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1章 这法子行不通
办法自己自然是有的。
但是这个办法,谁都不可能答应。
就算这位同意了,陛下还有议会的人都不可能同意。
“你不说出来,怎么会知道,我不会同意呢。”首相的反问了一句。
“这个办法就是,将南亚的北部,在找出一片区域来给山城。”
“别说了。”首相直接打断了史密斯。
这个办法绝对不可能,西亚那些地方,当初让给他们,已经是让人追悔莫及了,南亚,是绝对不可能给他们的。
“看吧,我知道这是行不通的,所以,咱们如今,也只能是对小胡子展开进攻了。”
不进攻,北方那边就会运输武器给日军同时,还要和他们进行一场联合声明。
这个圣明,就是今后消灭了日军过后,日军当前的北方领土,依旧是属于北方的。只有如此,才能杜绝他们私底下给日军送过去。
日军当前控制的北方,区域可是动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其余的地方不重要,但是海生威对于他们而言,却是很重要的。
“你说的不错,这件事,恐怕只能这样做了,事关重要,恐怕你这一次,要亲自去一趟才好。”
首相叹息了声看向史密斯;“国事多艰,接下来的事情,恐怕你就要肩负起来这个责任了。”
知道自己躲不了的史密斯颔首点头;“好,我今天下午就出发。
独立团几个营的兵力,开始进入作战训练中。
虽说上一次,剿匪的结果让周卫国很满意,但是真正的战场和剿匪,是两码事。
前沿观察哨。
周卫国利用望远镜看向了远处的日军阵地。
前面有将近一百五十米的空白区域,那些地方,别说树,就算是一根草都没有。
而在这里面,埋藏了多少地雷,谁也不知道。
在距离日军阵地前方将近三十五十米的地方,是铁丝网和木栅栏,上面挂了手雷,那些手雷是拉了线的,人稍微不注意,就能将受累给引爆。
日军的巡逻队,和以往一样,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一样的是,他们依旧是曾经的那种土黄色军服,没有经过多少的改变,他们的军帽还是曾经的那种,两边将耳朵给挡住,至于头盔就乱七八糟,有他们本土自己生产的头盔,也有戴高那边的头盔,同样,也有雾都那边的头盔。
“他们的武器更换了不少。”周卫国将望远镜递给了竹下俊道。
竹下俊哈了一口气,将望远镜看向了远处嗯了声;“不少人装备了冲锋枪,看起来是雾都的冲锋枪。”
“应该是当初,他们进攻南亚的时候缴获的,而随后这支兵力并没有南下,而是驻扎在了和我们所在的边界上。”
周卫国说完,竹下俊颔首点头;“阿南惟几担任这边的指挥官后,随后又设置了一个北方指挥部,让当初的中村一郎担任了北线指挥官。
这个北线指挥部,就是为了应对山城而设置的,下辖五个师团,另外还有他们的服从军三个军的兵力,还有四个航空大队,两个装甲师团。
这些兵力,都是围绕着山城这边部署的。
“他们明显觉察到了我们不同于以往,所以一向不屑于挖掘战壕的他们,居然也挖掘了这么严密的工事,你发现没有,他们这样的共事,前面是地雷,后面是铁丝网还有反坦克锥。在后边,我估计还有用于对付坦克的战壕。”
竹下俊伸手指了几个地方后又道;“你看到没有,那些地方明显就是人工挖掘的,里面恐怕是火力暗堡以及反坦克火炮。”
“几个月时间不见,日军也在改变啊。”周卫国下了木箱回到地图跟前;“本来我还打算让部队试探一下进攻,可是日军看来,不可能了。”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纠结和日军这边作战呢,如果要练兵,其实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练兵的不是嘛。”坐在旁边的南造林子将捧着的茶杯放下道。
周卫国和竹下俊扭头看着南造林子;“怎么,你还有什么办法?”
“我们和金陵叛军不也是开战的嘛,为什么不跟他们作战,不过,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做。”
“为什么?”周卫国不解问道。
南造林子看了他一眼;“当家的,那是你的士兵,剿匪你可以说是为了检验他们的作战能力,可若是在将他们再次叫回国内作战,你觉得这么做合适嘛,你这是对于自己部队的不信任。”
周卫国和竹下俊对望了一眼,二人都没有说话。
南造林子来到二人跟前;“你们只是想到了今后进攻途中,,让士兵少一些损失,可是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他们行动,这和不信任有什么区别,如果将高度在上升一些,那就是你对于老部队还有桂军的不信任。”
“老周啊,我觉得林子说的对,咱们不能一味的认为他们的战斗力不如何,就一次次的将他们给拖去战场,能打还是不能打,当前我们都不计较了,到时候上了战场,后面让督战队压阵就是了。”
去前线训练的确会让一些士兵和军官不理解。那么,就只能是到时候和日军打起来后在做决断了。
“你说的不错,我们不能一味的用自己的想法去认为他们不行,正如林子说的,如果这种绝度上升,那就是我们对于老长官还有桂军的不信任。白长官是不会说什么,可是担任侍卫长的俞长官,怕就不是这么一个想法了。”
自己依旧还在山城,那很多事情,就不能任由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
哪怕到时候会牺牲一些士兵了。
“团长。”电讯主任从外面走了进来将一份电文递给了周卫国;“指挥部急电。”
周卫国将电文看了一眼,随手将这份电文递给了竹下俊。
“在雾都的二处送来了消息,史密斯在中午的时候离开了雾都,具体去向不明。”
去向不明?
竹下俊将电文接过来看了一眼;“去向不明,你们说,他会去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