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九十五章 新时代的代表

“师爷爷辜幼文,老师叔辜振铎,还有老师哥,现在蜀大中文系系主任辜开来,三代都是韵学大家。”周至说道:“我有幸在他们教导下学习,这次回去后就要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了。”

“我猜你师爷爷,师叔师哥,应该非常喜欢你吧?”翁万戈笑道。

心底里却拿自己子侄和周至对比了一下,然后暗叹了一口气。

翁以钧天赋一般,守着翁家收藏这个宝库研究了几十年,在学术上的地位依然不高,至少在今天这场很随意的谈话当中就能发现,翁以钧常常陷入沉默,而周至这孩子几乎对所有人递出的话题,都能接得上。

这就是国学修养上的差距,越是开放性话题的闲谈,往往越能够看出参与者间水平的差异,魏晋清谈的时候孙盛和殷浩辩论激烈旗鼓相当,导致挥舞的麈尾都吊毛了,也一定不是在空口说白话。

古人的问题在于经常是本来该认真搞政治的人,却不管治平事业跑去显摆自己的学术,不过这是另一个方面了。

仅论学术的话,像周至这种底子深厚,闻一知十的孩子,是文科导师最喜欢的那种,一点一出溜老远,根本就不用怕带不动。

“师爷爷一家对我的爱护,的确是报答不完的。”周至承认:“其实我遇到的师长们,一直对我都是悉心照料爱护,我是很感激的。”

“也是,你这水平,怕是从小就有人开小灶,走的私学路子。”翁家人对这套路自是熟悉非常,翁万戈都不用细问,直接定性,然后说道:“说回《集韵》,你认为该是哪一本?”

语气里还带了几分调皮。

“既然是翁家珍贵的收藏,那这部《集韵》怎么都该是宋本无疑,而存世的三种宋本当中,我猜……”说完用手一指旁边的《长江万里图》:“是南宋潭州刻本吧?和它一样,与清宫天禄琳琅旧藏有关。”

“哈哈哈……”翁万戈很开心:“可算是猜错了一回了!我们家这部,却是南宋明州本,也就是毛抄和钱抄的母本。”

“这部书并不是来自文恭公,而是翁氏旧藏,比文恭公还要早三代进入的翁家。”

这就好理解了,这套书是翁同龢还没出现的时候,由翁氏更早的先辈收集的,那就多半是在老家附近得到的。

翁氏老家是常熟,而宋代明州就是现在的宁波,一个在沪城西北,一个在沪城西南,相隔也不远。

“原来如此。”周至点头道:“翁老,这部书对我这一系学人非常重要,不知道……肯不肯割爱?”

“叔父处于对书籍的担忧,虽然同意书籍送回国内,但是也有几个条件。”翁以钧说道。

“请讲。”

“主要内容有四条,一是书籍需要落地在他的出身地,沪上;二是所有送回国内的古籍善本书,不是拍卖,要求是直接整体转让,不可拆分挑选;三是必须转让国家公共图书馆,且必须是管理和典藏条件经先期视察得到认可的图书馆;四是有转让底价。”

“另外这些古籍善本中有一套陈洪绶《水浒博古叶子》,因我现在正在研究和撰写《陈洪绶》一书,所以这部书需要暂留,其余商谈妥当以后,可以全部送回国内。”

“这样啊……”周至想了想:“这些问题都不大,首先第一条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可以造一栋楼来单独存放这些书籍,若是翁老对地点要求不这么死的话,我在杭州西湖边有一栋楼,是以前的华侨宾馆,现在正在改造成私人博物馆,保藏条件应该是国内目前最好的,届时书籍可以先保藏与哪里。”

“第二条也完全可以接受,整体转让,不拆不选,我本身也倾向于这样的方式,而且我想还可以从文恭公的日记,到以钧先生历代翁氏族人的资料手稿也一并收集,届时出版一套《常熟翁氏文稿综汇》,当是一桩美事。”

“第三条我可以理解,是先生担心国内保藏力量不够,目前国内也只有国家图书馆,以及沪上,国博等地方,才有保藏这部份资料的完美条件。”

“其实国内目前在建的私人博物馆,条件更好,资金使用更灵活,倒是免了夜长梦多之嫌。”周至说道:“不是我自己夸口,我在国内两处地方,一处德绵堂,一处岁华轩,虽然不是博物馆,但条件其实比博物馆还要好。”

“德绵堂现在主要存放蒙王老爷子转让的明清家具,以及历代重要书画,文玩杂项,明清瓷器。”

“岁华轩则用于存放明清书画,明代以前的陶瓷,以及近现代的玉石工艺品。”

“条件都不错的,也欢迎翁先生莅临指导。”周至说道:“而且我向翁先生保证,杭州博物馆那里的条件只会更好,而且这些藏书将来我绝不会分散抛售,如果自己不再保藏,也只会通过无偿捐赠的方式,捐赠给国内的博物馆,首选沪上博物馆。”

“这些条款都可以落实到合同条款里,公诸与众,如此以来,是不是可以打消翁老的顾虑,考虑考虑我们这些有能力私藏的民间力量?”

“如果可以的话,剩下就是价格问题了,这个也好办,我们可以邀请国内外有口碑有资质的拍卖行来估价,我们以行情定价格,怎么样?”

“这样啊……”翁万戈是听徐邦达介绍过德绵堂的,以他荣宝斋和国博的背景,语气里都透着几分羡慕,足见德绵堂的保藏条件是非常好的。

而仅仅通过一上午的交谈考量,他对周至的性格已经了如指掌,文物到了他的手上,第一不用担心外流,第二不用担心损坏。

这货怕是比自己还要看重这些宝藏。

除此之外就是经济实力了,按照常理来推断,周至二十出头的年纪,无论如何都不该具备这样的财力,但是周至却说得很轻松,似乎这个问题是最不该考虑的问题。

而从管舒宁的渠道过来的消息,这娃在拍卖市场和私藏市场上,与好些位大卖家如岛国的安宅英一,坂本五郎,藤田艺术馆,与港岛的两家拍卖行,与米国的安思远,都有过重要艺术品的交易记录,全都价值不菲。

这些人都是经年修炼的老狐狸了,能够得到与他们交易的资格,本身就是一种品行与实力都非常可靠的证明。

现在被周至一说,他也有些意动,觉得自己之前提出的那些条件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不该再以自己十年前那次中国之行的状况来考量了。

面前这个孩子,就是东方那个新时代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