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落日满余晖

第230章 再难返回

国外资本想要对美国新兴公司发起风险投资,主要有两条路。

一条是花费远超常识的巨款。

比如前世软银孙正义,最开始就是走这条线路。

他了解到雅虎的基本情况后,夸张的投资1亿美元。

当时的雅虎还什么都没有,也看不出成为巨头的样子。

1亿美元,完全超出了风险投资的想象。

但孙正义的凭亿近人效果确实很好,自此在硅谷风投行业站稳脚跟。

因为大多数初创企业,都无法拒绝软银的巨额真金白银。

另一条路,则是星海投资准备走的路线。

收购一家知名公司10以上股份,作为取信于新型企业的证明。

比如,竹下雅人想要风投一家公司。

就可以说,我们是某某公司的大股东。

星海投资选定的展示目标是思科和微软。

一方面这两家公司足够有知名度,另一方面这两家公司的发展速度够快,展示效果会更好。

微软的股票,星海投资一直有吸纳。

当下已经成为微软仅次于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第三大股东。

可惜,市场上微软股票有限。

星海投资就算大手笔购买,也只买到1432。

没办法,比尔·盖茨一个人就拥有微软45股权。

再加上保罗·艾伦,以及微软大大小小员工也拥有大批股票。

市面上流动的微软股票,少的可怜。

星海投资能买到1432,都废了九牛二虎之力。

不仅通过市面购买,还通过高盛等投行机构溢价进行购买,大约花费76亿美元。

相对于微软现在的市值,星海投资这笔投资大约亏损1亿美元。

虽然如此,依旧十分值得。

因为这笔投资,明年就可以升值一倍以上。

windows30一出,微软就将在操作系统领域,由原本的追赶者变为领先者。

公司市值也会由原本的刚刚超越苹果,变为甩苹果一大截。

“会长,我们真的要全面进军美股吗?”

嘉本隆现在正有些迷茫。

他更希望公司将大多数资金留下,然后在日股大跌后抄底。

他脑海中没有一丁点,日本股市此后会一蹶不振的想法。

嘉本隆正单纯的以为,之后的股市只是技术性调整。以日本公司的实力,很快就会重返巅峰。

“也不是全面进军,主要是不让资金闲着。”

“当我觉得日股跌的差不多的时候,会重新回来。”

竹下雅人并没有说出藏在心里的秘密,以九真一假的方式回答。

他确实会重返日股,但也只是少部分资金。

并且这部分资金只会买电子领域巨头,以及对星海集团发展有利的公司股票。

比如索尼这家2000年攀上顶峰的公司,以及信越化学这家半导体上游材料市场的巨头。

别的公司就算跌的再惨,他也看都不会看一眼。

主要是当下还在进行的泡沫时代,深深破坏了日本企业的正常成长。

很多公司对新兴技术的投资,还没有1985年多。

更要命的是泡沫破裂之后,各大企业会变得更为保守。

90年代日本半导体领域被韩国和湾湾先后超越,就有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的因素。

如果竹下雅人选择大规模回归日股,就是在拿自己的钱帮别人解套。

他可没有这么无私,也不想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傻傻的打水花。

“嗨,明白。”

嘉本隆正很开心,因为他始终认为,一家好的公司必须立足本国市场。

哪怕是私募对冲基金,也要如此。

随后他又小心问:“会长,您觉得,这次股灾会持续多久?”

竹下雅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微微抬高声音反问:“你觉得日本股市泡沫大吗?”

“大,很大。”

嘉本隆正想到公司收集的日股资料,简直触目惊心。

很多公司的市盈率拉到大几十甚至上百,一点也不健康。

如果股市全面暴跌,股价说不定腰斩后再腰斩。

这么惨痛的代价,绝对会在炒股人心中产生阴影。

接下来就算各公司发展的非常好,短时间内股价也很难上涨。

“那你觉得,各公司股价回归正常后,还能有这么多股民吗?”

“不能。”

股市进入熊市之后,就算市场上利好消息不断,也需要等股民忘掉伤疤。

并且就算如此,也会少掉无数股民。

这些股民中大多数是亏损掉本金,或者是有少量负债。

自觉在股市上赚不到钱,主动离开这片伤心之地。

少数则是负债累累,绝望之下彻底离开这个世界。

“这次的泡沫实在太大,日银那边还在高强度加息,想要主动戳破泡沫。”

“三五年之内,日股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起色。”

“这也是我着急卖掉一大笔松本制造股票的最大因素。”

松本制造这笔财富,竹下雅人也准备先走美股港股路线。

是的,除了美股之外,竹下雅人也想投资港股。

受国际环境影响,港股正处于历史低点。

股市平均市盈率,只有67倍左右。

现在进入港股,就算只是单纯的买指数,也可以很快实现暴富。

此外,如果美股和港股没法完全消化这笔资金,他还准备投资韩国股市。

90年代,正是韩国几大财团极速扩展时期。

三星、现代、sk等财团,都实现5倍以上增长。

虽然没有美国科技巨头那么逆天,但相对于传统公司,依然有着惊人的增长速度。

日本泡沫时代的电子巨头,增长也不过如此。

“三五年吗?哎,日股接下来难了。”

嘉本隆正沮丧的点点头,不得不承认自家会长的判断。

股市一旦崩盘式降温,短时间内确实很难再起。

前世日银和日本政府,就是因为股市的这一特点,耽搁了救市行动。

直到1993年,发现股市依旧一潭死水,这才慌慌张张的出台各种救市政策。

可惜,实在是太晚了。

政府的基建投资基本浪费,根本刺激不了经济。

其实日本政府更想投资高科技产业,但实在是投鼠忌器。

有白头鹰政府这柄达摩克斯之剑悬在头顶,日本根本不敢行动。

因为一旦行动,美国就会以日本政府行政操控为借口,对日本公司进行惩罚。

如同后世的华为,但没有那么严厉。

这种事情是有先例的。

不久前的tron操作系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政府刚开始很支持,直接以行政手段推动tron操作系统的发展。

准备在全日本的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建立使用tron操作系统的微机室。

但在美国强力压迫下,6月时放弃了这一推广行动。

没办法,此时的美国是日本电子产品第一大市场。

日本想要发展,根本就离不开美国。

两人聊着聊着,越发觉得日本前途堪忧,不自然的陷入沉默。

好长一段时间后,嘉本隆正才重新组织好语言,换个话题问。

“会长,我们以后要全面靠拢高盛吗?”

青年摇了摇手指。

“当然不。”

“星海投资不能太过接近任何一家美国大投行,我可不想遭到大摩的阻击。”

高盛集团当下和摩根史丹利的仇恨很大。

因为摩根史丹利每次玩恶意收购,高盛都会扮演白衣骑士角色。

虽然大摩凭借着更为雄厚的资本,恶意并购的成功率很高。

但终究有很多项目,被高盛破坏掉,没能赚取更多佣金。

不仅钱赚的更少,自己的名声也在高盛的衬托下愈发恶劣。

大摩当然不能忍。

可惜,高盛有洛克菲勒家族支撑。

大摩就算实力强上很多,也拿它无奈。

但高盛不行,和高盛亲密合作的公司,不代表不行。

青年可不想成为城门失火中的那条池鱼。

“明白,那我们需要主动联系大摩吗?”

“不用,大摩那边很快就会闻着味跟过来。”

两家公司互相有间谍,别想瞒过彼此。

尤其是高盛,因为实行合伙人制度,更难在大摩面前藏住秘密。

当然,在美国以外,高盛的保密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帮希腊伪造财务报表加入欧元区。

和欧盟不同,欧元区的加入条件更为严格,政府的负债程度不能超过60。

希腊当时完全不符合这一点。

这时候,高盛来了。

在高盛的一系列操作下,希腊政府的负债成功隐瞒下来,然后在21世纪初顺利成为欧元区成员国。

高盛选择这样做,一方面是赚钱,另一方面是向欧盟植入特洛伊木马。

后来这枚木马被成功引爆,将欧盟炸的五劳七伤。

“嗨!”

第二天,高盛并没有和大摩一样直接返回国内。

保尔森再次找到竹下雅人,准备对合作之事进一步沟通。

不过此时保尔森还没返回美国说服高盛领导层,也没说服那些投资人。所以两人谈论的事情都比较虚,主要以拉关系为主。

竹下雅人有点受不了这种单纯的聊天,笑着转移话题。

“我听说思科两位创始人和董事会矛盾重重。”

“我希望当双方关系破裂的时候,高盛可以帮忙买下这对夫妻的股票。”

“然后一半星海投资持有,一半和高盛的联合基金持有。”

思科创始人不精通管理,所以早早就将管理交给风险投资公司负责。

但这两位技术型创始人又喜欢干涉公司经营,导致思科现在一团糟。

思科的董事会忍耐程度有限,很快就会展开对两人的清洗。

这样做看起来很冷酷无情,但确实促进了思科的发展。

思科巅峰时期能有5000亿以上市值,多亏这次变革。

保尔森听闻后眼睛缩了缩,然后挑眉问:“哦,竹下会长很看好思科的发展?”

青年坦然说道:“是的,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思科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什么时候实现增长我不知道,但一定不会亏钱。”

思科的发展势头根本瞒不过华尔街,竹下雅人自然不会选择藏着掖着。

至于高盛会不会截胡?

基本不可能。

因为潜力只是潜力,谁知道需要多长时间兑现。

无论是华尔街还是硅谷,都想象不到计算机的发展速度。

除竹下雅人之外,全世界最敢想的投资人,也想不到短短十几年时间,计算机就能在全世界开花结果。

“没问题。一旦思科有变,我会尽快帮忙拿下这部分股权。”

保尔森虽然不知道青年为什么这么有信心,思科创始人夫妇离开公司后就会卖掉股票,但这只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展示高盛能量,完成双方的第一个合作项目,才是他更看重的地方。

“嗯,合作愉快。”

回到美国后,保尔森第一时间打听思科情况。

他看着下属传来的报表,忍不住皱眉问:“这么糟糕?”

“是的,思科现在内斗严重。”

“桑蒂·勒纳的脾气非常暴躁,让整个公司都难以忍受。”

桑蒂·勒纳是思科创始人夫妇中的妻子。

她的性格强硬固执,是导致思科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看来短时间内,思科很难有所作为。”

判定思科前途不大之后,保尔森很快将自己也跟风买点股票的想法放弃。

他可不想等待数年时间。

身为高盛的高级合伙人,他有无数手段可以短时间内赚取更多钱财。

“时刻关注思科董事会情况,一旦有变,立马向我汇报。”

“好的,先生。”

思科暂时没法进行,保尔森很快将重心放在三天后的高级合作人会议上。

他要尽可能说服大家和星海投资合作。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保尔森带着搜集到的资料,来到位于纽约的高盛总部。

保尔森才刚刚起势,还不是高级合伙人。

高级合伙人都完成讲话后,才轮到他登台。

简单聊了几个小项目后,保尔森打开投影仪。

“大家看,这是星海投资进入金融领域后,资产大致增长情况。”

“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星海投资已经全面撤离日股。”

日股的大雷,华尔街心知肚明。

因为这个雷,本来就是华尔街挖的。

其实早在1987年,华尔街就想过引爆。

但当时日本民众过于狂热,再加上美国发生严重股灾。

华尔街就没有大规模进攻,准备等时机成熟再行动。

但这就坑了索罗斯。

他还在大肆做空,根本没想过股价会反弹。

如果不是果断壮士断腕,鼎鼎有名的量子基金,可能早就破产倒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