行贷款。

当然,他敢这样做,也和掌握的信息有关。

就算没有拉杆旅行箱,他也可以靠玩金融,以及其余发明快速崛起。

大不了就不在日本,直接跑到美国发展。

说到母校,羽田一郎忍不住问:“听说学弟又给学校捐了一座新图书馆?”

“嗯,公立的东京一工,私立的早庆我都有捐。”

“这样啊,不愧是学弟,做事滴水不漏。”

“额……”

竹下雅人内心有点无语,没想到这也能夸。不过被夸确实心里舒服,难怪学长消息灵通。

可能学长也觉得自己有那么些过头,他吃菜掩饰了下后,漫无边际的随口问。

“学弟这么有钱,什么时候能帮学校弄个医学部啊。”

“和庆应同僚聚会的时候,偶尔就有人拿医学部调侃我们。”

没有医学部,属于早稻田人的永恒遗憾。

一代代的早稻田校长,都想解决这一难题。

“没有好的时机,什么时候有机会我可以推一把。”

帮助母校完善院系,青年很感兴趣。

不过他也要从中有所收获,比如说将竹下家族永远的印在早稻田大学。

简单来说,他们家要在早稻田占有一部分股权。

虽然因学校的非盈利性质,不会直接为竹下雅人带来收益,但可以在家族发展壮大后,安排自己人在早大工作,从而进一步增强星海集团的影响力。

“是啊,总是缺好的机会。”

吃饭的时候,没有必要聊太多不开心的内容,两人很快就结束这一话题。

“竹下学弟,你觉得柳井正师兄的优衣库,值不值得投资?”

“可以啊,他找到兴业银行头上了?”

虽然这一世有星海生活提前抢生意,但柳井正这个人依旧将优衣库发展的有声有色。

生意规模和发展速度,甚至要比上一世更快。

不过这也正常,这一世柳井正可是被星海集团入股,有星海集团大量资源帮忙。

是的,星海集团不仅自家发展服装产业,还入股了包括优衣库在内的大量优质服装公司。

这也是许多成熟公司的做法。

自家要发展,外面的利益也不能错过。

如同企鹅游戏,自己有游戏工作室,也在外面入股育碧等游戏公司。

“嗯,确实有邀请兴业入股的意思。”

“你也清楚,我很早就看好优衣库的发展模式,并且让公司投了优衣库一笔。”

“至于你们兴业银行的想法,我可做不了决定。”

涉及到大笔资金的事,关系再好的朋友也不要瞎掺和。

外一出现意外亏本了呢?

他只能说自家的投资观念,朋友听不听那是他的事情。

当然,如果这也怨恨自己,那更好。

可以更好的看清一个人,以后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啊,那我再想想。”

羽田一郎想到自家学弟的辉煌战绩,想要跟着赚一把大的,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但考虑到凡事都有万一,又觉得这样太过鲁莽。

“嗯,这样好了,就采取折中方案吧。”

心里有了决定,羽田一郎脸上露出从容淡定的表情。

“我决定了,将事情上交给丰岛学长,然后按照他的指示行动。”

“这样也好,不能拿全功,但能拿首功。”

首功其实也很不错,羽田一郎就是凭借投资星海集团的首功,超越一众伙伴早早升职。

现在他的职务,已经是兴业银行川崎支行的行长了,升职速度堪比坐火箭。

“我也是这样想的。”

羽田一郎笑了笑,然后又说起最近日本股市的又一件大事。

“软银公司正在筹备上市,学弟又有兴趣吗?”

“孙正义的软银?”

“没错,我们公司也拿到了一部分的股票承销,最多可以卖你三分之一。”

“可以,到时候直接找星海资本的嘉本桑,就说我要买。”

孙正义的软银公司青年当然感兴趣,这算是为数不多泡沫时代后崛起的新公司。

他其实早就想入股软银,但软银和三井、伊藤忠等财阀势力有很深的关系,就一直没有行动。

现在软银要上市,那么星海集团的机会来了。

“看来竹下学弟很看好软银的发展啊。”

“我其实更看好思科,星海集团可是思科的大股东哦。”

软银集团的前期崛起,主要是靠在日本代理思科的路由器。

不过和很多销售代理公司不同的是,后来他成功带领集团转型到互联网通讯领域。

“原来是这样,思科确实是优质资产。”

每个投资人都希望自己投的目标可以实现垄断,而思科现在就是垄断路由器市场的公司。

“对了,你们公司不准备留点股份吗?”

“应该会留,公司内部有很多看好软银发展的。孙正义是天才,值得我们信任。”

“确实很天才,大学就能赚到几百万美金。”

孙正义早期发展故事和雷军很像。

同样是大学期间就赚到大笔钱财,同样是大学毕业就进行创业然后赔的一干二净。只不过雷军的选择是加入公司沉淀自己,孙正义的选择是重新创业。

毕竟雷军的性格更加保守,而孙正义激进大胆。

雷军自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最勇敢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创立小米。

但就算创立小米,他也是在做好充分调研,觉得十拿九稳后才进行的。

孙正义不一样,行事风格充满着冒险精神。

经常是这个月资产暴涨,下个月就亏成麻花,资产大起大落。

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孙正义的投资风格,绝对是最勇猛的那一个。

“是啊,天才的世界我不懂。”

说完,羽田一郎特意看了眼身边的小学弟。

对比起孙正义,竹下学弟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我也不懂,你是知道我的,我在校成绩很一般。”

青年就是中人之资,考上早稻田更多的是靠努力而不是天资。

当然,相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他还是有那么一些天份的。

不过在清北或者东大的天才面前,完全不够看。

甚至就连许多中国本科生,智商都要高过他。

当然,本科生说的是当下而不是后世。

现在中国的本科生质量,最低也是中等211生源。

招生数量太少,大专都是高档人才。

“学习成绩那个只能考察一定阶段,像学弟这样毕业后才展现惊人天赋的更加不可多得。”

“我最佩服的田中首相,还是小学毕业生呢。”

“田中首相只是小学毕业,他的才华可是远超常人。”

田中角荣那是特殊时代,如果换成当下最起码也有早大水平。

两人闲扯了以后,不自觉的又聊到了日本经济。

“你觉得,日本经济什么时候能复苏?”

“我不清楚,可能还需要一定时机。”

“这样啊。”

羽田一郎懂了,自家学弟很不看好日本重新复苏。

不过也确实,国际国内环境对日本都不友好,想要重新恢复过来实在太难。

当然,日本也不是没机会。

如果能借助中国发展的东风走上正确道路,还是有机会摆脱现在的困境。

大的问题问完,羽田一郎又说起他很感兴趣的新兴产业。

“星海科技发展的这么好,准备什么时候上市呀?”

“暂时还没想好,估计还要几年时间。”

星海集团未上市公司,会是竹下雅人一把有利武器。

他会用它争取到,更多不容易因技术更迭而衰败的资产项目。

不过眼下时机不对,还需要耐心等待。

“行,准备上市的时候一定要拉上我们公司。”

“知道,放心吧。”

两家公司一直以来都合作的很愉快,青年自然不会傻到拒绝。

反正给谁都是给,自然要给关系更好的。

经济上有太多东西可以聊,但国内市场的低迷,逐渐让两人没了兴致。

“我说,学弟。”

“嗯,怎么?”

竹下雅人挑了下眉,不解的看着表情突然变郑重的友人。

“今年星海集团,还会在社会上大规模招聘吗?”

“应该会,不过主要岗位都会面向理工科。”

星海集团现在有大量的科研项目要进行,比如液晶屏幕、Led技术、通信制造、光刻机……非常缺理工科人才。

至于文科岗位,虽然还没有饱和,但招人数量只有理工科的五分之一。

需要等到星海集团研发成果大量上市,才会招收更多文科相关人才。

毕竟生产的产品,最终还是要卖出去的。

而在这方面,往往文科方面人才更专业。

“不知竹下会长,想以什么样的形式寻找卖家?”

“是直接进行大宗交易,还是通过基金的方式缓慢卖出?”

第二天上午,竹下雅人和四家投行的代表,就松本制造股份售卖问题,正式展开谈判。

野村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吉野得郎,率先就销售形式展开询问。

“两种形式都可以,看各家选择。”

“我的要求是,年前完成全部交易。”

“为此,我可以多支付1%的佣金。”

前世日本股市2月崩塌,但谁知道会不会有蝴蝶效应。

不如付出一定代价早早完成交易。

吃到嘴里才是真。

“1%的交易佣金?”

四家投行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那抹兴奋。

年前完成股票销售任务,就能多获得1000多万美元的利润。

对于四家投行来说,这钱基本等于白赚。

“没问题,我们山一证券可以接下。”

随后,高盛、大摩、野村证券也先后答应这一要求。

“对于在座的实力我还是非常认可的,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

因为竹下雅人在交易方面的慷慨大方,几方很快敲定合同。

竹下雅人虽然对需要支付2.5%的佣金肉疼不已,但想到能顺利逃出泡沫危机,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时间拖到年后,价值52亿美元的股份,很容易变26亿,甚至是16亿。

股市在恐慌的环境下,必然形成踩踏事件。

港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股市低点的时候,公司市值经常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也就是年利润10亿美元的大公司,市值也只有60多亿。

李超人为什么越来越有钱,就是靠着港股这种恐慌心理。

公司市值降低到市盈率10倍以下的时候,开始缓慢买入股票。

公司市值提高到20倍市盈率以上的时候,开始缓慢卖出股票。

一来一回,就可以赚取大量钱财。

当然,日股比港股成熟,公司市值一般不会恐慌的降低到市盈率7倍以下水平。

但降低到市盈率10倍左右水准,还是大概率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