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事不关己
初九是个吉日,和风送喜,瑞气升梁。
杜位与李十四娘将在今日成亲,薛白与杜五郎早早就到了安仁坊杜家,准备陪杜位去右相府迎亲。
元载、王韫秀夫妇为人热忱,帮忙在院中待客,一见薛白便殷勤地打了招呼。
“薛郎来了。”元载神态亲热,笑道:“前院人多嘴杂,到堂上为你引见几位好友。”
他高大而俊朗,虽有争执,却并未起丝毫火气。
杜位也还在笑,问道:“朝廷以胡人任诸道节度使之策,薛郎如何看?”
薛白不作答,反问道:“今日可是杜兄成亲,岂还管此事?”
杜位道:“我以为朝廷如此,并非全无考量,胡人长于边地,了解地方风俗,勇决习战乃事实,敢于多任胡将,亦彰大唐海纳百川之气量。”
“新郎官还是想想催妆诗吧。”元载笑道:“你快去拾掇,我替伱招待友人。”
两人虽是好友,一个是李林甫的女婿,一个是王忠嗣的女婿,如今已有了避而不谈的话题。
杜位遂向众人告了罪。
新郎官不在,堂上的右相府迎亲。
元载、王韫秀夫妇为人热忱,帮忙在院中待客,一见薛白便殷勤地打了招呼。
“薛郎来了。”元载神态亲热,笑道:“前院人多嘴杂,到堂上为你引见几位好友。”
他如今成了杨党核心,官升得很快,算是与薛白利益捆绑,虽彼此交往不多,却已是“挚友”了,此时也不管别的宾客,只与薛白寒暄。
一路说着话到了后堂,此处已聚了好几个年轻人。
,今日方得一见。
“我辈相交,薛郎可莫拘礼数,须知我才是久仰你的才名。”
岑参是个很有活力的人,性情慷慨,为人豪爽,当即邀薛白加入话题,问道:“可知我与新郎官在谈论何事?”
他高大而俊朗,虽有争执,却并未起丝毫火气。
杜位也还在笑,问道:“朝廷以胡人任诸道节度使之策,薛郎如何看?”
薛白不作答,反问道:“今日可是杜兄成亲,岂还管遥领、不兼统,但自开元中,圣人有吞并四夷之志,边将有十余年不易者,始有久任;皇子、宰相任节度使,始有遥领;王将军、安将军专制数道,始有兼统。故而用胡人为将,既可熟悉兵务、全权调动,又易于把控……”….
王韫秀听不下去,不由道:“这是何意?暗指我阿爷不易把控吗?”
“十二娘莫怪,我绝无指摘令尊之意,我等不过是揣测国策,探讨为何要用胡人为将。”
王韫秀道:“我阿爷何时不用胡人?他麾下哥舒翰、安思顺、李光弼,难道被他摁着不能立功了不成?哥奴非要明言边镇尽用胡人却是何意?!”
“故而说胡人中颇有‘彪悍敢战,义勇忠心’之士。如此看来,我等与王将军所r /> 他方才小声向妻子道:“过去,右相府、东宫皆对付薛郎,他不得不寻求助力以自保,如今他几次献宝,圣眷稳固,这些事与他无关,自是高高挂起。”
王韫秀白了元载一眼,道:“你以为谁都与你一般,事不关己便不管吗?”
“我已劝国舅拉拢丈人。”元载道:“可丈人若不肯亲近国舅,岂有让人凭白无故出手相助的道理?再求薛郎又有何用?”
“阿爷若归京,我自会劝他。可只怕再这般下去,不等他归京,哥奴便要罢了他的官。”
“不会。”元载颇笃定道:“朝廷欲调任丈人,必待他归京。”
王韫秀依旧忧虑,问道:“那,国舅可否先上书反对边镇用胡人?” “故而说胡人中颇有‘彪悍敢战,义勇忠心’之士。如此看来,我等与王将军所见略同,可放手任用胡将?用人不分胡汉,有容乃大。”
元载遂站出来维护妻子,道:“我丈人帐下有汉将胡将,是为有容乃大。哥奴上奏明言边镇尽用胡人,又是何包容?”
岑参亦出面打亲的路上,王韫秀低声向元载问道:“你说国舅有拉拢阿爷之意,为何薛郎不肯表态?”
“形势不同了。”
元载说着回头扫了一眼,见薛白正与岑参并辔而行,谈论诗歌,并未留意这边。
他方才小声向妻子道:“过去,右相府、东宫皆对付薛郎,他不得不寻求助力以自保,如今他几次献宝,圣眷稳固,这些事与他无关,自是高高挂起。”
王韫秀白了元载一眼,道:“你以为谁都与”
“是王大兄昌龄引见的。”岑参道:“王兄年轻时曾赴河陇、出玉门,因此识得封将军。遥想那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如今封将军真做到了,想必王兄在江宁听闻战报,亦将欣喜。”….
“原来如此。”薛白道:“待安西军将士们还朝述功之时,岑兄为我引见一番可好?”
“自当如此……”
两人之后又从王昌龄被排挤贬谪之事聊起。
岑参虽然年轻,阅历却很丰富。
他不到二十岁就四处游历,中了进士之后,还趁守选的三年期间到河北逛了一圈,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薛白看着年纪小,经历却更多,什么都能谈论一两句。 “没事。”
薛白依旧向李岫走去。
杜五郎无奈,只好心想也没关系,右相府又不可能嫁两个女儿给薛白,保护好自己要紧。
李岫这个兄长当得不错,对弟弟妹妹颇为关照,待薛白上前,第一句话便道:“你看杜位,多有担当。”
“也许再过数年,十郎也会觉得我有担当?”
“你放心,一定不会。”李岫摇了摇头,道:“阿爷想见你,这边请吧。”
~~
今日府中嫁女,李林甫却依旧深藏于书房之中,不肯露面。
他确实勤勉,还在处置公文。
难得的是,如今他虽然年轻,阅历却很丰富。
他不到二十岁就四处游历,中了进士之后,还趁守选的三年期间到河北逛了一圈,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薛白看着年纪小,经历却更多,什么都能谈论一两句。
很快,便到了平康坊右相府。
岑参在马背上倾过身,小声道:“难得在哥奴宅张狂一次,看我踹他的门。”
说罢,他哈哈大笑,动作敏捷地翻身下马。
这人文六个女儿未嫁吧?莫被她们看中了。”
薛白顺着绣球来的方向看去,只见是李岫在招手。
他原本还以为会是李腾空,看来是猜错了。
“哎,你去哪?”杜五郎拉住他,提醒道:“吃一堑长一智,你怎还到处乱走?”
“没事。”
薛白依旧向李岫走去。
杜五郎无奈,只好心想也没关系,右相府又不可能嫁两个女儿给薛白,保护好自己要紧。
薛白还是很淡定,道:“李先生提醒,我该谦让一些,不可表现得太过功利,急于上进,难免让人心生防范。我一想也是,这一点我比起胡儿就差了许多。”….
这是一句试探,看李林甫对安禄山是否有戒心。
李林甫神色毫无波澜,万事皆在掌控的模样,道:“果然,本相便知你对国策有所不满。”
“边镇尽用胡人。”薛白问道:“如此奏言,右相敢说毫无私心?”
“重要吗?”李林甫毕竟是宰相,容不得一个竖子点评他的作为,脸色一沉,当即道:“本相执掌国事十余载,比任何人都了解大唐,提出的是最有利于大唐的办法。” 忽然有一束花枝从前方的牖窗中抛在地上,落在他面前,走到牖窗边一看,李腾空、李季兰正在墙的另一边。
“真是先生。”
李季兰显得很惊喜,凑上前道:“戏文我又写了许多折,先生可有空鉴赏?可莫只是说一个‘好’字了,多给些指点可好。”
她对薛白有种莫名的崇拜,因此格外热烈,好像若没隔着这堵墙她便要贴到他一般。
自从流了鼻血,薛白就不太爱去玉真观,近来都是通过颜嫣评点戏文。
“先生?”李季兰问道:“明日可有空来玉真观一趟,我还有些新的诗作想请先生品鉴……先生若不来,我难免写不好戏文呢。”
最后一句话“如此奏言,右相敢说毫无私心?”
“重要吗?”李林甫毕竟是宰相,容不得一个竖子点评他的作为,脸色一沉,当即道:“本相执掌国事十余载,比任何人都了解大唐,提出的是最有利于大唐的办法。”
其后,他意识到根本没必要与薛白解释,又道:“本相没有违背约定。”
“是吗?”
“本相答应你的要求都做到了。”李林甫道:“你等欲拉拢王忠嗣,还不许朝廷调整边境将领br /> 别的,薛白事不关己,大可袖手旁观。
可见偶尔一两次,不把人逼到死路,对方也是会懂事的。
~~
见过李林甫,薛白似乎也想通了,放慢了步伐,好整以暇地走着。
忽然有一束花枝从前方的牖窗中抛在地上,落在他面前,走到牖窗边一看,李腾空、李季兰正在墙的另一边。
“真是先生。”
李季兰显得很惊喜,凑上前道:“戏文
~~
“你看,薛郎不在。”
王韫秀四下环顾,低声向元载道:“他一进右相府便被哥奴请去了。”
“放心吧,若是最重要之事不会等到今日才商议。”….
“可此事说明,薛郎与右相府有默契,不会出面反对边镇尽用胡人之策了,是吗?”
“韫娘,你病急乱投医了不成?薛郎尚无官职,如何反对?”元载道:“若真担心丈人,再写封家信吧,一则劝他亲近国舅,二则劝他尽快攻下石堡城。”
“信已写了几封了,可你难道不知,阿爷不敢回复。”
元载揽过妻子,柔声道:“且稍安勿躁,情形未必就像你想的那样,也许不是冲着丈人呢br /> 王韫秀犹有顾虑,担心反被太子牵扯。
薛白只好再提点她一句,叹道:“劝太子向圣人认个错吧,消除猜忌,王将军久任且兼统四镇,猜忌不消,谁都帮不了他。”
(本章完).一则劝他亲近国舅,二则劝他尽快攻下石堡城。”
“信已写了几封了,可你难道不知,阿爷不敢回复。”
元载揽过妻子,柔声道:“且稍安勿躁,情形未必就像你想的那样,也许不是冲着丈人呢?”
“这还不是?!”
“嘘,先送亲,走。”
王韫秀忧心忡忡,继续环顾,终于看到薛白从小径那边转了出来,连忙迎了过去。
……
“找太子才是。”
“说是得小心‘交构东宫’之罪。”
“王将军是太子义兄,天下皆知,这是一切罪责的根,到头来躲躲藏藏,与掩耳盗铃何异?太子不出手,指望我一介白身,岂非可笑?”
王韫秀犹有顾虑,担心反被太子牵扯。
薛白只好再提点她一句,叹道:“劝太子向圣人认个错吧,消除猜忌,王将军久任且兼统四镇,猜忌不消,谁都帮不了他。”
(本章完)r /> 王韫秀犹有顾虑,担心反被太子牵扯。
薛白只好再提点她一句,叹道:“劝太子向圣人认个错吧,消除猜忌,王将军久任且兼统四镇,猜忌不消,谁都帮不了他。”
(本章完).
怪诞的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