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从养猪开始最爱吃苕皮

第126章 新种与旧土

农科院的小刘技术员已经是春节后第三趟来李家沟了。

这次他背了个半旧的军绿色挎包,手里还提着个网兜。

里面装着搪瓷脸盆、牙膏牙刷,一看就是做好了长住的准备。

“建安哥!”小刘从小路过来的,老远就看见王建安在新房子那边忙活,高声喊道。

他年纪比王建安小一岁,是杨教授带的研究生,上次来送种子时就说了,这次要来驻点,全程记录新品种的田间表现。

王建安闻声回头,把手里的铁锹往边上一插,迎了上去:“小刘啊,这么早就到了?吃早饭没?”

“吃了吃了,在乡上吃的面条。”小刘把网兜放下,喘了口气,“杨老师特意交代了,这批黄瓜和番茄是所里的重点苗子,让我一定把每个生长关键期的数据都记好。”

“放心,苗都给你照顾得好好的。”王建安领着他往育苗棚走,“上次嫁接后一直放在小拱棚里保湿遮阴,这两天刚撤了薄膜,见了几次弱光。”

掀开1号棚的帘子,棚里整齐地排列着育苗盘,嫁接好的黄瓜苗和番茄苗叶片舒展,看着就精神。

之前李家沟的番茄都是没有嫁接的,王建安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砧木。

这次农科院试种的时候就有砧木。

王建安也算近水楼先得月了,和他们商量好了下半年就找他们购买砧木。

小刘立刻蹲下身,掏出随身带的笔记本和卷尺,小心翼翼地测量子叶高度、茎粗。

又翻开叶片背面仔细查看,嘴里念叨着:“成活率看样子挺高……接口愈合得也不错……嗯,没发现立枯病迹象……”

王建安在一旁看着,心里也算踏实不少,出现问题他是能解决。

不过这是做实验,主要是收集数据,有他们在场更好。

等这批试验苗真种好了,以后合作社就不愁好种子了。

“哦,对了,”小刘记录完数据,抬起头,“杨老师让我带话,院里茄果类研究所那边又出了两个辣椒新品种。

一个是早熟的线椒,一个是肉厚的甜椒,都增强了抗寒性。

问你们这边有没有兴趣下一季也试种一点?”

“那肯定有兴趣啊!”王建安毫不犹豫,“辣椒是好东西,行情一直不差,啥时候能拿到种子?”

之前从山东拿回来的种子抗寒性一般,最终亩产比王建安预估少了一半。

王建安怀疑是他们夏季种的品种,而不是冬季大棚种的。

不过好在是蜀省,辣椒需求量巨大,所以价格不低,蓉城零售价最高的时候卖到了6块2毛钱一斤,比所有菜价都高。

“估计得下个月了,我先记下,回头给杨老师汇报。”小刘在本子上又添了一笔。

王建安把小刘带到了自家,将他安排在了以前小妹住的房间。

随后王建安又赶去蔬菜大棚那边,最近天气开始回暖,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得精心调控。

特别是那几个专门用来轮种香菜、小葱、小白菜这类叶子菜的大棚。

王建安采用了分批播种,分期采收的办法。

这边收完第一轮香菜,那边第一轮也刚好可以收获。

正忙着给新出的香菜苗洒水,就听见大棚外传来熟悉的货车声。

是尹彬又来拉货了。

尹彬跳下车,手里拿着张清单,风风火火地走进来:“建安,今天香菜能摘多少?蓉城老火锅和蜀味大饭店那边又催了,说这两天客人多起来了,香菜需求量大起来了。”

“差不多够他们要的数。”王建安直起腰,指了指靠边的几块区域,“那几块都能摘了,老规矩,带点根泥,保鲜。小葱和小白菜苗那些也能收了。”

尹彬看着那些香菜,脸上笑开了花:“太好了,那几个饭店也可以给他们供货了。”

几个正在大棚里忙活的合作社社员也闻声凑了过来,看着尹彬带来的伙计熟练地过秤、装筐,眼里全是羡慕。

张华安咂咂嘴:“建安,还是要多点大棚菜得行啊,你看你还专门弄几个棚子种这些叶子菜,这来钱得多快啊。”

“就是,”吴磨贵附和道,“我们那边棚里番茄黄瓜都还没栽下去,你这叶子菜都开始卖了。”

王建安笑了笑:“这东西就是赚个辛苦钱,除了香菜,其他菜价格都没得好高。”

话是这么说,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叶子菜周期短,见效快,价格还稳定。

看着尹彬的货车装满了蔬菜开走,有人就忍不住开口了:

“建安,我看咱合作社现在大棚还是不够用啊,像这种来钱快的叶子菜,谁不想多种点?就是地太少,轮换不开。”

“对啊,”有人立刻接话,“咱后边湾那边,不是还有一大片闲地吗?我估摸着,好好平整一下,起码能弄出三十多亩大棚来!”

“还有村头那边,好几户人家的稻田,开春种了油菜,等五月油菜收了,那地空着也是空着,拿来建大棚正好!加起来也能有十几亩呢!”

这话一下子说到了大家心坎里。

去年看着王建安和李家沟最先搞大棚的人家赚了钱,今年开春,合作社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想把能利用的地都利用上,扩大种植规模。

之前犹豫没上车的,现在肠子都悔青了,也琢磨着把村头的稻田腾出来。

众人围着王建安,七嘴八舌,情绪高涨,恨不得立刻就去平土地、立竹竿、蒙薄膜。

王建安听着,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才摆摆手:“大家的心思我懂,都想多挣钱,这是好事。

后边湾那地,村头那些田,确实都是好地方,搞大棚最合适不过。”

他话锋一转:“但是急不得。后边湾现在种着小麦,长势正好。

还有村头的油菜,也都马上要开花了。

总不能现在就把它们都铲了吧?

那得糟蹋多少粮食?

我的意思呢,大家就踏踏实实等到夏收之后再搭建新大棚。

那时候天也热了,正好闷棚消毒,为秋冬茬菜做准备。”

他这么一说,躁动的人群慢慢冷静下来。

是啊,地里的庄稼还没收呢,现在着急也没用。

“建安说得在理,”张泽安不知什么时候也过来了插话道,“扩棚的事,等夏收完了,合作社开会细商量。

后边湾的土都比较零散,需要商量一下怎么交换,让各家人土地都聚到一起。”

听了他的话人群渐渐散开,各忙各的去了。

王建安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件事。

其实,就算现在有地,他也不会立刻种满所有的棚。

每年春节过后那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他都会有意识地控制大棚的种植面积,让一部分棚区休耕,进行深翻晒垡,或者撒些生石灰消毒。

这倒不是他偷懒,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春节一过,一直到正月十五甚至出了正月,都是餐饮业的传统淡季。

老百姓年前囤的年货还没吃完,下馆子、吃火锅的热情大大降低。

蓉城那些合作饭店和火锅店的需求量会锐减,差不多只有旺季的一半甚至更少。

而且经过一个冬季高强度的连续生产,土壤里的养分消耗很大,病虫害也有积累的风险。

趁机休耕一段时间,给土地“放个假”,进行彻底的消毒和地力恢复,对下一季作物的高产稳产至关重要。

当然今年还有一个原因是棚鲜生公司在蓉城国营批发市场长期摊位许可证,要等到农历二月以后,在这之前,大批量的蔬菜卖不出去。

社员们忙累了一整个冬天,趁着这需求不旺的档口,让大家喘口气,陪陪家人,整顿一下生产工具,也为接下来更繁忙的生产季节做好准备。

所以,看似中断了近一个月的市场供应,少赚了点钱,实际上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这些道理,王建安就没必要跟所有社员解释得那么透彻。

作为带头人,他把握好大方向就行了。

王建安深深吸了口气,转身钻回大棚里,继续检查着大棚的情况。

旁边的育苗棚里,小刘技术员正小心地给一株株番茄苗挂上写着编号的小纸牌。

日子就在这忙碌而充实的节奏中一天天过去。

小刘技术员很快融入了李家沟的生活,白天泡在试验棚里记录数据,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整理笔记。

不时拿着本子追着王建安问这问那,对王建安那些来自实践的“土经验”佩服不已。

王建安也乐得有个专业的人交流,两人常常蹲在地头,一聊就是半晌。

一个说田间观察,一个讲理论依据,倒是碰撞出不少火花。

小刘甚至把王建安的一些做法,比如利用烟叶水、辣椒水防治蚜虫的土法,都详细记录下来,说回去要整理成案例报告。

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黄瓜苗和番茄苗也完成了定植。

尹祥平的二哥也开着拖拉机来拉了好几天的黄瓜苗回去定植。

王建安也跟着过去指导他们定植之后的施肥,保温保湿等事项。

时间一晃就到了四月中旬。

那些试验苗也长得非常好。

那黄瓜苗,茎秆粗壮,叶片厚绿,抗病性明显比普通品种强,几乎没见白粉病的影子,黄瓜已经吊在藤上了。

番茄更是不得了,花序坐果率奇高,一个个小番茄疙瘩挤挤挨挨,看着就让人欢喜。

“建安哥,照这个长势,黄瓜起码能比普通品种早上市十天,产量估计能高三成不止!”小刘拿着测量数据,兴奋得脸发红,“番茄这坐果能力,太吓人了,就是得赶紧疏果,不然营养跟不上,果型长不大。”

这批黄瓜和番茄确实很不错,比其他大棚的晚育苗了一个星期,现在长势基本一致。

不过其他大棚的都是平时用的普通种子。

王建安估算了一下产量,和从山东带回来的种子相比,农科院的这批种子产量要低大约一成。

但是也有优点:早熟。

生长时间比山东那批种子快了一个星期。

春季的蔬菜,就是赶时间,哪家先上市,哪家就能赚大钱。

随后王建安安排了合作社里最细心的几个妇女,专门负责给试验棚的番茄疏果,只留那些果型周正、位置好的。

这天下午,王建安正带着家人和小刘在试验棚里采摘第一批黄瓜,张泽安领着一个人匆匆走了过来。

是河对面1大队3小队的小队长,姓赵。

“建安,忙着呢?”张泽安招呼道,“河对面的老赵,来找你取取经。”

赵队长脸上带着些局促的笑,掏出烟递给王建安和小刘,开门见山的说道:

“建安,打扰了,我们队上的人也想搞大棚种蔬菜,想请你去给我们指点指点,看看我们那地得不得行。”

王建安接过烟,别在耳朵上。

这种情况最近越来越多了,周边村社的干部和村民,明里暗里来打听参观的就没断过。

王建安也将和5队7队的协议都和他们说了。

最后真正打定主意的不多,有些小队就1、2户签了协议。

王建安问道:“赵队长,你们队上大概能拿出多少地?大伙儿意见统一不?”

赵队长连忙说道:“地有,就和对面那边一片地,加起来二十多亩是有的。就是人心……有十几户是想干的,还有一大半在观望。主要是怕投了钱,种不出来,卖不掉……”

王建安点点头,表示理解。

他对赵队长说:“赵队长,这样,你回去跟想干的那十几户说清楚,搞大棚不是小事,投钱投工,还得精心伺候。

如果决心定了,等你们夏收完了,地腾出来,我可以过去帮你们看看地,规划一下。

种什么,怎么种,我可以提供技术指导,产出的菜,我们棚鲜生也可以按市价收。”

赵队长一听喜出望外:“哎呀,那太好了,太感谢了。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回去我就跟他们说!”

送走千恩万谢的赵队长,张泽安对王建安说:“建安,这周边村都动起来了,这是好事,也是压力啊。到时候菜一下子多起来,棚鲜生那边的收购价……”

王建安回答道:“放心,不会低的,至少这两年还稳得住。”

这两年蓉城周边的大棚基地就会慢慢多起来,而且随着农科院新种子的培育成功,他们的亩产量也会提升,到时候价格肯定就得降低。

不过王建安倒是不慌,他还有棚鲜生。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两年是他们的黄金时间,以后也能赚钱,但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最高溢价几十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