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忆秦娥·娄山关》作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大明英宗界(正统十一年,1446)
京城北镇抚司大狱:
原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正二品),囚服在身的于谦喃道:“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吾竟然能为大明王朝与百姓,立下如此之大的功绩?”
“若能如此,此生无憾矣。”
“只怕,天道把吾在天道历史进程中,以如此方式给盘点出来,若无详细之过程,若无将善恶,若无不将忠,佞之臣盘点出来。”
“怕吾在这一世里,便在这牢狱之中度过了....”
虽说自己因为从不巴结王振,不给王振送礼行贿,并且抵制王振用人唯亲。
甚至反对王振随意征调军粮,从而得罪了王振。
王振的所做所为,都是一个祸国佞臣,但是当天的天子皇帝的宠信于他。
于谦知道,自己拿王振一点办法也没有。
况且现在又被王振以“谋逆”之罪下狱,自己想要出了这个牢狱,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但是,于谦对于大明王朝的分析,几乎是和明宣宗朱瞻基一样。
于谦想不明白,在将来,在仁宣之治后,积累了如此巨大国力,如此强盛大明王朝,会在将来出现亡国之危。
就有大明王朝有一个王振这样的佞臣在祸害大明,那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出现亡国之危。
毕竟大明王朝的国力摆在那里。
要不是被天道如此盘点出来这等信息,于谦对于大明王朝,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亡国之危的事情,是不太相信的。
像大明王朝将要亡国之危这等大事,都被天道给提前盘点了出来,那么在这一世里,想要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那就微乎其微了。
对于天道历史的信息内容。于谦实在是也想不明白,大明王朝在仁宣之治后,在国力如此强盛的情况下,还能出来亡国之危。
如果,这一个亡国之危,不在这一世里出现的话。
那么以当今天子皇帝,尚未成熟,以及喜好功绩与面子的个性,自己在这一世里的遭遇,未必会比天道历史进程中的下场好到哪里去。
“等等~!”
“尚未成熟,好功...亲征?”
这几个字如惊雷在于谦耳畔炸响,让于谦醍醐灌顶。
\"若天道所示非虚,大明此劫竟因皇帝之意而起!\"
“吾该意欲何为?”
若是,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危,是来自大明天子皇帝喜好功绩,想要效仿太宗皇帝的亲征蒙古所至的话?
或许,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危,依旧会在这一世里出来...
想到这里时,在这一刻,于谦的整个身躯,都不由的颤抖了起来。
若大明的危劫,真如自己所猜想的那般的话,那么他于谦,要不要冒死上疏进谏?
......
大明代宗界。
明代宗朱祁钰皱眉,并坚定的言道:“于少保,其功之大,确实有再造大明之功。”
“但是,朕绝对不会做狡兔死,走狗烹,有负于大明功臣之君的。”
“朕估计,在这其中,必然还有不为人知之事,尚没有被天道给盘点出来。”
随后,明代宗朱祁钰向天问道:“天道,为何不把于少保的甩有事迹,给朕全数盘点出来?”
......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大明王朝这才建立多少年,并且还处在盛世之中,怎么就这么快就迎来了亡国之危了?”
百姓乙:“大明后世之事,真是太梦幻,太玄幻了。”
“这一辈子,能以前人之身,观看天道后世之事,这一生也不惶然了。”
......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英宗皇帝,不仅把大明的几十万带甲精锐给藏送了,最后还杀了于谦,这就是一件人始料不及,又寒了人心之事。”
百姓乙:“是啊,他能回到大明,还不是于少保力排众议,坚持要把他接回大明,结果,还发生了夺门之变也就算了,最后还...”
百姓丙:“英宗皇帝,要杀于谦也实属无奈之举,否则他英宗皇帝,还有支持他发动夺门之变的人,不就成了大明的反贼了?”
“石亨那帮夺门的武夫,还有徐有贞那支笔杆子,他们早就盯着于少保的位子呢。”
“当年北京保卫战,于少保威望多高啊,满朝文武哪个不把他当主心骨。”
“英宗刚复位,根基不稳,那帮人天天在宫里嚼舌根,说于少保拥立代宗时曾说‘社稷为重君为轻’这样的话,这样都留着于谦的话,他英宗的龙椅能坐安稳?”
百姓丁:“大明的江山社稷,是不是从夺门之变,于谦死后,就成了自私小人当政的世道了?”
百姓甲:“这很有可能,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小人当道的世道,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后,才出来了一个张居正,结果,又被...”
“唉,大明...”
......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目光幽幽言道:“他们不是于谦,他们不是张居正,他们真的就可以高枕了?”
......
【此时的大明王朝绝大多数官员,若是要让他们向于谦,张居正那样为大明王朝留名青史的话。】
【那么,他们更希望,他们的个人私益与权势地位,家族的私益与权势地位,能够永固长存。在他们看来,青史留名,都是浮云。】
【除非,在不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利益与家族利益的时候,他们不介意获得这样的一个青史留名的光环,】
【否则,一切以他们的个人与家族利益为主,只有这个,才是真的。】
【所以,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二代,三代,乃至家族的子弟们,为了能够牢牢的掌握住,他们从大明王朝身上好不容易啃到的权势与地位。】
【他们选择了以杀鸡儆猴的方式,去震慑所有对大明朝廷不利的异动。】
【因此,同时样是造反失败,哱拜一族的下场,却要比杨氏一族的下场要好很多。】
【因为大明王朝的世道,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他们不想再看到有人,再起兵举旗造反大明朝廷,从而威胁到他们的个人利益与地位。】
【然而,事实上残酷的血腥式的杀鸡儆猴,真的有用吗?】
【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在《明实录》的记载中,万历一朝有记载的百姓武装反抗,就发生了174起。】
【在隆庆一朝也有45起,在嘉靖一朝则是有244起。】
【这也是后世人,认为大明王朝亡于嘉靖,大明王朝亡于万历的说法由来之一。】
【在后世,《忆秦娥·娄山关》作者有一句至理名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