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夜宿河边
“爸,妈,祥平,我去河边守夜了。”王建安抱着卷好的被子,朝屋里喊了一声,抬脚往外走。
“要的,晚上警醒点!”屋里传来母亲张玉清的叮嘱。
几天前,小队开始从河里抽水灌溉。抽水机日夜不停,白天一人看守,晚上必须两人轮值。
王建安站在院门口向不远处喊了一声:“春城!走咯!”
两家距离就几十米,张春城家就在王建安屋后的山坡上。
“等一下,马上!”张春城的声音穿透夜幕传来。两家只隔几十米。
看着屋前的水渠,河水缓缓的流淌着,王建安舔了舔舌头,回味着刚才吃的小龙虾。
小队有个堰塘用于平时蓄水,位于全队所有水田的最高处。
所以从河里抽上来的水都是先到堰塘,再流到每个农田。
现在也是小龙虾最多的时节,今天放水的时候,几乎每家都抓了十几斤小龙虾。
不多时张春城也抱着被子走来,手中还拿着一把手电筒。
王建安手中也有一把,不过是队上的,临时借给他的,他家舍不得买这东西。
“啪嗒。”王建安按亮手电。昏黄的光晕铺开一片地面。他拧了拧灯头,光束收缩,变成一道光柱射向远方。
“轰隆隆”。
还没到目的地就听到了抽水机的声音。
现在的抽水机都是柴油抽水机,和拖拉机的发动机一样。
安排人守着的目的一个就是给抽水机加油。
另一个就是这个时期的农村,还并不太平,小偷不说盛行,但也不少。
去年河对面有个小队的抽水管就被偷了。
当时的抽水管都是10来米一节,每节之间用螺丝拧死了的。
而且还抽着水,水管中压力也不小,真不知道小偷是怎么偷走的。
王建安两人到达临时搭建的草棚子时,张泽安正坐在棚子下抽烟。今天下午是他在这里守着。
见到两人到来,张泽安将只剩抽完的烟屁股扔到地上,用脚踩着磨了磨。
“来啦,你们晚上注意点哈。”张泽安起身准备回家,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指了指煤油灯,“不要把棚子烧了哈。”
“要的,泽安舅舅(哥)。”王建安两人同时答道。
走进草棚,两人将被子放到床上,这还是从张泽安家搬来的床。
以前都是在地上垫上谷草就完事了,去年他守夜的时候爬进来一条蛇,虽然这个地方以菜花蛇居多,但也够吓人的。
所以今年他把自家的床搬来了,躺床上总归要安心一些。
放下被褥,王建安先打着手电,顺着粗大的水管巡查。
水管从河边一直延伸到附近山上的采石场旁边,那里是附近最高点。
水抽到那里,才能靠重力流进位于小队水田最高处的堰塘,再分灌各家田地。
走到山顶,只见比人头还大的水管里,河水哗啦啦冲进一个小石潭,水花四溅。
确认水管完好,水流正常,王建安返回草棚。
张春城正蹲在柴油桶边,手里拿着一根软管,一端插进油桶,另一端含在嘴里,准备用嘴吸油,给抽水机加油。
“等一哈!”王建安赶紧跑过去阻止。
他从带来的布袋里掏出个漏斗,插进软管一头,把另一头递给张春城:“用手捏紧这头,放低点。”又指指带漏斗那头:“把这头举高。”
张春城不明所以,还是照做。他蹲着,左手捏紧软管底端,右手把带漏斗那头高高举起。
王建安提起柴油桶,对着漏斗口往里倒油。柴油很快灌满了整根软管。
“好,稳住。把你左手捏的那头,慢慢放进空油桶里。右手那头保持举高。慢点。”王建安指挥着。
张春城小心地将左手捏的管口放入空油桶。
王建安则把还剩柴油的桶举得更高:“好了,现在把漏斗那头,放进抽水机油箱口。”
张春城依言操作,软管一放进油箱口,他立刻感觉到柴油正顺着管子快速流下去。
“咦?油自己流过去了?这是咋弄的?”他惊奇地问。
王建安嘿嘿一笑:“这就是科学,都是书上学的。”
“还是读书好哇!”张春城感叹道。
加满柴油,抽水机的轰鸣声似乎更平稳有力了。两人坐在床边休息。
“建安儿,你那几头良种猪现在多重了?”张春城问道。
“估摸有一百一二十斤了。”
张春城瞪大了双眼:“这么大啦。我们家的才40多斤,就只比你家晚了20天,这个良种猪真的这么好长肉啊?”
王建安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猪种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我舍得用饲料,你那儿买的玉米都用完了,我又从粮站买了2000斤。这些良种猪不喂饲料,还当不到本地猪。”
“那你一头猪能赚多少?”张春城追问。
“刨掉所有成本,一头大概能赚一百块多点。”
“才一百多?”张春城皱起眉头。
他养土猪,一头卖一百五六,但几乎不用额外花钱买饲料,潲水猪草管够就行,利润看着高多了。
王建安一看他表情就知道他想什么,这问题他跟家里人解释了。
“账不能这么算。”
王建安耐心道,“养良种猪,图的是快和量。它长得快,一年能出栏两批,一批赚一百,两批就是两百多。
你养土猪,一年顶多出一批,赚一百五。同样养十头,我一年比你多赚五百多。
养得越多,差距越大。我这还是按现在土猪和良种猪卖价一样算的。
实际上,良种猪膘厚肉嫩,价钱比土猪贵。以后大家肯定都养良种猪,这是趋势。”
王建安心里清楚,赚钱很多时候靠的就是信息差和时间差。
他知道再过几年,等大家都一窝蜂养良种猪了,利润就会摊薄。
那时候还能赚钱的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有门路跟饲料厂签合同,饲料厂提供饲料,但猪必须按约定价卖给厂里,相当于替饲料厂打工。
另一种就是像他这样,自己想办法降低饲料成本,比如用酒糟发酵饲料。
前者需要关系,后者需要技术,偏偏这两样,大部分种地的农民都没有。
张春城听完,低头盘算了一会儿。一年出两批,多赚几百块,这账确实划算。
他抬起头,带着点不好意思:“我明年也想试试养良种猪。那个……配饲料的方子,你能教教我不?”
“没问题。”王建安爽快答应,“下次我配新料的时候喊你,现场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