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两个小时的提问时间终究来到尾声,竹下雅人就算再不想见大家遗憾的眼神,也只能宣布这次演讲结束。
不过离开前,他还是又强调了一遍。
“大家一定记住,想要进入更好的公司,想要获得更好的职位,一定要多学计算机技术。”
“无论是研究领域,还是软件应用领域,各大公司都非常需求。”
竹下雅人这番话,并不是对东京大学学生说的,而是那些将要看这段视频的一般高校学子,以及非帝大、非私立双雄层次重点高校学子。
日本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说的就是这些人。
毕竟无论什么时候,顶尖大学学子只要不太挑,顶级大手公司难以进入,普通大手公司还是没问题的。
就如同中国的清北学子,只要你成绩不是太糟糕,省重点水平的公司基本随便进。
“好啦,我就说到这里。诸位日本的未来,我们下次见!”
说完,竹下雅人微微鞠躬,然后开门进入会场的后方。
他离开前,东京大学校长吉川弘之已经守在后面。等到他开门进入,这位校长连忙走上前道。
“说的真好,未来是电子信息化时代。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懂电脑技术。我们东京大学,准备在大一大二学年重点推进这门课程。”
“我也只是分享我的感受,当不得吉川校长如此夸奖。不过多学习一些计算机技术,终归不会错。”
日本的九十年代,电脑方面实力还是很强的。
真正落后于时代,是在2007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那个时候,
新闻宣传领域几乎被推特蚕食殆尽;视频宣传领域n站被油管打的苟延残喘……就连最基础的通讯聊天领域,都是韩国公司主导。
可以说,日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败涂地。
现在日本还有改正的机会,竹下雅人自然要多做努力。
一旦日本只剩下星海集团能在互联网领域有所发挥,到时候各方的压力就太大了。
国外各方势力会针对你,本国资本同样不会放过你。
要知道宁给友邦,可不是中国人独属,而是全人类的共性。
因为外来者拥有,将来有变自己还可能拿回来。自己人拥有,那就真的没机会了。
也就是说,星海集团可以在互联网时代木秀于林,但不能成为唯一一颗大树。
只有这样,国内外各方势力才会安心。
结束东京大学的演讲后,青年又去了京都大学、一桥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以及他的母校早稻田大学进行演讲。
针对不同的大学,他也有着不同的演讲方式。
比如说京都大学,是一所非常重视基础学科,理科类诺奖获得者人数,居于日本之冠。
因此在这所大学,竹下雅人主要讲大家要有跨学科思维,进而在基础领域取得更大进步。
再比如一桥大学,这是日本文科类第一的大学。
他主要是警告大家,选择银行业的学子一定要谨慎。
日本金融公司现在普遍过得都不是很好,万一出现点事,很可能会裁员。
一旦碰到,能力较为一般的毕业生,后半辈子可能就完了。
要知道,日本大手公司普遍看重应届生,对待名校失业者可是非常残忍的。
除非你各方面能力顶级,才有机会重新加入新的大手公司。
一般能力者,失业后的最终去处基本都是中小公司。
至于母校早稻田,自然也要警告一番,同时劝大家多学计算机技术。
竹下雅人的演讲,很快传到外面。
新闻记者们立马兴奋起来,纷纷涌入星海集团总部楼下。
“竹下会长,为什么您非常不看好金融产业,可以说说吗?”
“竹下会长,您是发现了银行业存在什么严重问题吗?”
“竹下会长,您是觉得经济回暖只是错觉吗?”
……
面对记者们的轮番轰炸,竹下雅人也只能选择停下脚步,一个一个的回答。
他可不想给记者们留下,傲慢无礼的印象。
“我确实不太看好金融业。至于集体原因,大家可以收集一下地方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的相关数据。”
“我对银行业持保留态度,主要是各大银行坏账太多。什么时候坏账减下去,那么银行依旧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至于经济是否回暖,这个就见仁见智了。我本人不确定,还想观察几年。”
日本经济确实在借助中国和东南亚的反哺回暖。
可惜,中国在经济领域还很弱小,东南亚又被美国资本放大了危机。
日本的一切挣扎,注定是空中楼阁。
听完竹下雅人的回答,记者们更兴奋了。
星海集团会长不看好日本金融产业的相关报道,绝对会让明天的报纸大卖。
他们立马更细致的询问,想要知道更多。
“竹下会长,可以说说您为什么不看好金融产业吗?”
“抱歉,这个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要仔细说的话,更多的是来自直觉。”
说完,竹下雅人脸上露出歉意的笑容。
“那个,不好意思了各位。我们以后有时间再说,我今天还有很多事要忙。”
简单提醒一下大家,已经是他的最大极限。
如果再细致的说下去,万一出现挤兑情况怎么办?
日本的经济,现在经不起太大的波澜。他也不想成为日本金融衰败的替罪羊。
虽然竹下雅人只是浅浅的说了几句,但记者们依旧如获至宝。
大家纷纷通过各种手段打听金融行业的内幕,然后将相关数据都按在青年头上增加权威性。
同时,新闻标题也一个比一个夸张。
总之,日本金融业药丸,必须推动强力改革。
有跟着竹下雅人批评的,自然也有支持者。
当天,就有众多的报纸在金融公司银弹支持下,夸耀自家公司的进步。
比如长信银行,就买了读买等新闻报纸的几个版面,大肆炫耀自家在国外的成功。
同样坐不住的还有四大证券之一的山一证券,也买了大量版面推销自家。
总之,金融业确实出现问题。
但有问题的是中小公司,大公司还是很安全的。
如果不想资产打水漂,那么就将资金全部放到大公司。
只能说,日本大公司在投机取巧方面思维还是很灵活的。借助青年的批判,直接将坏事变好事。
毕竟在日本人印象中,日本确实还没有大公司破产,破产的都是中小企业。
只能说,九十年代中日两国工人心中思维模式非常像。
一个是,国有企业怎么能大规模破产倒闭呢?
一个是,大手企业根本不会破产。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两种思想最终都走向破灭。
无论是什么企业,经营不善都会走向破产。
除非你在国家经济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
比如中国的国有四大行,面临破产危机的时候被国家兜底。
再比如日本的顶级银行,被日本政府大规模注资拯救。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顶级公司也要避免成为政府警告猴子的鸡。
比如后世的雷曼公司,就被美国政府当做警告华尔街的鸡给杀掉了。
竹下雅人的警告,长信等大银行的宣传,很快就对日本民众产生了影响。
“我都可以,看大家需求。”
保尔森也觉得可以跟随一把,但很快又话锋一转。
“不过,我觉得投资规模不宜太大,并且投资要分散一点。”
想到星海投资的种种手段,托马斯也忍不住点头。
“有道理,那我们就最多投资4.99%。”
无论是美股还是日股,都有着类似的规定。
那就是股票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可以不在市场披露。
因此如果想要更好的隐藏自己,那么购买的股票只能无限接近于5%,但永远也不能达到5%。
对于赚钱,高盛的合伙人们自然非常感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起哪些公司可以买上一些。
很快,沃尔玛从这几家公司脱颖而出。
因为沃尔玛已经在零售产业完成布局,基本不存在失败可能,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至于微软、思科、英特尔等公司,则需要进一步观察。
微软虽然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优势,但前面有iBm集团的巨大压力,后面有苹果等公司虎视眈眈。
公司业务不是那么的稳定。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陷入衰退期。
思科的情况好上许多,但内部管理混乱。
等到高层拨乱反正后,高盛才会进行投资。
英特尔的情况,有点类似于微软。
微处理器方面不仅要面对摩托罗拉、德州仪器、Amd的竞争。
更要命的是,还有日本企业在蠢蠢欲动。
没错,在高盛眼中。
日本半导体巨头,要远比美国本土公司更加可怕。
因为美国的drAm产业,就是被日本公司正面击败。
这一领域曾经的王者英特尔都只能狼狈砍掉这部分业务,无奈押注微处理器,也就是Cpu产业。
一旦日本半导体公司决定进入微处理器,英特尔很可能扛不住这波攻势。
只能说谁也想不到,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半导体巨头,竟然在90年代纷纷萎靡。
内存芯片产业惨败韩国,后来更是彻底退出这一领域。
闪存芯片产业靠着发明人身份稍好一些,还留下一点火种。
不过现在,这一部分业务已经成为星海投资的囊中之物。
东芝的闪存芯片产业就算依旧崛起,也很难达到前世高度。
确定好投资目标后,高盛一行人这才重新将话题拉回正轨。
很快,成立合资基金一事就表决通过。
不过在投资额度上面,大家再起争执。
激进的想要额度拉满,保守的则想要看情况增加。
这可是80年代末的10亿美元,对于高盛来说,也是一笔非常大的数字。
“就5亿美元吧。”
首席执行官约翰是支持10亿美元投资的,但考虑到公司平衡,最终选了个稳妥的数字。
钱确实少一点,关键是安全。
高盛公司连续一星期高强度开会,竹下雅人这边也没闲着。
他需要监督公司几位管理,处理掉湾湾股票。
里边涉及到他自己,以及公司员工血汗钱,必须最为重视。
“怎么样,好处理吗?”
嘉本隆正操控着电脑头也不回的应道:“比较简单。那边的每日成交量有数千亿日元,我们的资金很容易隐蔽。”
“那就好,早点撤出,然后我给大家你们放长假。”
另一边同样忙忙碌碌的菊野晋次偏过头插话问:“哦,真的吗?”
“当然,不过你们两位只能轮休。”
“每个人半个月假期,谁先谁后自己决定。”
竹下雅人有很多事要忙,不能一直在星海投资监督。
所以公司必须留一位,负责股票交易的最高管理。
“我后面吧,这段时间菊野桑比我辛苦。”
“嗯,谢啦。”
菊野晋次了解嘉本隆正,知道他在这些事上很坚持,也就没有拒绝。
湾湾股市的撤离同样顺利。
5天时间,二十多亿美元的股票就卖的干干净净。
“会长,我可以先放一周假,然后菊野桑回来再放一周吗?”
竹下雅人挑眉道:“拆开干嘛,你不想连续放假吗?”
“没必要,我不喜欢出国玩。”
嘉本隆正是一位保守之人,接下来只想多陪陪家人。
至于旅游什么的,还是等暑期再说吧。
那个时候孩子不上学,可以一家人出去玩。
“行,没问题。”
这样反而对星海投资有利。
因为处理掉湾湾股票之后,公司暂时没事。
单独留嘉本隆正一个,也就是搞搞报表,不如也跟着休假。
星海投资这边可以放假,但竹下雅人短时间内还无法休息。
他需要查询更多资料,为公司接下来的投资找到合适目标。
“iBm,这个不可以。接下来这家公司会陷入衰败。”
“Att也不行,被政府盯的太死。”
如果要在八九十年代找出两家倒霉蛋,那么非Att和iBm莫属。
这两家公司都被美国反垄断机构盯上。
Att惨遭拆分,公司实力不足巅峰时期五分之一。
但就算如此,这家公司依旧有许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