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三大首领

朱炫进了营地,再来到宣府镇城外,近距离地看了看城池。


可以清楚地看到,还有不少城内的人站在城墙上,很嚣张地挑衅城外的明军,这些人现在彻底造反,已经不把明军当一回事。


“太嚣张了!”


朱橞看到城墙上的情况,忍不住骂骂咧咧。


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在挑衅他的忍耐极限,要说让他来平乱,直接打进去,不给这些刁民任何反抗的机会。


不管发生什么,直接打完了再说。


不服气,打到他们服气。


“殿下,真的任由他们造反?”


景清当然跟随在朱炫身边,此时也来了宣府镇,看到宣府镇城墙上那么嚣张的造反百姓,此时他的想法和朱橞一样,就是攻城,直接打进去,先平乱了再说。


再看朱炫他们的反应,很平平淡淡。


好像不把宣府镇的人当做威胁,仿佛宣府镇的情况,尽在控制之中,给他们作乱也乱不起来。


“无妨!”


朱炫淡定道:“铁铉已经做好一切,围城多长时间了?”


他当然早就知道铁铉的所有计划,以及怎么应对城内造反的百姓,一点也不担心。


相信铁铉就够了。


闻言,铁铉从后方走上来,躬身作揖道:“回殿下,已经围了三天,他们现在还可以嚣张、挑衅,但很快嚣张不下去了。”


再过两三天,等到城内缺粮,他们现在嚣张的叫声,很快就要变成哀嚎。


“那就行了。”


朱炫没所谓道:“我们等下去即可,城内的人,很快就要求饶。”


简单地看了一遍,他们又回到军营内。


只见朱高煦兄弟二人,正在和朱橞有说有笑。


看到朱炫来了,朱高煦二人马上闭嘴,生怕被误会了什么。


朱橞感到他们兄弟二人,突然变得有点奇怪,心里琢磨难道北平真的发生什么问题?


他的感觉,还是有点敏锐,但又真的不敢过问什么。


“十九叔,人都捉完了?”


朱炫随口问道。


朱橞回过神来,说道:“殿下放心吧,有我和铁铉在,可以捉的人都捉了,他们逃不出我们的手掌心。”


铁铉点了点头,附和地回应。


朱炫放心道:“你们做得不错,我先去休息片刻,城内有什么动静,你们再来通知我。”


他们应了一声,铁铉再送朱炫去休息。


为了迎接朱炫的到来,铁铉还专门准备了一个豪华的帐篷。


“撤了!”


朱炫只是看了一眼帐篷,便摇头道:“你为我准备的帐篷,太过豪华了,没必要做得这样。当年皇爷爷打天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吃一起睡,你们给我安排一个普通的即可。”


“殿下仁德!”


铁铉首先高呼道。


第二个普通帐篷很快换好了,朱炫也没别的事情,真的就在帐篷内休息,再等待城内情况的发酵。


——


此时的韩钧,早就逃出去了。


在锦衣卫和铁铉带兵封锁之前,完全离开宣府,再往北边去,就是茫茫草原。


回归草原,如鱼入水。


“朱允炫又到了宣府。”


韩钧得到这个消息时,突然又有什么想法,但是他的那些想法,又感到很不切实际,随即被丢到一边。


之前的马贼突袭都杀不了朱炫,现在要从宣府卫所的军营里杀,更不可能,哪怕派出再多的人,也是去送死的。


何况他们白莲教,已经没有那么多人可以用。


宣府镇和北平的同时收网,让白莲教损失惨重,九成的人都没了。


核心骨干除了韩钧本身,也没得差不多,使得韩钧快要吐血,对朱炫的痛恨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姚广孝也一起离开,抬头往南方看去,问道:“明王不打算救回你们的圣母?”


韩钧当然想救圣母,唐赛儿这个圣母能力不错,把他们白莲教的声望传出去,又是白莲教的门面,肯定不想放弃。


奈何,他摇头道:“救不了!”


哪怕他亲自出手,最终结果,也还是自投罗网。


“大师劝说完了朱橞,现在朱允炫就到宣府,不怕朱橞反水?”韩钧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姚广孝信心满满道:“不怕!朱橞不会叛变,被我劝说的人都不容易叛变。”


韩钧叹了口气道:“我们接下来,只剩下和林一处去向,如果朱允炫要对朱允炆用兵,我们还不知道何去何从,大师你在脱木河做的火器,如今做得如何了?”


脱木河的火器,仿佛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姚广孝说道:“和朱允炫的火器对比,差距还是很大!并且,朱允炫的火器也不会一直停滞不前,现在可能比我们认知的更强了。”


这个可能性也是有的,还是很大。


此言一出,韩钧直接被干沉默了。


“算了,我们先去和林,再想办法!”


韩钧眯了眯双眼问道:“大师还有没有办法,让朱允炫没有时间对付我们?”


只见姚广孝沉默良久,还真的有什么办法,道:“我再规划一下,尽力而为。”


韩钧哈哈一笑道:“果然还是大师有办法!”


他们不再逗留,说完了便转身北上,走进茫茫草原之中。


——


宣府镇城内,动乱逐渐平稳下来了。


这不是没有再乱,而是他们选出了三个首领,在这三个首领的带领之下,不再像之前那般打砸抢烧的乱。


而是稳定下来,占据了这座城池,压下打砸抢烧的人。


但是他们的造反,还是继续下去,在朝廷看来,依旧还是动乱,并无其他区别。


“大首领,现在的情况,对我们不妙啊!”


选出来的三个首领中,三首领胡永福是个读书人,还是个秀才。


但是,他的上限,仅限于秀才。


屡试不第,考试考到怀疑人生。


再加上大明科举,每一届录取的官员,都是南方人居多。


北方的文化水平,在元朝的折腾之下,凋零得特别严重,在考试方面的能力远不如南方官员。


尤其是写文章。


为此,胡永福要考科举就更难了,现在还不知不觉,加入了白莲教,成为造反团队里面的军师。


专门负责,出谋划策。


他的一句不妙,使得另外两个首领,皱起了眉头。


确实很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