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眨眼见到太奶8
等晚上,周大人下职回府,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月黑风高,他也没有多在意。
为了防止自家娘子对自己哭诉,嫌烦的周大人直接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推开门的一瞬间,莫名觉得这个书房…变大了。
下人进来,将桌上的蜡烛点着。
“这…这是…家里进贼了?”
下人低头不语。
周大人有些崩溃的大声喊道:“去把管家给我喊来,快去!”
管家一进屋,周大人就拽住管家的脖领子:“这是怎么回事,我书房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我的珍宝架呢?我墙上的前朝墨宝呢?”
“当了。”管家回答的小心翼翼。
“都拿去当了?我那些都是有市无价的珍品,还有那几幅字画是我的祖父留下来的。”
“都当了。”
周大人深呼吸,调整情绪:“那我问你,我之前的书桌呢,我桌上的端砚呢?”周大人嫌弃的拿起桌上的纸。
“这纸能写字吗,它的归宿应该在茅房。
我是说过拿一些东西出来当,可你们就差把墙皮给我扒了。
古玩字画全部拿走,笔墨纸砚,桌椅板凳都给我换了。
你们怎么不把墙皮扒下来换钱呢?”
管家都是按照青古的命令,自然也知道周大学士有多宝贝他的书房。
低着头全程一声不吭。
这个书房是待不下去了,周大学士一挥袖子回到了内院。
半路路过花园时,竟然发现连假山都搬走卖了。
回到卧室。
“夫人呢?不会也被老太君拿去卖了吧。”
“这倒没有。”
“呵…看来老太君还是手下留情了。”周大人捏起床上铺着的薄褥子,看到
一时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回老爷,老太君让大夫人回家乡变卖家产去了。”
听到这话,周大人沉默良久,低低叹了口气:“母亲也不容易,这么大岁数了,还要拿出仅剩的身家,为孙辈填补窟窿。
哎。罢了,那些字画卖了就卖了吧。”
第二日,周大人别扭的穿上官服,仔细打量,害怕破旧的里衣露出来。
谁能想到母亲为了凑这三十万两银子,居然连衣服都当了。
据说就连池塘中的鲤鱼,烂泥里的莲藕,都被捞出来卖掉了。
周大人此时不由自嘲的想:今日京城的物价会不会波动,毕竟自己家有那么多的东西流入了市场。
青古寝室。
青古将一碗燕窝银耳汤喝完。
“你说成煌已经醒了?带补丁的衣服送过去了吗。”
“回老太君的话,都已经送过去了。找这些破旧的东西实在不容易。
您看今天府中的东西还搬吗?”
“搬,除了夜壶不换,其他的都给我换掉。就知道让妇人们拿嫁妆补贴家用,如今就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没钱的日子。
每日他们父子俩在家,就一人一个馒头,一碟咸菜,一壶茶末。”
“是。”
青古:“给成煌用些好药,让他赶快好起来。”
心腹心想:老太君还是关心自己孙子的。
青古:“…身体好了才能早日出去干活还钱。”
心腹:我刚刚什么也没想。
大学士外面穿着官服,里面打着补丁,一日跪拜时候,被皇帝瞧见。皇帝心中感慨,不愧是清流人家,不贪赃枉法,过的如此清贫。
皇帝对周大人越发倚重。
周大学士如今囊中羞涩,自然不能请客吃饭,但实在忍不住,馋肉了,就去参加饭局。喝几杯酒,吃几块肉,解解馋。
这日子过得是度日如年。
据说有下人半夜经常听到,周大人在说话还回声的书房中呜咽。
周成煌吃了半个月馒头配咸菜,终于可以下地了。
若不是有管家拦着,周大人还想把他再打回床上。
周成煌吃了半个月的馒头咸菜配凉水,走路都打晃。
好在青古如今这副身体年纪比较大,看不出来满面油光。不然这周家两父子还不知道要如何破防。
青古看向请安的周成煌,下巴变尖了,眼睛都抠抠了。
“三十万两银子已经凑够了,你父亲为了凑这银子,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周成煌一脸羞愧。
青古:“家中砸锅卖铁为你凑够了银子,元气大伤。
你要早日将银子挣回来,还给你爹。”
“老太君放心,孙儿一定早日将三十万两银子挣回来。”
青古:“那你打算怎么还钱?”
周成煌想了想:“我去做皮毛生意,将百姓手中的动物皮收回来,整理好在卖出去。”
青古点点头:“嗯,不错。不吃不喝,一百年差不多就还上了。”
周成煌羞红了脸:“成煌不孝,让您担忧了。”
青古心想:这人也不能只你爹丢,你也要适当丢丢人。
“夏日卖皮毛料子只怕有些早了,这样吧,我前些年盘下一间茶楼,有些陈年旧账并未结清,一起交给了我,你拿着借钱的条子,一一上门要回来吧。”
周成煌一开始还挺开心,接过账册都懵了。
“您这是正经茶楼吗?
怎么还有夜宿、听曲的欠条?”
“茶楼是正经茶楼,但生意不是正经生意,不然为何欠钱要不回来。
不过老身接手后,已经倒闭了。”
周成煌无奈继续翻看,越看越奇怪:“这些打欠条的人还在吗?王刍不是王乐的祖父,十年前就死了。”
“他死了还有子孙呀。你父亲能为你还账,他的子孙就能为他还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就放心大胆的去要。”
青古心里却想:到时候将人得罪光了,有你哭的时候。
周成煌拿着账册有些迟疑,毕竟问孙子要爷爷的嫖资,怎么想怎么觉的不妥。
但是一分钱难死英雄汉,自己的钱如果要不到,只怕这馒头萝卜要吃一辈子了。
周成煌认真翻看,终于找到一个好下手的。那便是从小一个学堂长大的同窗好友杜子腾,想着先从他下手,应该容易一些。
只是这借条上写着的欠钱理由,让他有些难以启齿。
毕竟对好兄弟说:你爷爷六年前欠姑娘落红钱一百两。
实在有些说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