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奸细谢观

谢昭被扑得往后退了一点,下意识搂住宋息的背,安慰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尴尬地看了眼谢欢和谢桑宁,严肃地对宋息道:“晚点再说。”

“不能再晚了!”

“爹和妹妹还在这里。”

“那……”宋息也不瞎,当然知道被围观着,刚才是因为情绪太冲动了,这会儿平静了些,直起身和谢昭分开,去和谢欢打招呼。

这次谢欢看着宋息和谢昭抱在一起,一点不满也没有。

等宋息想去讲礼貌的时候,扭头只能看见谢欢与谢桑宁的背影。

谢昭与宋息聊了会,在宋息的强烈要求下,出征的前一天,京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宋息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谢昭的郡马。

于是随军的队伍又多了一名军医。

大军出征那日,晋元帝与谢桑宁都在城门处相送,看着军队远去。

烈日炎炎,士兵们满头大汗,人还没走远,他们的家人就开始担心他们会中暑。

在这天之后,京城的天气一有变化,谢桑宁就会站在窗边发呆。

京城下着雨,或许北境是晴天万里,但也不影响她的脑子里浮现出谢欢带领士兵淋着雨前进的样子。

于是赶紧去多准备些御寒的或是清热的药,一如宁国公府经常给裴彻送药那样。

彼时的谢观已经出境,以平民的身份进入高国境内,以他的聪明,拿着手上的闲钱开始做起了生意。

短短几个月又混得风生水起,但毕竟是外来人口,加上两国交战,谢观很快就被高国商户检举,“污蔑”他是奸细,谢观被抓起来的时候,用的还是越枭的名字。

高国的摄政王顺藤摸瓜,还真查到了谢观的郡王身份,大怒之下欲将他提到阵前斩杀,但朝中劝谏,纷纷严明谢观若身死,会让目前形势愈演愈恶,遂建议用谢观之名威胁大晋退兵。

摄政王听进去了,此时被关押在牢中的谢观苦苦求见,见到摄政王后,开始诉说自己与其他皇子不同,即便在阵前杀了他,晋国的皇帝也不会伤心,更不用想利用他逼迫晋国退兵,那是不可能的。

谢观吐露着这些年来的苦难,不需要添油加醋,就够让人唏嘘的了。

但摄政王不会可怜他,而是派人再查,一查,真相确实如此,还不仅是这样,连带查到了帮助高国将违禁药物运往晋国的也是谢观。

难怪要被贬出晋国国都。

摄政王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高国出了这样的叛徒皇子,自己一定当场就杀人了,还留着命贬出去作甚。

这下好了,落到了敌国的手上……摄政王心想,谢观落到自己的手上,就算没法借他逼退晋国大军,也未必是毫无作用。

谢观诉苦的同时,眼中透着恨意,自己说愿意帮摄政王出谋划策。

可是高国能出谋划策的人不少,摄政王为什么要他呢?

谢观又说了,自己再不济也是晋国皇室血脉,将来若高国打败大晋,入主晋都,他的投降,会比大臣们的投降更有用。

不仅是这点,谢观说自己早就想好了要来投奔高国,还带了不少价值连城的宝物,算是投诚,只求将来谋一个好的封地。

摄政王暗嘲他傻,又被宝物所惊艳,表面答应下来,但内心并未完全信任。

两国交战数月,难分胜负,摄政王的评价是,对方不像来认真打战的,就像一个泥鳅,你认真想抓它的时候,它溜得很快。

就在高国以为晋国是不行了的时候,对方又迅速崛起,趁他不备拿下一城。

摄政王看到奏报,很生气,决定亲征,还不忘带上谢观,反正有用就留着,没用就地斩杀壮士气。

然而在谢观的出谋划策下,还真的力挽狂澜,保住了差点失去的第二座城池,摄政王大喜,对谢观刮目相看。

再到第二次的谋划中,夺回失去的城池,晋军弃城而逃,摄政王真正地相信了谢观,并将他归类为大才一类,再也没想要他性命了。

想到晋国错失这等人才,而谢观又实打实帮了自己,谢观肯定是回不去晋国的了,遂,委以重任将他留下做官。

然而此时,谢观又说了,硬拼的话,高国未必能赢,所以不建议乘胜追击,最好是养精蓄锐静待时机。

而晋国此时退了兵,将矛头指向北蛮。

这将是一场硬战,或许会打很多年。

在这期间,因为一场“意外”,摄政王的女儿看上了谢观,谢观不接受也不拒绝的态度,激起了高国郡主的征服欲,屡屡追在屁股后头,在得知谢观凄惨的童年时,郡主只想救赎他。

北蛮地方广阔,但人口不多,哪怕人均武士水平,要与晋国硬刚,也未必能赢,只怕是要死伤惨重。

于是首领让使臣前往高国,请求高国出兵,字里行间的意思,还带着威胁。

如果北蛮被占领,壮大了晋国,晋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高国,到那时,高国可不会再像这次这么好运气了。

摄政王听闻,深觉有理,召来谢观询问,对方态度却模棱两可。

又是好又是不好的。

摄政王听不到想要的答案,又想把谢观斩掉,但也只是想想,想到女儿爱谢观爱的死去活来,可谢观却毫无表示,他就很生气,却又怕女儿伤心,无可奈何。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摄政王还是派出一半的兵力支援北蛮。

听闻谢欢率领的部队已经快要到了北蛮边境,高国派兵的速度也很快。

此时高国境内的兵力只剩下一半,若是敌军在此时攻来,只怕又要丢不少城池。

好在,晋国军队早已撤退去打北蛮啦。

摄政王又听安插在晋国的间谍来信,声称谢欢疑似得知高国支援北蛮,敌众我寡心生怯懦,于是调了全国的备用军,举国之力攻打北蛮,一心要拿下北蛮。

谢欢的能力与大名,响彻各国,但摄政王只听过传说,是没有真正见识过的,加上传言谢欢已经二十年没有握过剑了,于是对间谍的来信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