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小媳妇进城

郑晓和冯裤子两人,从钱度这边搞到投资后,风筝剧组迅速组建。

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便筹备去哈尔滨寻景,这次林汝执导,赵宝刚监制,编剧除了郑晓外,还有一个钱度没见过的中年人。

出发前在艺术中心开了一个座谈会,钱度自己作为小说原作者,自然而然受邀参加。

他原本以为没什么认识的人,没成想之前参观电视艺术中心时打过招呼的还挺多。

王硕自打绝了做生意赚钱的念头后,一心扑在文学创作上,几乎每年都有作品发表在收获,钟山和人民文学上。

这家伙跟着冯裤子过来凑凑热闹,见钱度的眼神有羡慕,有不屑,同样亦有敬意。

羡慕的是手里的作品能改编成剧本,放电视荧幕上让全国观众了解欣赏,电视剧只要播出,片头就会有自己的名字滚动出现。

不屑的点在于他现在的文学成就比钱度高多了,是实打实的文艺工作者,作家协会邀请了好几次,愣是拒绝不逊进去同流合污。

不过对上钱度,还是老老实实跟着冯裤子,主动伸手喊了声钱先生。

起码钱度在商业领域水平高他太多了,自己开个烤鸭店,做个小饭馆,赔的差点连苦茶子都不剩。

人家见西游记剧组有困难,两百万说捐就捐。

冯裤子前两年在他耳根都快碎叨出茧子来了,电视,冰箱,洗衣机,沙发,在他没钱的时候,这里面随便一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就是现在家里用的,都是这个人旗下家具厂的产品。

单就这一点,钱度就比他牛逼。

导演林汝和监制赵宝刚主动上前跟钱度打招呼,搭了几句话。对于这位小说原作者外加投资金主,脸上的热情劲儿是实打实的。

冯裤子在这部电视剧里依旧担任美工设计的工作,不过整个人跟条泥鳅一样滑溜得很,四处偷师学艺。

钱度跟着热闹了热闹,看准时机起身告别开溜。

剧组演员导演编剧碰头开会,他原先也只是在网上见到过,难得线下参加还是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

人家电视艺术中心邀请,自己说什么也得给份面子,再者等过个几年,不管是在这边办影视公司,还是让光禾来这边合作拍摄,认识些人总归是有好处的。

五月十四,母亲节当天。

韩子童带着生活报第一份报纸,早早回家和钱度碰头。

“蛋糕拿上了没?”

“冰箱放着呢,六十寸的,巧克力奶油,上面又让放了一层草莓,中间还写了字儿。”

一家子锁门上车,直奔老丈人家。

钱度要给韩子童过人生第一个母亲节,后面俩人一合计,干脆去老丈人家给丈母娘也捎带上。

他是没什么意见的,也不能有啥意见,跟媳妇儿议论丈母娘的不是,是天下第一大忌讳。

好在可以蹭一顿饭,省的家里生活做饭了。

傍晚天际的晚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火红的余浪烫红了卷云。

到家的时候,韩子义一家已经早他们一步到场。

刘文娟喜不自收,先是抱起外孙,又瞅着钱度手里的蛋糕:“哎呦,买这玩意儿干嘛,快进来快进来。”

“哥,嫂子。”

脱外套的功夫,钱度跟韩子义两口子打了声招呼。

韩子义和吴淑芳俩人有一儿一女,哥哥叫韩泽,妹妹叫韩玮,俩小孩儿相差能有五岁。

韩泽看见钱度,脑子里瞬间回忆起这是过年压岁钱给最多最狠的姨父,喜滋滋的上前喊了一声。

钱度抱了一下,故意笑道:“好家伙,这才半个月没见,怎么胖这么多?”

“我饭量大!一顿能吃四个大肉包子,一盘儿菜和一碗粥!”

哈哈哈....

这小子听着声儿,又麻溜翻书包,拿出在学校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母亲节送给母亲的一张贺卡,上面有图画,更有送给妈妈的一封信。

一家子在客厅热热闹闹的,刘文娟那嘴从钱度一家进门开始,咧着就没合上过。

韩忠胜回来后,灶台上的火力加大,大火收汁儿,菜摆盘上桌,蛋糕点上蜡烛,给三个妇女一起过母亲节。

生活报今天第一期报纸正式排版出炉,明天出售,饭前的空当,韩子童拿出来先递给韩忠胜瞅了两眼。

为了能打响名声,她和尹沁在这上面没少花心思。

一份报纸如何能有销量,重点还是在于内容质量上过不过关,能不能留住读者。

这玩意儿在钱度看来,就跟写小说一样,内容必须有勾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关键是还得养成每期追读订阅的习惯。

所以办报纸不能做流水账,每一期,每一版都得有实打实的新闻。

报纸头版就是孩童失踪和拐卖儿童的舆论大标题,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由浅入深,最后再提出几点建议,进行社会呼吁,字体加黑,一眼能注意到。

拐卖儿童之后,紧接着就是菜市场菜贩在秤上做手脚,欺骗消费者,赚黑心钱,旁

边附带着一大一小两张彩色对比照片。

还有葛庭怀葛老头儿管着的大棚种植,新下篮的黄瓜西红柿,每天下午四点到六点在西城门摆摊。

五月份正常情况下,黄瓜和西红柿还是没熟的青瓜蛋子,这会儿就是独一份。

钱度做了个中间搭桥人的作用,让其在上面打了广告。

大大小小一共六个新闻,全是切合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报道。

韩子童对自己的报纸很有信心,韩忠胜看完说了声不错,来自老父亲的认可,让她更是欢喜。

“爸,你回头去上班,在单位安排一下,每期都订我们的报纸。”

“行行行,你可得好好做...”

等他们看完,钱度反而是最后看的,两台海德堡印刷机现在估计还在大西洋上飘着呢,运到京城怎么也得半个月的时间。

报纸印刷,现在只能在青年教育出版社,反正都是他的产业,中间安排个活儿还是轻轻松松的。

吃罢饭,坐客厅开着电视聊到深夜才回家。

韩子童高兴过罢,躺床上辗转反侧,她开始担忧万一老百姓不买账怎么办,报纸销量很有可能连预期的一半都没。

大床上,小钱宝躺在中间,钱度听着那头儿的声响。

轻声道:“这都几点了,睡不着?”

“我眼睛一闭,脑子里面全是报纸的事儿,你说要是一份也卖不出去怎么办?”

“怎么可能,别瞎想了。”

京城的企业单位,都有订阅报纸的习惯,毕竟坐办公室,喝茶的功夫不看份报纸多不得劲儿。

街道定点的报亭,新报纸刚开始会推送一批试试销量,如果销量足够好的话。

老板会主动打电话加订,后者钱度影响不了,可企业单位他还是能喊的动人的。

况且这报纸本身质量的确可以,不可能一份也卖不出去。

十多分钟后,见自家老婆辗转反侧的厉害,钱度拉着她,俩人悄悄去东房,吭哧吭哧一个多小时。

韩子童哪怕生过孩子,也受不了钱度这头老黄牛嗷嗷耕地的劲头。

很舒服,可时间一长真遭不住。

休息的当间,转个身儿的功夫,便死死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钱度锻炼完出门买回早饭,打一盆井水,光着膀子开始洗漱。

韩子童看见他后背的抓痕,脸颊一烫。

她原先在单位,隐隐听老婶子们笑呵呵的聊天,说什么结了婚的汉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银枪蜡头忒不中用,可她家却恰恰相反,自个儿反而每回是最先败下阵来的那个。

难不成真跟锻炼身体有关系?

韩子童又出神想到了春节晚会上的气功节目。

钱度头猛的扎进盆里,胡乱抹了两把,起身拿毛巾擦头,正好看见她出神。

“想什么呢,还担心报纸卖不出去?”

“不是,”韩子童摇了摇头:“你别老这么用井水洗漱,兑点开水温温的多好,井水太凉。”

“没事儿,早就习惯了,咱这身体壮实的很,就井水这小凉度,对我来说跟温水差不多。”

韩子童看着他的胸膛,还有下面的腹肌,连忙去厨房准备碗筷,她八部金刚功也早早学会了,只是没有钱度这么有毅力,每天都坚持打一遍。

现在在想,突然觉着自己还是得捡起来。

......

上午,边士波和骆鹏回京,大包小包给钱度拎了不少特产。

腊肉,活珠子,野蘑,自家酿的酒和烙的玉米面饼子。

“老板,这是我媳妇儿连夜弄的,这一袋里面应该是红糖糖心儿,这个是原味的,我家那地方又偏又穷,也没什么好拿出手,这些你尝尝。”

棒子面的饼子,在自然光下色泽金黄,凑鼻口一股浓郁的粮食香味儿,瞅着就有食欲。

钱度白了他一眼:“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你要是花钱给我带瓶茅台我还不要呢。”

边士波挠了挠头,他回家这一个月是真过爽了,钱度给的六万块钱一拿出来,自家婆娘那张黑脸瞬间笑成了花儿。

两天一只老母鸡,猪肉羊肉哐哐造,自家男人外出投奔战友,能赚这么多钱回家,晚上是变着法儿的伺候。

这还是跟村长和村支书划了一块儿自宅地,找好施工队,让自家老子在家顾着,才放心回来。

骆鹏情况同样差不多,给钱度包了一瓶虎骨酒,色泽微黄,摇一摇还起泡泡。

“你确定这玩意儿能喝?”

“不光能喝,还是大补!”骆鹏笃定道:“这可是稀罕物,我爹平时都舍不得喝,一天也就一小杯,我一拿拿六万块钱回去,老头儿一口气给我匀了半瓶,让拿给你尝尝。”

这种大补酒,钱度还真不好尝试,毕竟他真不需要这玩意儿,家里的老人参现在都用不着,还得找个机会送给吴老爷子。

“得,你们吭哧吭哧拿过来的,我就收了。”

钱度搬进厨房,倒了三杯虎骨酒,拿出盐焗花生米尝了尝,道:“你们的工作

我已经过跟徐向和服装厂那边打过招呼了,不用再去货车大队了。”

“那我们...”俩人对视一眼。

老实讲他们也不想再回服装厂开大车去,跟在钱度身边比一个月一百来块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虽然也多,可万事都有个比较,他们还是更希望直接留在钱度身边。

小半年赚六万块钱,除了抢银行,上哪儿能赚这么多钱。

“回头等高锋回来,你们商量一下,继续做司机的同时,看看能不能开一家安保公司出来,主要是给那些转业和退役军人提供一个再就业的岗位...”

俩人欣然同意,这时候拒绝才是傻子。

钱度则是思考该安排俩人去哪儿住着,服装厂那边的职工楼房第三期都快建起来了,拢共也就三期。

将近两千户,上万平的住宅面积,以后拆迁改建都是个麻烦事,钱度和林一达王超奇他们商量后,决定以后不再建了。

他倒是能要两套房子,自己一个名额,林一达一个名额,拿手里旁人也不能说什么。

边士波听着笑道:“不用老板,老高那院子那么宽敞,足够我们仨住了。”

“是啊,我们住一块儿也热闹些。”

“三老爷们儿住一起像什么话,你们结婚生子连孩子都有了,高锋还是老光棍一条呢。”

钱度瞥了他们一眼:“再说,就不想把老婆孩子接城里来住?户口问题我可是能帮着解决的。”

俩人面面相觑,顿时哑火。

进城过日子,还是进大首都,再解决户口问题,这是他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可现在钱度既然提了,他们丝毫不会怀疑这句话的真假性。

边士波犹豫道:“真要这样,那我家里还盖着房子呢,岂不是白盖了?”

“这又不冲突,家里盖好房子,让父母他们住进去,村里也有面儿,逢年过节你回去更有面儿。”骆鹏搭着他的肩膀笑道。

钱度猜他们俩也不会拒绝,想了想道:“这样吧,职工楼房还没建成,你们先住进许仁宏那套院子里,钥匙就在我这儿,房子不能没烟火气,一直搁置指定灰败,你们先住进去。”

给他们钥匙和地址,俩人先去服装厂的宿舍那边抱被褥,过去收拾收拾。

钱度给林一达办公室去了个电话,简单说了下。

林一达在那头儿支支吾吾的,难办道:“我这个名额...行吧,就按你说的,名额给你。”

钱度听着音儿,往嘴里蹦了颗花生米:“快得了吧,我再想想办法,你丫的别让着我,自己难办。”

林一达确实难办,他已经允了本家的一个堂弟,用作结婚的婚房。

这要是中途改口让给钱度,自己应好的事,临了变卦,家里指定闹腾。

钱度听完也没招儿,索性等京山地产在这边的住宅项目动工后,给俩人一人留一套,当员工福利。

下午四点出头,京城火车站走出一男一女,大包小包的手里拎着,腰上挎着,背上扛着。

赵谷雨进过最大的城市就是他们本地的县城,就那也是逢年过节才会步行去的。

村里约着一伙玩伴,兜儿里揣着干粮,饿了就啃,一分不花可着劲儿的逛,主要是兜里也没什么钱。

她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来正儿八经的大城市,就是京城首都。

车站口车水马龙,人声嘈杂,黄色的‘面的’在街边口停了一长溜。

高锋看出她的紧张,左胳膊抬起弯了弯,笑道:“这包东西给我,你挽着我的胳膊,回头带你逛逛多熟悉熟悉就好了。”

面的师傅麻溜上前:“兄弟,看你们这大包小包的,外地人吧,打车不?”

高锋察觉到胳膊上的手紧了紧,他看了眼远处那溜大发面包车:“从这儿去北大校门口要多少钱?”

“一公里一块钱,童叟无欺,”那年轻人说着,仔细打量了他几眼,好奇道:“去北大,你是大学老师?”

“不是,我家住那边。”

“得嘞,我说呢,上车爷们儿,估摸着也就十来块钱。”

高锋看着赵谷雨笑道:“走吧,车站离家远着呢,咱们走过去可行不通。”

赵谷雨声音低如蚊子嗡嗡般:“十块钱,太贵了。”

“没事,我一个月赚好几百呢,走吧。”

行李放后备箱,司机甩着一口京腔,侃天侃地侃空气,堵车的空当八辈儿祖宗都能问一遍。

路过天安门,赵谷雨看到了在挂历和村大队电视机里看到过的红墙,还有教员的照片。

激动的拉扯高锋的胳膊:“快看,快看,教员爷爷!”

“等回头我带你挨近了看,再给你拍些照片,咱们邮回家去。”

司机看了眼后视镜,笑道:“哥们儿,这是你亲戚?这天安门有什么好逛的,这地儿我打小每天晃悠来晃悠去的,故宫地砖多少块儿我都数过...”

赵谷雨听着前面的声音,瞬间不说话了。

车子一路北上,高峰指路到家门口,掏出十五块钱,找回三块,

给赵谷雨心疼的。

四月份回来当天,高锋打扫过屋子,被子也晒了一下,不需要多收拾。

行李放下,高锋笑道:“你先在家待着,收拾收拾,我去跟我老板打声招呼,想吃什么好吃的,我给你带。”

“我想跟着你。”

“这是咱家,我还能跑路不成,等我给你带京城烤鸭回来,你铺铺床背,衣服放柜子里,扫扫地,院子拔拔草什么的,我天黑前就回来。”

安抚好自家媳妇儿,高锋还是有些不放心,一阵叮嘱才拿着东西出门。

钱度这边反而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你们仨难不成是商量好的,怎么要来同一天来?”

“这不你说的么,到今天整好休息一个月。”

高锋笑呵呵的拎起袋子:“这是家里面的一些特产,奥对了,我们那块儿盛产枸杞,泡茶炖汤都可以,给你和童姐带了一包。”

也就是一前一后的功夫,边士波和骆鹏两人收拾好从门外进来。

像仨人这种转业后还能混在一起的,绝对不多见,一阵闹腾后,又把目光转移到小钱宝上。

有他们顾着,钱度总算是能轻生些了。

高锋掐着时间,还要去全聚德给自家媳妇儿买烤鸭,犹豫道:“老板,如果今晚没什么事的话,我,我就先回去了。”

“嗯?”钱度一愣,不以为意道:“吃了饭再回呗,单身汉一个,回去又没人给你做饭。”

“是啊老高,身体不舒服?”

高锋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不是,是我媳妇儿在家等着我呢,她头一回来大城市,这边无依无靠的就我一个人,我要一直不会去,怕她着急担心。”

“...别闹老高,这一点也不好笑。”

仨人大眼瞪小眼的看着他,钱度吸了口气:“上午我们还聊来着,说你老光棍一个,这才多长时间,你哪儿来的老婆?”

高锋自己现在回想起来,都觉着速度有些太快了。

自打他拎着六万多块钱回家后,头两天还好好的,可第三天他老爹老娘就开始窜捣着相亲。

以前是家里没钱,老鼠进一趟都是哭着走的,穷的叮当响,没姑娘看的上才会打光棍,现在自家儿子回趟家一拿就是六万块钱,没理由还打光棍儿。

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高锋推脱再三,最后被他爹一眼瞪了回去,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十里八村的打听,最后落在了隔壁村的老赵家。

从上门说亲,到两家碰头,再到商定日子,酒席规格,证一扯,利利索索就把婚结了。

“他们老赵家三个女儿两个儿子,谷雨排老四,我这情况是当兵转业的,而且他们听说我在京城上班,工资也高,麻溜就把闺女嫁给我了。”

边士波:“你的意思,人家姑娘跟着你来京城了?”

高锋点头,不然能怎么办,刚结婚的小两口,新婚还没有半个月,总不能留小媳妇独守空房吧。

村里穷到打光棍的还真有不少,留她一个人在家,多多少少自己是不放心的。

两家长辈也支持闺女儿媳跟着一起过来,不说见见世面,看住点什么的,起码能照顾自己起居,高锋听着心动,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

钱度听完还挺想见见这个小媳妇儿的,摆手道:“你丫的不厚道,我们要不问,合着还想金屋藏娇是吧,得了,我跟我老婆打电话,也别在家里吃了,去轩鼎楼搓一顿去,你现在开我车去接人,咱们酒楼见。”

高锋有些犹豫,接过钱度的车钥匙,还是接人去了。

钱度给报社那边打了个电话,三老爷们儿抱着小爷们儿,锁门出门。

六四胡同离灯市口不远,十几分钟晃晃悠的也就到了。

韩子童带着尹沁后到,被服务员带着上二楼包厢,扫了一眼。

“高锋的媳妇儿呢?”

“快来了,你们俩先坐,今天报纸销量怎么样?”

尹沁看了眼韩子童,笑道:“还不错,刚开始只印刷了八千份,下午三点多,就有报亭打过来电话,要加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