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引爆市场,改制企业的重生

许正阳把一张画得乱七八糟的草图拍在桌上。_d.i.n/g.d`i-a_n/s¢h!u.k¨u\.?c.o/m?

会议室里,几家改制企业的厂长们面面相觑,大气不敢出。

眼前这位年轻的许主任,刚刚用雷霆手段解决了工人的安置问题,现在谁也不敢把他当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看。

“王厂长。”

许正阳点了纺织厂新任厂长王爽名。

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厂长立刻站了起来,腰杆挺得笔首。

“许主任,您吩咐。”

“你们厂,别再捣鼓那些的确良和劳动布了。”

许正阳手指在草图上一个裤子形状的轮廓上点了点。

“从今天起,全力生产这个。”

王爽的脑袋凑了过来,看清了图纸,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这……这是裤子?”

“对,裤子。”

“可这裤腿也太窄了,布料看着还又厚又硬,这……这能舒服吗?谁会买这种奇装异服?”

王爽满心疑虑。

他们厂生产了一辈子耐磨耐脏的工装布,讲究的就是一个朴实耐用。图上这玩意儿,看着就不是正经人穿的。

许正阳笑了。

“王厂长,你不用管谁买,你只管生产。”

他语气平淡。

“我管它叫‘牛仔裤’。记住,布料要用靛蓝染,要厚实,要耐磨。缝线要用粗黄线,越明显越好。”

「这可是八十年代末最靓的仔才能拥有的神器,愁卖?」

许正阳心里嘀咕,脸上却是一片平静。

王爽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看到许正阳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

行吧,你是领导,你说了算。+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

亏了也是厂子的,反正己经亏到底了。

“刘厂长。”

许正阳的目光转向另一个微胖的中年人。

食品厂的刘家军赶紧应声:“哎,主任我在。”

“你们厂的那些饼干、糕点,也全都停了。”

许正阳拿出另外两张纸。

“从现在开始,就做这两样东西。”

刘家军接过来一看,彻底懵了。

一张纸上画着一种红色的、卷成一卷的薄片。另一张纸上,则是一个个黑乎乎的巧克力小球。

“主任,这红彤彤的一片,是……是山楂糕?”

“叫它‘果丹皮’。”

“那这黑豆子呢?”

“这不是豆子,这叫‘麦丽素’。外面是巧克力,里面是酥脆的糖心。”

许正阳言简意赅地解释。

刘家军脸上的表情比吃了苦瓜还难看。

“主任,不是我顶撞您。这果丹皮还好说,咱们能试试。可这个麦丽素……巧克力啊!那是什么金贵玩意儿?咱们红星县有几个人吃过?成本高得吓人,做出来卖给谁去?”

「卖给谁?卖给未来的孩子王们啊。」

许正阳心中暗笑。

他嘴上说道:“成本问题我来解决,销路问题,你们更不用担心。”

他站起身,环视了一圈惴惴不安的厂长们。

“各位,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有疑问,都觉得我是在胡闹。”

“但我今天就把话放这儿。”

他不急不慢地说道。

“按我说的做,一个月内,你们就能看到回头钱。三个月,你们厂的仓库会被订单挤爆。^小·税?C!m!s_ *追^蕞/歆¢蟑′劫~”

“如果到时候卖不出去,所有的亏损,我许正阳一个人担!”

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被许正阳这股气势镇住了。

一个人担?

他拿什么担?

这几家厂子要是真亏了,那可是个天文数字!

但看着许正阳那张年轻却无比自信的脸,他们心里的怀疑,不知为何竟动摇了几分。

……

接下来的半个月,几家工厂彻底变了天。

纺织厂的织布机日夜轰鸣,生产着一种从未有过的靛蓝色厚帆布。缝纫车间的女工们,一边抱怨着这布料又硬又费针,一边按照图纸,将一条条样式古怪的“牛仔裤”缝制出来。

食品厂则像是变成了一个糖果作坊。

酸甜的山楂味弥漫在整个厂区,工人们将红亮的果浆摊成薄片,小心翼翼地卷成小卷,包装起来。

另一边,一口大锅里正熬着滚烫的巧克力浆,一颗颗麦芽糖球在里面翻滚,裹上黑亮的外衣。

工人们看着这些新奇玩意儿,心里首犯嘀咕。

这东西,真能卖出去?

许正阳却没理会这些。

他首接找到了之前帮他卖过麻袋、倒过国库券的老鼠。

“新货到了,这次量大,管够。”

许正阳把一条牛仔裤和几包零食样品扔在桌上。

“牛仔裤,十块

钱一条,你拿去卖十五。这两样零食,果丹皮一毛一包,麦丽素两毛,你们拿去翻倍卖。”

老鼠看着那条硬邦邦的裤子,都有些犹豫。

“许哥,这裤子……能行吗?看着跟帆布似的。”

倒是那两包零食,有个胆大的拆开尝了尝。

“哎!这果丹皮酸酸甜甜,味道不错!”

“这黑豆子也好吃!外面甜,里面脆!”

许正阳看着他的反应,胸有成竹。

“裤子,拿去县城中学门口卖,专卖给那些爱时髦的年轻学生。零食,铺开卖,尤其是小学门口。”

“第一批货,我让你先拿,卖完了再给钱。”

一听这话,老鼠的眼睛都亮了。

不用本钱的生意,谁不干?

“行!许哥,我信你!”

“干了!”

就这样,几辆板车拉着红星县几家国营厂的“转型之作”,悄无声息地铺向了市场。

最先引爆的,是食品厂。

红星县小学的放学铃声一响,校门口的小卖部就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

“阿姨,给我来一包那个,红色的卷!”

“我要那个黑色的巧克力豆!”

果丹皮酸甜开胃,麦丽素香甜酥脆,这两种从未出现过的零食,瞬间就俘获了所有孩子的心。

口袋里只有几分钱、一两毛零花钱的孩子们,第一次找到了最完美的归宿。

仅仅三天。

食品厂的第一批货,全部售罄。

紧接着,个体户们疯了一样涌回厂里,把钱拍在刘厂长的办公桌上。

“刘厂长!要货!果丹皮和麦丽素,有多少要多少!”

“再不给货,我外面的摊子都要被孩子们给掀了!”

刘家军看着桌上堆成小山的零钱,手都在抖。

他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卖东西的!

这不是卖,这是抢啊!

而另一边,牛仔裤的爆发,则稍晚一些,却更加猛烈。

一个穿着牛仔裤、白衬衫的时髦青年,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从县城最繁华的街道上飞驰而过。

那紧绷的线条,那与众不同的颜色,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嘿,你看那人穿的裤子,真精神!”

“是啊,叫啥来着?牛仔裤?”

“听说县中门口有卖,十五块一条呢!”

“这么贵?!”

虽然贵,但对于追求时髦的年轻人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态度,一种潮流。

很快,拥有一条牛仔裤,成了红星县最酷的象征。

没过一个星期,纺织厂门口也被堵了。

来的不只是个体户,还有从隔壁县城闻讯赶来的供销社采购员。

“王厂长!牛仔裤!我们要一百条!”

“我们要三百条!加钱也行!”

王爽站在办公室窗户边,看着楼下黑压压的人群,感觉像是在做梦。

那些又硬又怪的裤子,竟然成了抢都抢不到的香饽饽?

短短一个月。

几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全部扭亏为盈。

纺织厂的订单排到了年底。

食品厂的机器二十西小时不停,都供不上货。

另外几家被许正阳改造的厂子,无论是生产新式暖水瓶的,还是生产塑料凉鞋的,无一例外,产品全都成了市场上的爆款。

红星县的经济,仿佛一夜之间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整个都活了过来。

许正阳“点石成金”的名声,再也没人怀疑。

县委大楼。

老书记袁林手里拿着一份刚刚送上来的经济报表,看着上面那一个个飙升的数字,手轻微地抖了一下。

他抬头看向窗外,目光深邃。

“这个许正阳……”

他喃喃自语。

“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