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儿复仇记雪岛上的小女人

傻儿复仇记《春归故园与匠心传情》

第一百零三章 春归故园与匠心传情

正月里的暖阳刚漫过村东头的河堤,家具厂的木门就被推开了。*卡,卡-暁!税,徃_ ,唔/错?内¢容`张磊扛着一捆刚从后山砍来的桦木走进院子,木柴上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他把木柴靠在墙角,转身拿起墙角的扫帚,开始清扫院子里的鞭炮碎屑——除夕那天乡亲们来拜年,在院子里放了不少鞭炮,红色的碎屑铺在地上,像给青砖地盖了层喜庆的毯子。

“张磊,开门!”院门外传来肖斌的声音,还夹杂着车轮滚动的“咕噜”声。张磊放下扫帚跑过去开门,就见肖斌赶着一辆板车,车上装着几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还有一个用油纸裹得严实的陶罐。“这是啥?”张磊伸手要帮着卸车,肖斌却先把陶罐递了过来:“王大娘熬的八宝粥,说你这几天忙着赶工,肯定没好好吃饭,让你趁热喝。”

张磊接过陶罐,触手温热,打开油纸,甜香瞬间漫了出来——里面有红豆、莲子、花生,还有他爱吃的红枣,都是王大娘特意挑的。“替我谢谢王大娘,”他舀了一勺粥递到嘴边,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连带着连日赶工的疲惫都散了大半,“车上的布包是啥?”

“是邻村李家庄的订单,”肖斌把布包一个个搬下来,打开其中一个,里面是一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家具图样,“李家庄的赵婶子,要给儿子打一套结婚用的衣柜和梳妆台,特意让她儿子跑了一趟,说就信咱们家具厂的手艺。”他指着图样上用红笔圈出来的地方,“你看,赵婶子还特意标注了,衣柜要带抽屉,梳妆台要镶镜子,说新娘子喜欢亮堂的。”

张磊凑过去看图样,指尖在抽屉的位置轻轻划了划:“没问题,这抽屉得做暗轨的,拉着顺溜,还不容易积灰。梳妆台的镜子边缘,我再用木雕刻点缠枝莲,显得喜庆,新娘子肯定喜欢。”他想起父亲当年给人做嫁妆,总爱在家具上刻些寓意好的花纹,牡丹代表富贵,莲花代表清廉,连抽屉拉手都要雕成如意的形状,说要让新人用着家具,心里也能揣着顺遂。

正说着,院门外又传来脚步声,赵大叔扛着一个工具箱走进来,箱子上还挂着一把新磨的锯子:“我刚去镇上的铁匠铺,把你要的凿子取回来了,铁匠老张说这是他打的最好的一套,刀刃锋利,握柄也顺手。”他把工具箱放在工作台上,打开箱子,里面整齐地摆着凿子、刨子、锉刀,都是崭新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谢谢赵大叔,”张磊拿起一把凿子,在手里掂了掂,重量正好,握柄打磨得光滑,“有了这些家伙事儿,赶工也能快些。李家庄的订单要在二月底前做完,还有村里周爷爷的寿材,也得抓紧时间,三月初就是周爷爷的八十大寿了。”

周爷爷的寿材,是张磊主动提出来要做的。上次在老槐树下,周爷爷提起当年父亲答应给他打寿材的事,张磊就记在了心里。¢0`0?暁\税\惘, ¢埂?辛~醉¨全?他特意选了上好的柏木,柏木质地坚硬,还能防虫,最适合做寿材。这些天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刨木、打磨,希望能给周爷爷做一套体面的寿材,也了却父亲当年的心愿。

三人正说着,就见村口的方向走来一个人影,手里拎着一个布包,脚步匆匆。走近了才看清,是邻村的刘木匠,手里拎着的布包里,装着一套木工工具。“张磊,听说你开了家具厂,我特意来看看,”刘木匠走进院子,西处打量着,眼神里满是赞叹,“你爹当年的手艺,我可是佩服得很,没想到你也这么能干,把家具厂打理得这么好。”

张磊赶紧给刘木匠搬了把椅子,又倒了杯热茶:“刘叔,您客气了,我还有很多要学的地方,以后您可得多指点指点。”他知道刘木匠的手艺,当年父亲还在的时候,两人经常一起交流木工技艺,刘木匠做的桌椅,不仅结实耐用,还特别省料,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木匠”。

刘木匠喝了口茶,放下杯子说:“我这次来,是想跟你商量个事。镇上的中学,要给学生宿舍打一批新床和书桌,校长托我找个靠谱的家具厂,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这批活不少,一共要五十张床,三十张书桌,要是你能接,咱们就一起干,我帮你打打下手,也能快些完工。”

张磊一听,心里顿时热了起来。镇上的中学他知道,以前村里有人在那里上学,说学生宿舍的床都旧了,有的床板还会响,学生们晚上睡觉都不安稳。要是能给中学做新床和书桌,不仅能让学生们有个舒服的住宿环境,还能让更多人知道家具厂的手艺,以后的生意肯定会更好。“刘叔,这活我接!”他激动地说,“您放心,我肯定会用好料,把床和书桌做得结实耐用,绝不辜负校长的信任。”

刘木匠见他答应得爽快,也高兴地笑了:“好!我就喜欢你这实在劲儿。咱们明天就去镇上跟校长谈,把细节敲定下来,争取早日开工。对了,这批活的工钱,校长说会提前付一部分定金,咱们可以用定金先买些木料和工具,不用你自己垫钱。”

送走刘木匠,张磊心里满是激动。他走到工作台前,拿起父亲的木工笔记,翻开其中一页,上面是父亲当年记录的做床的方法,详细写了床板的厚度、床

腿的粗细,还有如何让床更稳固的技巧。“爹,您看到了吗?咱们的家具厂,不仅能给乡亲们做家具,还能给学校做床和书桌,让孩子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他轻声说着,指尖在笔记上轻轻摩挲,仿佛能感受到父亲的温度。

接下来的几天,张磊忙得脚不沾地。白天,他和肖斌、赵大叔一起收拾家具厂,把院子里的木料分类整理好,还在院子里搭了个棚子,用来存放做好的家具,防止下雨淋湿;晚上,他就坐在灯下,研究刘木匠带来的订单,根据中学学生的身高,调整床和书桌的尺寸,还在笔记上画了详细的图样,标注出每个部件的尺寸和用料。′微*趣/晓.说- ,哽?薪\最-全.

正月十五那天,张磊和刘木匠一起去了镇上的中学。校长早就在办公室等着他们,看到张磊带来的图样,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图样做得真详细,尺寸也合适,就按这个来做。定金我己经让会计准备好了,你们先拿去买木料和工具,有什么问题随时跟我联系。”

从中学出来,张磊和刘木匠去了镇上的木料市场。市场里很热闹,到处都是堆得高高的木料,有桦木、柏木、松木,还有一些少见的硬木。张磊仔细挑选着木料,每一根都要敲一敲,听声音判断质地是否坚硬,还要闻一闻,看看有没有异味。刘木匠在一旁笑着说:“你这选料的样子,跟你爹当年一模一样,认真得很。”

张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做家具,选料是关键,料不好,手艺再好也做不出好家具。这些床和书桌是给学生用的,更得选好料,不能让孩子们用着不放心。”他选了一批上好的桦木,桦木质地均匀,不容易变形,适合做床板和书桌;又选了一些硬木,用来做床腿和书桌的框架,保证家具的稳固。

拉着木料回到家具厂,村民们都来帮忙卸车。有年轻的汉子扛着木料往院子里搬,有妇女帮忙打扫院子,还有老人坐在一旁,给他们递水喝。“张磊,你这是给镇上中学做家具啊?”搬木料的汉子笑着问,“以后咱们村的娃去镇上上学,就能用你做的床和书桌了,多光荣啊!”

张磊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不仅是咱们村的娃,镇上所有中学的娃都能用。咱们做家具,不仅要做得好,还要让用的人舒心,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手艺。”他想起父亲当年常说的话:“木工是个良心活,手里的刨子、凿子,都得跟着良心走,不能偷工减料,不能糊弄人。”

开工的那天,家具厂的院子里格外热闹。张磊、刘木匠、肖斌、赵大叔,还有几个来帮忙的村民,都早早地来到了家具厂。张磊先把木料按照图样锯成合适的尺寸,刘木匠则在一旁打磨木料,去掉上面的毛刺;肖斌负责给木料上漆,保证家具的美观;赵大叔则帮忙搬运木料,还时不时给他们递工具。

院子里,锯子切割木料的“沙沙”声、刨子刨木的“哗哗”声、锤子敲打钉子的“叮叮”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歌。路过的村民,都会停下脚步,趴在院墙上往里看,有的还会喊上一句:“张磊,加油干!咱们等着看你做的新床!”

张磊手里拿着刨子,在木料上轻轻一推,薄薄的木花卷着香,落在地上。他看着木料在自己的手里慢慢变成想要的形状,心里满是成就感。他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用刨子,一开始他总是把木料刨得歪歪扭扭,父亲却从不生气,只是耐心地教他:“刨子要拿稳,用力要均匀,眼睛要盯着木料的边缘,这样才能刨得平整。”如今,他终于能像父亲一样,熟练地使用各种木工工具,做出像样的家具了。

这天中午,王大娘又端着一碗热汤来到了家具厂。汤里有鸡肉、香菇、红枣,是她特意给大家炖的,说干活累,要补补身子。“大家快歇歇,喝碗汤再干,”王大娘把汤碗递给张磊,又给其他人分了汤,“我刚才去镇上,看到校长了,校长还问起你们做床的进度呢,说等着给学生们换新课桌和新床。”

张磊接过汤碗,喝了一口,鸡肉的鲜香和香菇的清香在嘴里散开,暖得他心里都热乎起来。“谢谢王大娘,”他说,“我们会抓紧时间赶工,争取早日把床和书桌做好,让学生们早点用上。”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卯足了劲赶工。张磊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有时候甚至会在家具厂过夜。肖斌担心他太累,劝他早点休息,他却总是说:“没事,我年轻,扛得住。学生们还等着用新床和书桌呢,不能耽误了他们。”

有一天晚上,张磊正在灯下打磨一张床板,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他以为是老鼠,没太在意,继续打磨床板。可没过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他放下工具,拿起手电筒走出屋,就见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偷偷地搬木料。

张磊打开手电筒,照了过去,原来是村里的小柱子。小柱子今年十岁,父母都在外打工,平时跟着爷爷奶奶过。“小柱子,你怎么在这里?这么晚了,怎么不回家睡觉?”张磊走过去,轻声问。

小柱子低着头,手里还攥着一根小木料,小声说:“张磊叔叔,我……我想跟你学木工。我看到你做的家具,特别好看,我也想做一张小桌子,给爷爷奶奶用。”

张磊看着小柱子真诚的眼神,心里一阵暖。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看着父亲做木工,心里满是羡慕。“好啊,”他笑着说,“等我把这批活赶完,就教你做木工。不过现在太晚了,你得先回家睡觉,不然爷爷奶奶该担心了。”

小柱子听了,高兴地跳了起来:“真的吗?谢谢张磊叔叔!我明天就来帮你干活,给你递工具!”他放下手里的木料,蹦蹦跳跳地跑回了家,临走前还不忘回头喊一句:“张磊叔叔,你也早点休息!”

看着小柱子的背影,张磊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父亲当年教他木工的场景,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忽然觉得,木工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传承。他要把父亲的手艺传下去,传给像小柱子这样喜欢木工的孩子,让这门手艺能在村里一首传下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具厂的进度也越来越快。第一批床和书桌终于做好了,张磊和大家一起,把它们搬到板车上,运往镇上的中学。校长和老师们早就等在学校门口,看到崭新的床和书桌,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这床做得真结实,书桌也打磨得真光滑,孩子们肯定会喜欢的!”校长摸着床板,激动地说。

学生们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新床和书桌。有个小男孩伸手摸了摸书桌,笑着说:“这书桌真好看,以后我要在上面写好多好多作业,考个好成绩!”张磊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做的不仅仅是床和书桌,更是孩子们的希望和未来。

从中学回来,张磊又开始忙着做周爷爷的寿材。他特意在寿材的表面雕刻了精美的花纹,有松鹤延年,有福寿双全,还有一些寓意吉祥的图案。周爷爷来看过几次,每次都摸着寿材,激动得说不出话:“张磊,你做得太好了,比我想象中还要好。你爹要是泉下有知,肯定会为你骄傲的。”

三月初,周爷爷的八十大寿到了。张磊和村民们一起,把寿材送到了周爷爷家。周爷爷穿着新做的寿衣,坐在椅子上,看着寿材,脸上满是笑容。乡亲们都来给周爷爷祝寿,院子里摆满了酒菜,热闹得像过年。

席间,周爷爷端着酒杯,走到张磊面前:“张磊,我敬你一杯。谢谢你给我做了这么好的寿材,也谢谢你替你爹完成了当年的心愿。你是个好孩子,以后咱们村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张磊接过酒杯,跟周爷爷碰了碰杯,喝了一口酒:“周爷爷,您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能给您做寿材,我也很高兴。以后村里有什么事,您尽管跟我说,我一定尽力帮忙。”

寿宴过后,张磊回到家具厂。院子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木料的“沙沙”声。他走到工作台前,拿起父亲的木工笔记,翻开最后一页,上面是父亲当年没写完的一句话:“傻儿,爹希望你能做个踏实的人,把手艺传下去,让更多人用上好家具……”

张磊拿起笔,在后面接着写道:“爹,我做到了。我开了家具厂,给乡亲们做家具,给学校做床和书桌,还收了小柱子当徒弟,要把您的手艺传下去。您放心,我会一首做下去,做个踏实的人,不辜负您的期望,也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写完,他把笔记合上,放在胸口。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工作台上,照亮了上面的木工工具和木料。张磊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家具厂的生意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不怕——他有父亲的手艺,有乡亲们的支持,还有一颗踏实做事的心。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把家具厂办得越来越好,让父亲的名字,永远留在这十里八乡,让木工这门手艺,在村里一首传承下去。

第二天一早,张磊又早早地来到了家具厂。他打开大门,阳光洒进院子里,照亮了地上的木料和工具。远处,传来小柱子的声音:“张磊叔叔,我来帮你干活啦!”张磊笑着回过头,就见小柱子扛着一把小刨子,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

新的一天开始了,家具厂的院子里,又响起了锯子、刨子、锤子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仅是木工的手艺声,更是希望的声音,是未来的声音,在春日的暖阳里,传遍了整个村庄,也传遍了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