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开始海冰玉

第2170章 综合会议

云临酒店门外的广场上。

三三两两站满了丽飞公司及其相关公司的主要领导。

两天前,易飞就通知各部门开会。

他只所以把众人都招集来。

一是易飞对公司年前最后一季度的工作安排调整。

二是欢迎港城来的研发人员。

尽管他们对公司都忠心耿耿,但还是想让他们看到公司的实力。

让他们觉得丽飞集团及其兄弟公司的前景是光明的。

飞来电子公司绝不是和丽丽两个人头脑一热建起来的。

为此。

易飞还要求男的都穿上西装,打上领带。

女的都穿上职业套装。

显得非常重视。

同时,也是几大公司么一次举行综合会议。

张桂英、祁文彦、任柏源、胡三从西阳赶了过来。

任柏源本来也要回临东的。

他要和和易飞商谈建厂的事宜。

他已经在现场考察了几天,新上任的湖西县府长张中奎很支持他们的工作,几乎天天陪着他跑现场,并同意由县府出钱把平安镇到湖西县的那条路给修修。

任柏源把厂址选在了平安镇西北两公里的一大块平坦的地方。

考虑到易飞有可能建好几个厂。

那个地方足够大。

最关键的是,那地方是在山脚下,到处是砂石,种不成庄稼。

和当地农民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如果占用农民的耕地就很麻烦。

就是小易总喜欢在厂里搞绿化有些麻烦,不过也不是不可以,就是费些事,需要拉来大量的泥土把厂区垫高。

沙漠都能变绿洲,总是会有办法。

张中奎表示,如果顺利的话,可以考虑在平安镇建个经济开发区。

平安镇的土地贫瘠,种庄稼收成很低。

发展工业比农业强。

任柏源没有吱声。

如果仅靠正飞集团,划成开发区很难。

他觉得发展丽飞公司推广的大棚种蘑菇倒是不错。

那个和土质没有关系,只要从丽飞公司买菌棒就行了。

这个地方并不缺水。

想建立开发区,就得看他们县府的招商能力了。

有想法总是好的。

他听说上任县府就是个没有想法的人,死活不让易飞把厂建在平安镇,理由居然是易飞不好打交道,而且他建厂没有油水可捞。

易飞其实很好打交道,就是有时候说话有些不客气。

但人家有不客气的资本。

要资金有资金,要技术有技术,让谁都会不客气。

任柏源已经写了建厂规划。

就等着易飞拍板后,开始基建,他就可以联系相关的设备和生产材料。

争取厂子建好后。

所需的设备和生产材料也都到了。

随时可以安装调试。

他说明年六月份可以试生产。

在和张桂英副总交流意见后,他觉得也许明年三月份就可以试生产。

张副总说,丽飞也好,正飞也罢,都讲究一个效率。

有一句话,叫丽飞速度。

基建估计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建好。

秋城建筑公司第三工程公司的胡总经理也表示,如果都是钢结构的话,三四个月差不多,可以先建车间,尽快的安装调试生产线。

办公室和研发中心可以放在后面。

等生产线调试好了,办公司、研发中心也建好了,两不耽搁。

任柏源再次感到正飞集团的制度优越性。

通常建一个年产500吨的稀土分离厂,基建就得一年时间。

这还是资金到位的情况下。

如果资金不到位,那什么时候建好就难说了。

他们单位去年帮人建的那个厂估计没有三四年是建不好的。

建建停停,资金永远紧张。

上午,易飞便把他画的几个工厂的效果图拿出来,让自己选一个,只是效果图,看中哪个再根据需要由秋城建筑公司的设计师出建筑图。

除了厂房,还要建一个办公楼,一个研发中心,还有员工宿舍、餐厅、洗澡间等生活区。

其中研发中心有六层高,总建筑面积都有上万平方米了。

赶上一些国家级的研究院所了。

可见易飞搞研发的决心。

这让任柏源很欣慰。

建厂赚钱是一方面,但更愿意的是在一个有资金投入研发,而且自己能做主的单位,他有很多想法急需去验证。

盖那么大一个研发楼,该有的设备自然会买。

否则放在那,让人看吗?

至于资金,任柏源觉得没有问题。

这次来开会的,还有江城来的几个人。

易飞居然在江城同时投资一个玻璃厂,一个鞋厂,还有两个铜材厂。

而且玻璃厂和鞋厂的投资规模都不比稀土厂小。

尤其是玻璃厂,易飞居然想生产汽车玻璃和光伏玻璃,他投资玻璃厂就是冲着这两个产品去的,而且当郭总工要求用他自己的技术生产汽车玻璃时,易飞却说要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和生产艺。

虽然多少有些让老郭不爽,但由此可见他的资金雄厚。

也是,他自己能挣钱,还有个有钱的妈妈。

自然投资起来当然疯狂。

易飞在临东同时还在建一个大型超市,一个博物馆,青江镇五六个企业在改建,丽飞电器的二期工程也要马上动工。

听说还要建个大型家具厂。

除了疯狂,任柏源想到不别的词来形容易飞的这一行为。

通常,这种行为叫作死行为。

江城这次也来了几个人。

顾文、郭华书、邹晓玥、张国增、张天顺、陈思宁。

本来没有准备让陈思宁来的。

毕竟她还在上学。

可小丫头说,她的专业在学校其实学不到多少东西,多参加公司会议才能提高水平。

易飞觉得她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就让她也来了。

只是让她呆上两三天就回去。

邹小玥、张国增、张天顺则留下来到分厂学习。

顾文留在临东学习一段时间后,还得返回江城,和张功增把两个铜材厂理顺了。

郭华书则是从易飞这里拿到了建厂方案。

过两天和钱龙一起回江城,开始基建。

有必要的时候,去国外考察下生产工艺和生产线。

在玻璃行业,他是专家。

三方集团已经正式成立。

林良带着三十多人集体在机械厂办了停薪留职。

二十个人是机械厂一分厂的,十多个是机械厂研究所的。

机械厂是大厂。

虽然抽走三十多个技术人才,还能正常运营。

研发能力下降了一截倒是真的。

林良带走的都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到少大专毕业。

只有几个属于经营丰富的老技工。

除了机械厂一分厂的厂长陈国富有点意见外。

其它人并没有多说什么。

这也不能怪陈国富。

林良把一分厂的技术骨干全带走了,甚至把一个大学毕业的女会计都带走了。

一分厂差不多都要瘫痪了。

可他能怎么样呢。

林良是林书记的儿子,林书记和厂长又好的穿一条裤子。

都传言。

正是两人联手干掉孙正焘的,背后支持的是赵秋城和易飞。

林良去的三方重工,老板正是易飞。

他是谁也得罪不起啊。

想说都没有地方说去。

想告都没有地方告。

告到工业署或市府,一点作用都没的。

陈国富都想自己也去三方重工算了。

或者干脆带着一分厂都去三方重工吧。

看看四分厂,现在过得什么日子,工人的工资都比其它厂里高了一倍,这还不算节日费、高温费等各种补贴和奖金。

唯一缺席的是帝都的乔依和远在州的穆玉灵。

乔依去东北了,准备先在东北的省会级城市建立办事处。

穆玉灵太远了。

而且南方分公司还处在起步阶段。

具体如何运转,不久前易飞已经有过交待。

青江集团的曲贵敏以及各个厂的厂长也都参加了会议。

经过半个月的整顿。

青江集团也算走上了正规。

工厂里从班组长到厂长,基本上全换了。

换了一批学历比较高,年轻的人。

厂子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个厂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改造。

郑天凯、钱龙、胡三以及几个国营企业的厂长也参加了会议,他们和丽飞公司都有密切的业务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