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再贷款
王建安来到乡信用社,还是那间略显陈旧的办公室。
门开着,上次给他办贷款的李社长正坐在桌前看着报纸。
“李社长。”王建安在门口喊了一声。
李社长抬起头,看清来人,脸上露出点笑:“哟,王建安,快进来坐。大棚搞得怎么样了?听说你黄瓜卖得可以哦?”
“托您的福,还过得去。”王建安在办公桌对面的木椅子上坐下,把挎包放在腿上,“李社长,今天来,是想再贷点款。”
李社长脸上的笑容收了收,放下报纸:“还要贷?上次那一万块,都还没到期的嘛。”
王建安:“我准备把大河湾那边的地都包下来,再修几个大棚。”
李社长:“还要修大棚?你现在那一亩大棚忙得过来?你不是还有养猪场的嘛。”
王建安:“我忙不过来可以请人帮忙撒,队上有的是人,这也算为大家提供就业岗位了。”
李社长:“嘿,你这是要当企业家哦。”
“没有,没有,互相帮助嘛。”见话题开始转偏,王建安赶紧将话题拉了回来:“您看这贷款的事……”
李社长:“可以,不过需要你提供一些证明和担保。比如之前大棚的营收,未来大棚的修建规划,以及营收预算……”
王建安把挎包里的东西一一拿出来,摆在桌上:“李社长,我早就准备好了,您看。
这是我新签的租地合同。
这是去年大棚黄瓜的收支账。
这是小队上给出的证明。
还有……”
李社长仔细地将每一份文件都看了一遍:“你这八亩多地,还是种黄瓜?”
“不止。”王建安解释,“黄瓜继续种,还打算种番茄、辣椒、茄子,反正都种一点,反季菜,早春菜都搞。地方大了,品种多点,风险也小点。”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李社长手指敲桌面的声音。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王建安,两万块不是小数目。
光看你这账本和合同,还不够。
我得亲自去看看你那大棚现在啥样子,看看新租的地,到底啥情况,然后再向上申请看放不放款。”
王建安心里一喜,有门:“要得,李社长,您啥时候有空?”
“就现在吧,正好下午没啥急事。”李社长站起身,拿起桌上的公文包和茶杯。
两人一前一后,往李家沟赶。
到达后王建安先领着李社长去了自家的大棚。
一号棚里,番茄苗已经栽下去,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
二号棚的黄瓜藤爬满了架子,大部分已经长满了嫩黄瓜,看样子再过几天就可以采摘了。
王建平正在里面浇水,见来了人,赶紧放下水瓢打招呼。
李社长背着手,在大棚里慢慢走了一圈,随后将外套扣子解开了:“这棚里的温度,比外面高不少嘛。”
“这几天出了太阳,温度要高一些。阴天就靠沼气灯。”王建安指着棚顶挂着的灯,“晚上点几个小时。”
李社长点点头,没多说什么。
出了大棚,王建安又带他去看新租的那一大片油菜地。
“就是这一片,收了菜籽就动工。”王建安指着油菜地说道。
看完地,李社长又让王建安带着去集体养猪场看了看。
这也是贷款建的,这次来了刚好顺便考察一番。
还没到猪场门口,就听见张春城特有的大嗓门在吼:“张老蔫,你那猪圈垫草该换了,湿哒哒的,猪儿要感冒了。”
进入养猪场,里面还算干净,没有多大的异味,小猪们哼唧着在圈里活动。
出来后李社长特意抬头看了看顶上的石棉瓦,有几处边缘确实有些风化破损的痕迹。
“畜牧站的人真说这东西有毒?”李社长问道。
石棉瓦有毒的事已经在乡里传的沸沸扬扬。
“千真万确。”
张泽安听说信用社社长来了,也赶了过来。
李社长又详细问了问猪场的规模,猪仔来源,饲料成本,预计出栏时间和销路。
张泽安都一一回答,最后更说到养猪场是王建安牵头,带着大家干,现在管理也上了轨道。
考察完,回到王建安家的院坝里坐下。
张玉清端上两碗醪糟水。
李社长喝了一口,看着王建安,脸上露出了笑容。
“王建安,你是个干实事的人。大棚搞得像模像样,账也记得明白。
养猪场整体规划和管理我看也还非常好。”
他顿了顿,从公文包里拿出烟,递给王建安一支,自己也点上吸了一口:“两万块的贷款,我是同意了。”
“太感谢李社长了。”王建安赶紧起身感谢道。
“先别慌谢。”李社长摆摆手,“毕竟我们这只是个乡级的信用社,贷款额度有限,而且你这又是增贷。
这样,你按上次的模板,重新写份详细的贷款申请书和用款计划,把新大棚的规划、预算费用明细都列清楚。
然后交给我,我带到镇上信用社去找领导,我再把今天看到的情况给他说,最后能不能通过就看上面审批了。”
“要得!要得!我明天就整好!”王建安连声答应。
李社长弹了弹烟灰,像是闲聊般说道:“王建安啊,你搞的这个大棚,还有那个养猪合作社,动静不小。
镇上领导都听说了,我觉得你这次审批通过率不低。”
王建安一愣:“镇上领导?”
“嗯。”李社长点点头,压低了点声音,“上回开会,管农业的陈副镇长还特意问起李家沟的情况,问那个带头搞大棚养猪的王建安干得咋样。
看那意思,是想把你们李家沟,把你王建安,树成个农村改革,科学致富的典型。
你心里要有个数,好好干,莫搞砸了。
真要成了典型,以后政策上,贷款上,还有更多便利。”
王建安听得心头一震:
树典型?这倒是他之前没想过的。
他搞这些,最初就是为了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顺带着拉乡亲们一把。
“我晓得了,李社长,谢谢您提点。”
送走李社长,王建安站在院门口默默的思考着:看来他的养殖公司和蔬菜公司可以提前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