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状元楼里的诗词(四)

    赵果道:“就以情字为题,你若能做得出让众人满意的,我就心服。”

    贾琩思索一阵,走到桌前提笔写道:“景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琩与家中姊妹同游大相国寺,巧遇未婚妻秦氏,互致问候,不敢越礼,与十一月二十七日晚状元楼文会作此词相赠。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又岂在朝朝暮暮。”

    贾琩写完,放下笔把词交给清荷。

    清荷念道:“景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厅内之人这时才知道,贾琩名满天下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念词的清荷更是两眼里冒着星星,一动不动的盯着贾琩。

    方杰起身道:“好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当流芳千古,仲玉果然不愧是连中四元之人,老夫佩服。”

    赵果脸色煞白,嘴里念叨着什么,知道自己彻底输了,贾琩道:“牡丹,把他拉出去割了舌头。”

    牡丹身在二楼,听到贾琩吩咐,飞身而下,拉起赵果就走了,众人还等着听响,只见牡丹很快回来道:“二爷,奴婢点了他的哑穴,舌头拿去喂狗了。”

    “嗯,知道了。”

    方杰道:“哎,何苦呢?”

    “大人,心术不正必要付出代价。敢问大人文会可要继续?”

    台下之人也在听着,毕竟文会才到第二场,第三场的文或者赋和往年一样,提前准备的大有人在。方杰道:“文会继续,虽说前面两场已经确定贾琩为本次文会的魁首,但文或者赋出众者,老夫亦可为其扬名。”

    “多谢大人。”台下诸多学子躬身道。

    小厮再次上台,贾琩和清荷回到座位,清荷一路小鸟依人,恨不得跟着贾琩回家。

    “文会第三场,文或者赋,限时半个时辰,开始。”

    直接提笔而写的不在少数,可见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的,只求在文之一场能有个好的名次。清荷研磨,看贾琩没有提笔,道:“琩二爷可是没有提前备下?”

    “嗯,确实如此。”贾琩主要还没搜索到合适的文章。

    “琩二爷,奴家想要您写的两首词的原稿,不知公子是否愿意相赠?”

    “哈哈,你倒是直接,可以给你。”说完贾琩起身上台到桌子上拿起了自己写的两篇词。

    方杰小声道:“小子,你干什么?”

    贾琩也小声道:“小子身边那个姑娘今晚为我研墨,又为我证了清白,我把这两篇词送他。”

    “小子你可知道,这是老夫留下准备送进宫里的?”

    “您老字写得那么好,您写一遍送去就成,小子的字怕是会让陛下看得不舒心。小子就先拿走了。”说完就回了座位。

    “混账东西,这两篇的初稿就这样送人真是不开窍呀。”

    吏部尚书石大人道:“呵呵,毕竟还是个孩子,他才十一不懂这个也是情有可原。”

    国子监邱大人道:“心狠手辣,不似普通的儒家弟子,但心性很是不错,将来必是擎天保驾之人呀。”

    “哎,二位说的不错,陛下正直盛年,这小子随便折腾也没事,将来说不得还是个朝廷柱石。”

    贾琩回了座位才发现鹊桥仙一篇却是不好送给清荷,道:“这一篇我不能给你了,我再为你写一篇可好?”

    “多谢琩二爷,奴家随时等琩二爷驾临。”边上的杨桓笑道:“你等他?他才十一,你还是换个人等吧。”

    清荷脸色难看起来,贾琩拿起笔就把鹊桥仙再写了一遍,结尾又下上了‘贾琩于文会所作,请清荷小姐作曲以歌’。贾琩把纸交给清荷,清荷看完脸色一红,行礼道:“多谢琩二爷。”

    “起来研墨吧,我想到写什么了。”贾琩提笔写道:“今岁,陛下于邸报之上赐琩天下少年表率之名,琩有感于陛下对我大崝少年之期盼故做此篇。文曰,少年说。

    琩以为国之强盛与否,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四夷,则国胜于四夷,少年雄于天下,则国雄于天下。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大崝,与天不老!壮哉我大崝少年,与国无疆!

    景同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贾仲玉作于状元楼文会。”

    清荷在旁边看着,慢慢的忘记了研墨,少年中国说的震撼任何人也抵挡不住。杨桓看到贾琩写完,又见清荷愣住,上前拿起贾琩的文章看了起来。

    杨桓看完大叫一声:“好,哈哈,如此雄文,你当得起名满天下的名头。”

    厅内之人听到杨桓叫好,也是纷纷向这边走来,台上方杰道:“安静,成何体统,若是好的文章老夫自会诵读,都回去等着。”

    “是,大人。”方杰是三元及第的状元,在士林之中颇有名望。

    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小时,时间还早,但杨桓看过贾琩的文章之后就把自己写的揉作一团丢掉了。贾琩看到后道:“伯风兄,这是何苦,小弟一直佩服你的文章,你再写来时间应该还来的急。”

    “算了,不写了,怎么写也和你比不了了。”杨桓似乎受到了打击。

    贾琩劝慰道:“伯风兄,你我于考场相识,文章一道我老师始终认为你的才学当在我之上,而之所以我考的好,是因为主考官看在我老师的面子上才让我略胜一筹。”

    杨桓看着贾琩道:“仲玉,我知道你的好心,可任谁看完你文章这一时半刻的也写不出好的。既然注定写不出好的,还不如不写,今天就看你的了,正是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好时候,今日我杨桓当为见证。”

    “哈哈,伯风兄有命,小弟不敢不从,只是日后还希望杨兄你能打起精神,小弟希望你能和小弟一同入皇宫参加殿试。”

    杨桓也是突然间豪气顿生,想想这几年考试,每次都是败在贾琩手里,或许自己真的能考个好的名次也说不定,道:“哈哈,那就借仲玉吉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