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成语典故
许久过后,掌声才彻底停息下来。
但一时间所有人都没有任何动作,场馆内显得有些沉寂。
说实话,这种情况在主持人的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按理来说比赛现场人多嘴杂,再怎么样都会有一些盖不住的声音,可这一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闭着嘴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概是被他的节目震惊到了。
主持人同样有这种感觉。
不过节目出现冷场就是她工作的失误了,她自然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她一步步走上舞台,面带微笑地开口说道:“沈歌同学的表演,无疑是今天这场音乐盛宴中最璀璨的明珠。他用一支唢呐,谱写了一曲华国民乐的壮丽篇章,让我们深刻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此刻内心都充满了感慨。这场比赛,因为有沈歌同学这样的选手,变得更加精彩绝伦。
他不仅展现了自己卓越的音乐才华,更让世界看到了华国民乐的无限可能......”
这场总决赛的主持人不愧是专业的,对沈歌这场表演的夸赞恰到好处,不会涉及具体的乐理方面,但同时也不仅仅只是浮于表面。
主持人点评过后,按照正常流程,接下来就是评委点评了。
她微笑着开口,将话题抛给了众评委。
台下众评委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刚开始那几名选手表演的节目,他们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来其中的瑕疵,并对其做出相应的指正和夸奖。
可后面的王宗耀是背靠莱姆豪斯乐团,他们不方便随意点评。
而现在这个沈歌的发挥......
让他们挑不出毛病来呐。
单纯夸的话,又该如何入手。
众评委一时间都在心中盘算着。
最后还是音乐学院的院长率先开口说道:“沈歌同学的表演,堪称惊艳绝伦,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音乐盛宴。
从技巧层面来讲,他对唢呐的掌控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循环换气等吹奏方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在这么高强度、长时间的演奏中,气息的稳定与连贯令人震惊......”
“我们音乐学院,多长时间没出现过这样的好苗子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沈歌选手并不是我们音乐学院的学生。
我在这里大胆问一句,你有没有想法来音乐学院进修一下?你不用急着回答,只要你想来,音乐学院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音乐学院的院长,此刻在比赛现场,直接向沈歌抛出了橄榄枝。
“被院长邀请来音乐学院,羡慕了。”
“你要是能表现出他这样,你也行。”
“欢迎沈歌来我们民乐系。”
......
音乐学院院长的一番话,算是打开了这沉默的局面。
随后有两名评委紧跟着开口说道:
“院长说的不错,沈歌选手的功底非常深厚,唢呐不间断换气演奏的技巧,简直令人惊艳。”
“我也这么觉得......”
与刚才王宗耀和莱姆豪斯乐团表演结束时一样,一些评委在点评时都十分保守,做不出什么更好的实质性评价。
一直以来对比赛中民乐大力支持的卓浩皱了皱眉头,他站起身来,却并不是开口点评,反而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爱德华。
“沈歌选手刚才的这番表现十分精彩,我想爱德华先生作为国际著名作曲家、音乐家,应该对这场展现了我华国民乐风采的节目有更独到的见解,所以我想听一下爱德华评委的看法。”
这......
爱德华明显一愣。
比赛开始以来,他对民乐选手的点评一直都是贬低为主,今天他这个对头怎么反而把话头抛给了自己。
短暂的犹豫后,爱德华清了清嗓子,脸上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说道:“沈歌同学的表演,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技巧和能力,对这件乐器的使用也十分熟练。不过......”
“音乐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还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的艺术表达和国际视野。
虽然沈歌选手在模仿鸟叫声方面做得不错,但从更宏观的音乐范畴来看,我认为华国民乐想要在世界舞台上真正立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在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上,还显得有些欠缺,没能完全跟上国际音乐发展的潮流。”
这话一出,现场众人都露出了古怪之色。
虽然跟其他评委不一样,不是一味的夸赞,但这番言论,明显也有失偏颇了吧。
“这个爱德华,真是脸都不要了。”
“我真服了。”
“这就是所谓的鹰国绅士?”
比赛现场出现一阵窃窃私语。
直播间弹幕中同样清一色的问号。
【???】
【这也能挑出错来,也是我没想到的。】
【早看这洋
鬼子不顺眼了,明显针对民乐。】
【估计莱姆豪斯乐团来这里,跟他脱不了干系。】
卓浩冷笑一声,对着爱德华说道:
“爱德华先生,我并不认为你这番评价是正确的。
沈歌选手今天的表演,用一支唢呐来演奏我们华国的传统民乐《百鸟朝凤》,让现场和直播间的观众都深深陶醉,这已经足以证明华国民乐的魅力和价值。
至于你说的缺乏现代元素,跟不上国际音乐发展的潮流,更是大错特错。
据我所知,今天这场总决赛因为莱姆豪斯乐团的加入,赛事组专门开启了国际通道直播,为的就是让国外观众领略华国音乐的魅力......”
说到这,卓浩顿了顿,他特意在“莱姆豪斯乐团”几个字上加了重音,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好像前段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网红甲亢哥现在也在看我们的直播,在他的直播间里,沈歌选手的表演得到了国外观众的一致好评,甚至弹幕投票支持率,已经超过了刚才的莱姆豪斯乐团!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他的表演,符合国际音乐潮流吗?”
youtiktok平台。
正在直播的spead听到现场评委cue到了自己,不由得露出笑容来,伸手指着自己对直播间的观众说道:“it's me, it's me!”
【take a group photo!】
【合影留念。】
【华国的朋友,我在这里。】
同时,国外的网友纷纷在直播间发弹幕留言。
国外的网友和比赛现场,来了一段短暂的跨网络、跨地域交流。
卓浩继续说道:“沈歌选手以一己之力,用唢呐这一传统乐器,将华国独特的音乐文化展现给全世界,这不仅是技巧的体现,更是对艺术交流的诠释。
他的节目带着浓厚华国的民族特色,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种文化的独特性,正是华国民乐在世界舞台上立足的根本,并非一定要迎合所谓的‘国际潮流’。”
卓浩目光炯炯地看着爱德华,一字一顿道:“我们尊重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绝不是以贬低自己的文化为代价。
沈歌选手今天做到了让华国民乐大放异彩,让世界看到了华国民乐深厚的底蕴和无限的可能性。
而您,爱德华先生,作为国际知名的音乐家,本应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去欣赏和评价,而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狭隘的标准去衡量。”
卓浩话音一落,现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好!”
“卓老师说得好!”
“卓老师简直就是我的嘴替。”
爱德华的脸色有些难看,卓浩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让他一时间再说不出任何话来。
而且......
真如他说的那样。刚才这个节目在国际平台上得到了一致好评?
他华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在国际上的名气能比得上莱姆豪斯乐团?
这不可能。
就在这时,主持人察觉到现场气氛有些紧张,赶忙出来打圆场:“感谢卓浩评委和爱德华评委的精彩观点碰撞。音乐的世界本就是多元的,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能让我们对音乐有更深入的思考......还有其他评委老师或许也有话想说,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看法。”
这时,刚才对许棠音和沈歌那一曲《凤求凰》作出点评的那位中文系老教授再次站起身来,“对于音乐方面我不太懂,就不妄自点评了。我给大家说一下这‘百鸟朝凤’成语的由来吧。”
“《太平御览》中有记载,武德九年,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这句话,即为‘百鸟朝凤’的出处。
这在以前,指的是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来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老教授笑呵呵地说道:“除此之外,还有一段关于‘百鸟朝凤’的典故。
传说在很久以前,凤凰还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不像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
但是它很勤劳,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撑不下去了。
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
大旱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老教授说完“百鸟朝凤”的由来,下意识地感慨道:
“在刚才的表演中,我们都听到了百鸟争鸣的声音,沈歌同学用唢呐
,完美还原了‘百鸟朝凤’这一幕!”
“乐与典结合,典与民相应。”
“这才是我华国的......民乐呐!”
说完,他退后一步,双掌交叠作揖,向前一推,微微躬身。
沈歌见状,同样躬身作揖,回之以礼。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叶教授不愧是上过百家讲坛的。】
【原来《百鸟朝凤》是这么个典故。】
【那爱德华还有脸批评,他怕是听都听不懂吧。】
......
youtiktok平台。
甲亢哥此刻正一脸懵逼地盯着身边的助理。
刚开始评委点评的时候,通过专门叫来翻译的助理,他还能听懂比赛现场的人在说什么,包括卓浩cue到他,也让他非常的高兴。
但是在这位老教授出场后,他就有些不明白了。
身边的助理听着什么“凤非梧桐不栖”、“海州言凤见于城上”,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措辞。
当甲亢哥看到老教授作揖后,顿时眼睛一亮,大叫着站起来,“i know,i know!”
“这是华国古老的行礼方式,等同于我们的握手礼。”
说着,他向直播间的网友展示了一下他在华国少林寺学的拱手抱拳。
【这个我也知道,我认为华国的这项礼仪非常好,既有礼貌,而且还避免了身体接触,预防细菌的传播。】
......
比赛现场。
最后排的怀特到沈歌结束时,已经彻底被他给震惊了。虽然此刻听不懂这些华国人在讲什么,但丝毫不影响他对刚才曲子的解读。
此刻,他更想走到台上,亲自去询问这名华国青年,他手中的乐器是什么,演奏的又是什么曲子。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从前排的观众席站了起来。
“许教授。”
“是许鹤青教授。”
许鹤青在音乐学院的名气自然不用多说,此刻她刚一站起,便有学生期待地看过来。
抢不到许教授的课,在这里听两句也是难得。
“老师......”
许棠音眸光一闪。
与此同时。
西洋乐系的一些教授见到许鹤青站起,却是心头猛的一跳。
只见许鹤青平静地开口说道:“方才叶教授讲了‘百鸟朝凤’的典故,让我们对这首曲子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沈歌同学的表演中,那栩栩如生的百鸟争鸣,不仅仅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她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凤凰,在我们的文化中象征着祥瑞与高贵,它的德行与付出赢得了百鸟的追随。
今天,沈歌同学就如曲中的凤凰一般,以一曲《百鸟朝凤》,展现出了华国民乐的精彩,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让大家沉浸其中,感受民乐的魅力。”
许鹤青的声音平稳而有力:“这,就是沈歌同学表演的意义所在。
他的演出,如同凤凰振翅,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华国民乐,就像百鸟追随凤凰一样。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他的表演,喜欢上民乐,进而投身到民乐的学习与传承之中。”
“凤凰浴火,涅槃重生。”
“现在被人摒弃的民乐,同样可以。”
“这才是......百鸟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