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木工
这天还没到中午,王建安正在新房子的堂屋里跟大刚小刚兄弟俩说预埋电线管和下水管道的事儿。
就听见院坝外头传来一声吆喝:“建安在屋头没得?”
王建安出来一看,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只见新房子外面停着两辆加重二八大杠。
车后座两边挂着两个大工具箱。
一个约莫五十岁出头的老师傅正支好车,抬脚往上走。
旁边还有一个20来岁的年轻小伙子。
正是王建安前些日子去请的罗木匠罗师傅和他的儿子。
“在在在,罗师傅你可算得空过来了!快请进快请进!”王建安赶紧迎了出去,掏出烟就递上去。
罗木匠接过烟,别在耳朵上,笑眯眯地打量着已经起了轮廓的新房:
“嗨,别提了,东家湾那户人家的嫁妆总算赶出来了,紧赶慢赶的,没耽误你事吧?
你这房子盖得有点快啊,架势都出来了哈!”
王建安引着罗木匠往里走:“没耽误没耽误,你来得正好。
我们正说到里面这些管线怎么走,你来了刚好一起听听,有些柜子得贴着墙做,不要到时候影响到了。”
大刚小刚也赶紧过来打招呼,散烟。
罗木匠在附近几个乡都很有名,手艺好,为人也实在。
几人进了屋,里面还空荡荡的,但格局已经很清楚了。
罗木匠里外转了一圈,尤其是几个卧室、厨房和未来卫生间的位置都仔细的看了看。
“说说吧,你想打些啥子家具?大概有些啥子要求?”
王建安早就想好了,领着罗木匠走到主卧的位置:“罗师傅,主要是几间卧室的床、柜子,还有堂屋的饭桌椅子,厨房的碗柜橱柜,另外还想打两个沙发。”
“要得,一样样说。”罗木匠掏出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头,准备记。
王建安:“先说床,不要我们农村现在那种老式的高脚床,睡久了容易嘎吱响,也不平整。
我想打那种矮一点的,直接放床垫子的,就是城里人睡的那种席梦思。”
“放床垫子的?”罗木匠愣了一下,他倒是给镇上少数几家条件好的人家打过这种,“那种床是舒服,但是床垫子贵啊,而且我们这儿潮气重,矮了怕容易吸地气哦。”
王建安用手在膝盖稍下的位置比了一下:“不得,床架子大概就做这么高。底下不用封死,留空,能透气,也好打扫。
但是床边要做一个窄的围挡,防止床垫子滑出去。”
罗木匠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画着简图:“嗯,矮床架,有围挡……这个简单。那蚊帐怎么弄?”
这年头农村夏天蚊子多,蚊帐是必需品。
王建安早就考虑好了:“就在床架四个角的位置,往上立四根短柱子,不用太高,比人坐起来高一点就行,顶上再用四根横杆连起来,做成一个方框子。
挂蚊帐的时候,就把蚊帐顶子的四个角挂在这四个短柱子顶上的横杆上,蚊帐就能罩住整个床了。
不用的时候,这个架子也不碍事。”
他描述的就是现代床常见的蚊帐架。
罗木匠皱着眉想了一下,眼睛一亮:“哎!这个法子好,又省木头又实用,看起来还清爽,要得,这个可以!”
王建安指着床头那面墙:“还有就是床头,我想打个床头靠背,不用太高,稍微有点斜度,靠着舒服。
里面最好还能做点格子,能放点书、打火机等零碎东西。”
“带格子的床头柜是吧?连着一起做?”罗木匠问道。
“不完全是床头柜,是床中间的靠背本身带点储物功能。或者你看怎么方便怎么做,能靠能放东西就行。”王建安怕要求太复杂。
罗木匠在本子上唰唰地画着:“我晓得了,问题不大,做个框架,外面包板子,里面留空加隔板。”
说完了床,王建安又指着卧室的墙:“罗师傅,还有就是柜子。
除了传统那种站地上的大立柜,我还想利用这墙凹进去的地方。
或者索性就沿着整面墙,做一排柜子,柜门和墙面尽量做平,看起来整齐,还不占地方。”
他说的就是嵌入式衣柜的概念。
罗木匠走到墙边,用手敲了敲:“整面墙做柜子?确实省地方,装的东西也多,不过木料可能要得多哦。
柜门你想做啥子样式的?平开的还是推拉的?”
“平开的就好,做结实点,铰链要用好的。”
王建安知道现在推拉门轨道技术还不成熟,容易坏:“里面不用做太多花哨的,多做点挂衣服的横杆,再加几层隔板放叠起来的衣服就行。最好有个抽屉,放小件东西。”
罗木匠记下:“挂衣服的横杆……嗯,现在城里好像兴这样,抽屉也好办。”
接着两人又来到堂屋。
王建安指着预留放餐桌的地方:“饭桌就打普通的四方桌,扎实点就行,椅子还是八把,样式简单点,靠背要有点弧度,坐着舒服。”
然后他又指了指堂屋靠墙的位置:“这里我想打一个条案。
大概齐腰高,台面宽一点,能放茶壶、开水壶之类的。
底下可以做几个抽屉或者双开的柜门,放杂物。”
“要得,这个常见。”罗木匠点头。
之后王建安又带着罗木匠走进厨房,这里他已经规划好了灶台和水槽的位置。
“罗师傅,厨房的柜子我想好好弄一下。
灶台这边,砌灶的时候会留出空档,需要你来做灶台
灶台面上要留出放案板切菜的地方。
水盆底下也要做个柜子,把下水管藏起来,里面可以放盆、桶什么的。
水盆旁边的台面也要留出来,最好能做一整排的矮柜子,上面是光溜的台面,
这样厨房的东西都能收进去,看着干净利索。”
基本就是按照现代整体橱柜在设计。
罗木匠听得格外认真,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嗯……你的意思是,厨房这一圈,基本上都做成矮柜子,上面铺板子当台面?
柜子
王建安高兴地说道:“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罗师傅你一点就通,台面最好用厚实点的木板,耐磨。
柜门要做严一点,防油烟跑进去。”
“这个想法可以,比我以前给人家打的那种单个的碗柜、粮柜好用多了,东西都归拢到一堆了。”
罗木匠显然对这个设计很感兴趣,在本子上画了好几个草图。
王建安最后补充道:“还要几个沙发,就放在堂屋,要木架子加海绵垫子的那种,不要全实木的太硬了。
宽大点,能半躺着最好,样子嘛……你就按看着做。”
罗木匠笑了:“哈哈,要享受了嘛!没问题,沙发架子我做过,到时候去县里买海绵和布料回来包就行。”
所有要求都说完了,罗木匠的小本子上也记了好几页。
他咂咂嘴:“建安,你这要求可不低啊,好些都是新样式,做起来费工夫。
而且听你这么一说,用的木料肯定不能差,差木头撑不起你这精细做法,也容易变形。”
王建安立刻说:“木料肯定要用好的,罗师傅,我就是信得过你的手艺和为人,才敢这么想。
木料的事,还得麻烦你,我对买木头实在不在行。
你经常做活,肯定知道哪里能买到好木料。
就我先付钱给你,你帮我买木料。”
这是极大的信任了。
罗木匠看着王建安,神色严肃了些:“建安,你就这么相信我啊?”
王建安说得干脆:“信不过你我就不请你了,你罗师傅的口碑,十里八乡哪个不晓得?”
罗木匠重重地点了下头:“要得,冲你这句话,你这活我也得给你做好。
木料我帮你找,松木肯定不行,不够硬朗,容易磕碰。
我看,衣柜、床架、桌子这些大件,用水曲柳或者榆木就挺好,木纹漂亮,硬度也够,耐磕碰。
厨房的柜子和水盆附近潮气重点,可以用点楸木或者柏木,更耐潮防腐。
沙发架子用结实的杂木就行,反正包在里面看不见。”
王建安对木材了解不多:“行!你看着办,哪种合适用哪种,价钱该多少就多少。”
罗木匠盘算着:“嗯……你这家具打得多,用料不少,估计得去县里或者市里的木材市场才买得齐。
我明天就去转转,看看行情,定下来再跟你说价钱。”
王建安赶紧又递上一根烟:“哎哟,那太麻烦你了!”
罗木匠接过烟摆了摆手:“麻烦啥子,拿人钱财嘛,应该的,应该的。
那我们再过一遍,量量尺寸,把详细数目算出来,明天就去买料。
等料备齐了,我就拉家伙过来开工!”
“好好好!辛苦您了罗师傅!”王建安连声道谢。
随后王建安又带着罗师傅重新逛了每个房间,比划着每个家具的大小。
量完尺寸之后王建安一直把罗木匠两人送到堰塘边。
回到屋里,大刚凑过来问:“建安,这罗师傅能弄来好木头?”
他们修房子也会和卖木头的打交道,不过那些木头他们也知道成色。
大部分就是农村常见的柏树,臭椿等,能打好家具的树很少。
王建安点了点头:“那肯定撒,别个是专门做这个的,认识的人多,晓得哪儿有好货。”
小刚感叹:“建安哥你是真想得开,这么多木头钱,直接就交给别人了。”
王建安笑了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罗师傅是靠手艺吃饭的,看重名声,不会为了这点小钱砸了自己招牌。
再说了,我把要求提得细,他木料用得差了,做出来的东西不稳当或者开裂变形,最后丢的是他的人。”
兄弟俩想想也是这个理,手艺人干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讲究一个源远流长,名声最重要。
过了两天,罗木匠又来了,这次是带着一张列满了各种木材种类、数量和估价的单子来的。
王建安看了看,价格比他预想的还公道些,立马取了钱交给罗木匠。
罗木匠也没多耽搁,拿了钱就又风风火火地走了,说是已经托人问好了几家,直接去订料、雇车拉回来。
又等了三四天,在一个傍晚,一辆拉着满满一车木材的拖拉机开到了王建安新房子
罗木匠和他儿子坐在车斗里,冲着闻声出来的王建安招手:“建安,木料来了,快找人卸车!”
王建安和大刚小刚赶紧叫上几个还没收工的帮工,一起上手卸车。
一根根散发着天然木香的木材被抬下来码放到新房堂屋通风干燥的地方。
罗木匠一边指挥着摆放,一边指着几根木料给王建安看:“你看这水曲柳的纹路,多漂亮……”
王建安看着这些木材,质地细腻,颜色正,几乎看不到什么疤结,哪怕他是外行人,也能看出这些木头非常好。
料备齐了,第二天罗木匠就带着他的全套工具,和他儿子一起来上了工。
他们在堂屋一角清理出一块地方,搭起了简易的工作台。
刨子、凿子、锯子、尺子、墨斗……
各种工具摊开,颇有气势。
木材的清香混合着刨花的味道,很快就在新房子的堂屋里弥漫开来。
罗木匠果然是老把式,手脚麻利得很。
他先是带着儿子把各种木料按材质、粗细、用途分门别类放好,又拿着尺子墨斗,在几根主要的大料上弹线画墨,标记出哪里该开榫,哪里该凿眼。
嘶啦……嘶啦……
尖锐的刨子推过木料的声音响起,卷曲的刨花从刨口吐出,一层层堆落在脚边。
罗师傅的儿子,主要负责做些前期的粗加工,比如按照画好的线锯出大致的形状。
而关键的榫卯结构、精细修形,则都由罗木匠亲自操刀。
他眯着一只眼,用凿子小心地剔掉多余的木屑。
大刚小刚兄弟俩忙完砌墙的活,也常凑过来看稀奇。
他们修房子也要做木工的活,不过肯定不能和罗师傅这种做了几十年的手艺人相比。
王建安每天也会抽空过来看看进度,顺便给罗师傅父子递根烟,送碗水。
他看到罗木匠先是把各个家具的腿、立柱、横档等承重框架部件一一加工好。
那些榫头,榫眼打得大小合适、深浅一致,组装时用木槌轻轻敲击,便严丝合缝。
整个柜子没有用一根铁钉,结构就异常稳固。
这正是王建安想要的效果,这种纯榫卯结构的家具,用一辈子都不会散架。
而且比城里买的那些靠铁钉固定的家具看着顺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