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杀女之事

最与众不同的存在??

难道是……那位女帝?!

终于是要来了吗!

无论是武周之前,还是武周之后,历朝历代下,众人都是颇为心情复杂。从古至今,历史上唯一的女帝。

无论对方究竟如何,单这份“独一无二”,都已然是绝无仅有,实乃特立独行之例了。再看武周武则天时期。

听天幕说到这里,武则天不禁笑了一笑,这是终于要到她了吗?其实对于天幕会如何说她,一路到这里,武则天已然不是很在意了。她更在意的是天幕所说的那些。

——那些女子……那些越到后面,竟越是遭到束缚与压迫的女子!就像天幕所说,生而为人,女子和男子究竟有何不同?又能弱到哪里去?凭什么女子要始终低于男子一等?!

这根本就是荒谬之事!

所以听到现在,武则天的心神已然被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所占据。——她既已为帝,那自是要有力可发,以当表率!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这一边听着,一边到了长孙皇后这边。

他一直记得先前天幕所说那句话——他的观音婢于历史之中并未留下姓名,而竟只是一个姓氏称谓。

这不得不说,实属让李世民心情复杂又难言。

而且一路听着天幕讲述那些女子事迹等,李世民心中也是感慨复杂万分,各种心思,也实乃是说不清道不明之感。

甚至越是听,想到那位唐朝的女帝,就也越是观感复杂,不知如何。而这一时间,他才刚到观音婢这里,便听到天幕又要讲到下一位——李世民倏然脚步一顿。

既是最与众不同的存在,那岂不就是这古往今来唯一的女帝?!

所以这位女帝究竟是谁?是他后代中的哪位公主吗——

【想必大家都能猜到是谁对不对?】

【没错,接下来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出现过的正统女皇帝——武皇武则天!】等等……武皇?武??!

为何会是“武”姓?!李世民站在原地,脸色骤变。——可谓是既震惊复杂,同时脸色又有些难看。

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唐朝的女帝竟是姓武?怎么会是武呢?!

而且还是武皇?!武则天又是谁?

!

一众问题在李世民心间不断涌现,让他一时间思绪繁杂又纷乱。虽然知道唐末还是李家后代,但是那武皇武则天.…

"..陛下?"

长孙皇后不禁走到李世民身边,脸上也是带了几分复杂之意。毕竟她也不曾想到,这位历史上唯一的女帝,竟不是出自李家后代,而是姓武?

只是先前听了颇多女子事迹,又一路如此听下来,对于女子,对于这女子究竟该做什么,又该如何做等等诸多事情,现下她已然是心神受震,于心底仍是久久不能平复下来,也颇多复杂滋味涌现……

所以此时面对李世民,听见那武皇武则天之名,她实在也是不知该如何去说道了。

见到长孙皇后脸上难掩的复杂之意,李世民也是一怔,随即于心底叹息一声,伸手紧紧握住了自己妻子的手。

"先继续听下去吧。"

毕竟其究竟如何,现在也不好分说。

【不是临朝称制,也不是垂帘听政,而是实实在在的登基为帝,以67岁之龄即位,享年82岁,除了是我国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外,武则天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并且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那么武则天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走上女帝位置的?我们来仔细的顺一下——】

【首先要知道的是,武则天其实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骥次女。其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即遂宁公杨达。】

【而武则天的父亲武士骥,先前则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在河东时,曾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两家结识。】

【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武家曾为其资助过钱粮衣物。

于是唐朝建立以后,武士护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武士骥?"

"竟是武士护的次女?!"

李世民不禁面露惊愕复杂神色。

武则天,这位在他之后曾经即位过的女帝,其存在竟是离他这样近?!这倒是李世民不曾预料到的。

而且这岂不是说,武则天为帝的时期,就在他之后超不过一代李氏子孙去?!

【《中国通史

》认为——"按照武士疆的官阶爵位来说,应该是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了。所以武则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另外关于武则天出生在哪里的说法——

有说是于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出生于利州,但也有说出生于长安,还有一说是出生于洛阳地区。】

【不过在武则天的父亲武士骥于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逝世后,才十二岁的武则天,被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以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几人对其母亲杨氏很是失礼,于是不久之后,武则天便跟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到了贞观十一年,即公元637年的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驾幸洛阳宫。

在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后,李世民便召了武则天入宫,并将其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骤然间猝不及防的李世民: ".…"

召入宫中,五品才人?还赐号“武媚”?!

那武则天不仅就在他治下,竟是在未来还会被他召入宫中,并被封为五品才人?!这竟然还是他的妃子...

一时间,李世民的心情可真是尴尬难言。

然后还下意识转头看了他身旁的观音婢一眼,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难道他刚才想错了??

是在他去世之后……不不不,即位时间对不上。所以究竟如何,还要继续听下去。

不过这位未来的武才人……李世民蹙了蹙眉,在心底摇了摇头。既已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他又如何能再将其召进宫中。更何况现在算算,武士骥的次女可才四岁左右。而也正是因为如此,究竟要对其如何,他是真没想好。

【当时武则天在入宫前,她的母亲杨氏很是不舍,而且不禁垂泪哭泣,但武则天在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却是这样说道——“侍奉圣明的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可见当时才十四岁的武则天,已然胸有成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秦王宫。

赢政暗自点头,能说出这样一句话出来,倒是能看出几分此女的性格是如何。

不过他倒也是没想到,这位

历史上唯一的登记即位的女帝,竟还是那位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这位唐太宗李世民,怎么如此招才?

嬴政不由得叹息一声,想也知道,能被天幕提到的女子,总是有过人之处的。

只是没想到这位女帝,竟是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关。

那秦王当真是不错,没想到成了皇帝,妃嫔竟也有如此能耐,啧啧。

【其实对于李世民在位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如何,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

【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李世民驯马一事——】

【李世民有匹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

而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便对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

【于是李世民听后,则是颇为夸赞武则天的志气。但武则天其实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她总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

【之后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则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男女之情。】

武周之前的历朝历代下众人: "...嗯???"

等等……和谁建立了男女之情?

太子李治?

一个才人和太子哦?

啊……啧啧啧。

再看李世民: ".…"

他更是满脸疑问,甚至差点没反应过来。

而等反应过来之后,李世民倏然看向长孙皇后: “天幕说的是……雉奴?”"小九?太子李治?是雉奴?"

"雉奴是太子?"

怎么最后的太子竟不是承乾?!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还有他的才人……竟是和雉奴有了男女之情?!

一连串的问题,显得李世民的心绪异常不平静,长孙皇后也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弄的眼前发晕。

这到底都是什么事儿啊?

"雉奴现在在何处?"

长孙

皇后顿了顿,才开口道: "约莫是……正在被乳母抱着吃奶呢。"

李世民: "……"

哦对,他的雉奴现在也才两岁...想到此,李世民仍是不禁扶额。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

武则天则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继位的唐高宗李治则一直藕断丝连。】

【之后在永徽元年,即公元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

【两人随即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这都被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于是王皇后便主动向李治请求,欲将武则天纳入李治后宫之中,但说到真正原因,其实归根究底,是王皇后想要借武则天来打击她当时的情敌对头萧淑妃。】

【不过李治早有此意,所以当即便应允了下来。】

【于是到了永徽二年,即公元651年五月,等到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

【而入宫之前,武则天已然怀孕,入宫之后便生下了儿子李弘。

另外武则天在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之后至次年,即公元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以及有记载称——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其争宠,三人互相谗毁,只不过李治倒都没有听信就是了。】

李世民: ".…"

他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汉朝未央宫。

刘彻则再次啧啧两声。观这位唐高宗李治对那位武则天的宠爱,对方后面大权在握,好像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在唐太宗李世民那里,整整十二年都没有地位变化,妃位晋升。结果到了这位唐高宗李治这里,才一年时间,竟是就成了二品昭仪。

看得出来倒的确是对其很是宠爱有加了。

【对于几人之间的争宠,我们再来说一件事——】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在永徽五年,即公元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

【而后在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其,怜爱并逗弄

着小公主。可是在王皇后离开之后,武则天则趁着没人,竟将自己的女儿掐死,然后又盖上被子作掩饰。】"什么?!"

"这是为了争宠要将自己的女儿给掐死?!"

"怎么会是这样的?"

有不少人听到这里,不禁变了脸色。

才出生一个月左右的小公主,竟被自己的亲生母亲给掐死了?!

而只是为了借此来诬陷那位王皇后?

这………怎么会是这样的?

历朝历代下,有人很不能接受。

而有的则是已经在骂起了武则天的狠毒。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也是骤然蹙起了眉,不过并未率先发表什么意见,而是又继续听天幕说下去——

【之后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的宫中,武则天则假装欢笑,与其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结果却发现女儿已死,便瞬间啼哭不已,并且转头惊问左右的侍从,而侍从们都说——"皇后刚来过。"】

【对于此,李治勃然大怒,说道: "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娼,今又尔邪!"

于是武则天趁此机会,又继续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等等,王皇后则是无法对此解释清楚。】【而这之后,李治从此便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不过要言明的一点是——这件事情很有争议。因为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以及《唐会要》则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却并未言明其死因。】

嗯???

………有争议??

所以这件事情到底是真的假的?

【关于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女儿这件事,流传甚广,比如《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也是这么写

的。】

【所以就有很多人借此事来谩骂武则天狠毒,残忍,泯灭人性等等。】

【但对于这件事,我们今天就来仔细的分析一下——】

>

【比如关于武则天这位小公主的早逝,最早是记录在《唐会要》上——】

【"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

【我们可以仔细看看这句话,其实这句话根本没有言明武则天的女儿是怎么死的,只是说她突然去世,然后武则天则借此说是王皇后杀了她的女儿,于是李治那边才有了废后之意。】

汉朝未央宫。

刘彻摸了摸下巴点头,这倒的确是没有言明。

那既然最开始的史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后面又是怎么会流传成那个样子的?

【再来看看第二个记录这件事的《旧唐书》——】

【虽然《旧唐书》是言明小公主的死,乃武则天亲手掐死在襁褓之中,但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在《旧唐书》正文里提及到的,而是在《则天皇后本纪》中,借用了一位史臣说的话——】

【“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范醯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这句话中的“振喉绝襁褓之儿”,指的便是武则天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

【但是呢,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句话没有出现在正史里面,而是以史臣的个人观点来表达出来?】

秦王宫。

赢政嗤笑一声,这是为什么呢?

刚刚天幕说《旧唐书》成书于五代,已是那唐朝灭亡之后,其史料可考吗??

【因为当时就有流传出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女儿的说法,于是史臣在编写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这件事的真假,只是知道这件事的传言,于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便以自己之言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并且大家也可以看到,其实对于这件事的记载,不管是在《唐会要》中,还是在《旧唐书》中,也就只有一句话而言,但是我们再往后说出自北宋时期的《新唐书》——】

【在这个史籍中,竟是对武则天亲手杀女的事情,进行了很是详细具体的记载……】

???

怎么前两本史籍都只有一句话的记载,到了北宋撰写的《新唐书》之中,竟是有了详细具体的记载?!

【就是刚刚所讲的那一段——】

【在《新唐书》之中,关于武则天亲手杀女的事情,不止有整段对话,甚至还有了具体的过程和生动的细节呢。】

【然后再之后的《资治通鉴》,也是直接继承了《新唐书》对此事的记载介绍,虽然具体用语上有所区别,但意思上是一样的,只是呢,对于这件事的具体细节,竟是更加完善了……】

【比如《新唐书》中并没有说小公主是怎么被武则天杀死的。结果到了《资治通鉴》中,就写成了武则天掐死了自己的女儿。】

【哇哦,这个补充,真是好细节具体哦,好像亲眼看到了一样呢。】历朝历代下的众人:

可真是好讽刺的语气….

但听到这里,众人已然是有所感。而后再继续听天幕说下去——

【除亲手掐死自己女儿这点外,《资治通鉴》中还对之前《新唐书》记载的某个细节做了调整——】

【如《新唐书》中,武则天先是发现了女儿死,可等王皇后来,才痛哭失声,就算是装的,这显然也不合常理。】

【于是在《资治通鉴》中,便调整为武则天先是痛哭于女儿的死,然后询问左右侍从,等李治来,再继续痛哭。】

【你看这就表现出了一个痛失女儿的母亲模样,是不是更合情合理了?】【可真的是太会安排,也太会讲故事了,完全是叫人再挑不出毛病来了呢。】

众人再次: ".…"

尤其是之前已经破口痛骂的那些人……不是,天幕,你为什么不能早点提示一下?这也太让人尴尬了!

【所以大家发现了吧,这越是往后的史籍之中,对于武则天杀女这件事,就越是有了详尽的记载,而且也越是言之凿凿,将之安排得更加合情合理,各种小细节那堪称是具体到位啊,挑都挑不出错来了。】

【前面记录史料的人都尚且不知具体真相,结果后面的人竟是犹如亲临现场,完全亲眼看到了一样,可真是玄幻呢。】

【可能写后来这些史籍的人,有什么大神通吧,既是如此,那可真是叫人佩服佩服,啧。】……能有什么大神通可比得过天幕你?

有人不禁捂脸难言,满是尴尬。

再看于历朝历代之下,一路听到这里的女子们——震惊复杂的情绪退却之后,涌上来的却是皱眉和疑问。

>所以为什么越到后面,那史籍之中就越是如此具体详细的记载此事?【学者顾颉刚先生曾经提出过“古史层累说”一说。

这一词汇简单来说,就是历史在流传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逐渐失去其本来面目。】

【所以考古考证过往的历史,往往不能只依据流传下来的史籍史料,而是要经过多方验证,还有我们先前提到过的挖掘陵墓等,其实就是为了能够更严谨的发现,以及考察和证实历史。】

【也因此,像《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这等记载武则天杀女事件的史籍,也未必就是真的。】

【更甚至,为什么越往后,就越是要证明“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女儿”这件事,简直就像是一个接一个补充,生怕这件事再被人怀疑一样,其实说到底,无非也就是想印证这件事的真实性!想要将武则天杀女这件事坐实!】

【我们是不是可以试想一下,就因为她是女帝,是唯一一个颠覆封建男权统治,难得出现过的女帝,所以才想要借此来突出武则天的狠毒,残忍,泯灭人性等等,然后遏制后来人效仿其以女人身份登基为帝?】

【为了防止这现象出来,所以武则天的形象必然是要遭到抹黑的,甚至是指责和痛骂的,所以这并不稀奇。】

听到这里,已是有不少女子冷笑出声。的确,这当然并不稀奇。

于一个女子身上所遭受的,其发生什么都不意外!

而就算是听到这里,还有那等不愿意接受的人在,觉得如此说法,也不过是多加揣测罢了。然后又听天幕继续说道——

【然后我们再往前推,除了史籍之外,其实还有两个旁证——】

【如武则天后面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之时,徐敬业等以扶持被废黜的庐陵王李显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其中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则特意为此撰写了《讨武瞾檄》,其中对武则天的攻击是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其中说武则天弑君鸩母,说武则天杀了唐高宗和自己的母亲。

当然这肯定是瞎掰乱说的,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这其中却是丝毫都没有提及武则天亲手杀女这件事。】

【试想一下,骆宾王都如此说武则天了,还差武则天亲手杀女这件事??

所以如果当时要真是有这种说法的话,想必骆宾王绝不会放弃这

件事,一定会更善加利用才是。】

【再者说,在后面的唐宪宗时期,于这一时期成书的《大唐新语》中,可是记载了大量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但是这其中也没有提到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女儿这件事。】

【结合种种,所谓的武则天是否杀女这件事,难道不是疑点众多?】

秦王宫。

赢政不禁点了点头。

武瞾,应当就是那武则天,单说这檄文,都给武则天安上了弑君鸩母的罪行,又如何不提武则天亲手杀女一事?

又是弑君,又是鸩母,再加上一个杀女,岂不是更全面严谨了?所以这究竟是没想到,还是根本没有其事,所以就没必要提及了??【如果这还不行,那我们再来假设下武则天亲手杀女的目的。】【可见她是为了陷害王皇后。】【但武则天做这件事情的动机,是不是太突然,又太仓促了?】

【王皇后走后,她就动手杀了自己的女儿,那怎么保证这陷害一定会成功?而且一个母亲,才刚生下自己的女儿,她到底是有多狠,多果决,多下得去手,才能考虑都不考虑,就能够亲手去掐死自己的女儿?】

【难道这件事之后,李治就一定会废后,把她升为皇后之位?可能吗?】

【用自己亲生女儿的死,换来一个不确定,以及风险如此大的尝试,你说武则天到底是精明还是愚蠢?】

【而且李治对她还是如此宠爱的情况下,武则天有多少理由这样做??】【再者说,后来事实证明——想要废后,根本就不可能这么简单。】

【因为连后来李治想把武则天晋封为一品宸妃,都受到了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于是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汉朝未央宫。

刘彻心想,这倒是,废后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可见那史籍所记载的,也并没有多少真实性和可信度。不过这武则天,倒真不是“一帆风顺”。

【武则天真正成为李治皇后,是在永辉六年,即公元655年——】【这其中,少不了政治因素。】

【我们要知道的是,李世民去世后,李治继位,作为一个新帝,他必然要将权利收归到自己手中,而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为首,这些元老大臣的势力很是强大,于是李治手中所握的权力便受到了很大限制。】

【而且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都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所以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

【其中一般认为,李治是想要借“废王立武”这件事来重振皇权的,企图借此打击那些元老大臣的势力等。

于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武则天也是由此,逐渐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战友”。】唐朝李世民时期。

听到这里,李世民不禁又蹙起了眉。

他不能说未来的雉奴究竟做的是对还是错,只是心中听到这些,就难免产生复杂难言之意。毕竟长孙无忌等,可是一路跟着他打天下的老臣。

【基于此,于是到了永辉六年,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这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

【之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

【而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这才再生废立之意。并且元老李动又如是表态说道——“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于是乎,这使得李治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其不利局面一下就扭转了过来。】

【到了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并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之中,而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并流放于岭南。】

【等到七天之后,李治则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而后到十一月初一日,正式举行了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仪式。】

【再到显庆四年,即公元659年四月,武则天与李治再次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并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而“废王立武”的事件,则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于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其皇权不振的情况至此被改变,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关陇集团……?

这关陇集团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