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长安日报,徒木立信
“当然是擦屁股啦。”
“你好好说话!穆钧,我就算不是皇帝那也是长辈,你这般没规矩,若不是朕施恩于你,你连老婆都找不到!”
李二俨然一副长辈的模样说教穆钧。
说起来,穆钧现在也和李二算亲戚?
“就现在的纸,我擦屁股都嫌硬,还是锦帛好用。”
穆钧说道。
“你!荒唐!怎得如此奢靡?!”
大唐纸贵啊,每年大唐的各地方都要上贡各种各样各种级别的纸张供给朝廷使用,基本上都交给穆钧刚才所说的那几个部门。
百姓如厕,拿个土块都能擦屁股,讲究人会用厕筹,因为纸张金贵,士人们会鄙视穆钧这种行为,传出去又得被弹劾。
别看只是屁股的事,那放在明面上也是大事。
即便到了现在,大唐天下穷苦的州县甚至还用竹简往来公文。
穆钧盘腿坐着,掰着手指头给李世民解释:
“以往朝廷公文告示传檄天下,从州县到地方,基本上都是由官府衙门告知各村里正、坊正传至百姓耳中。可是怎么说给百姓,那就是依靠这些人的嘴巴。”
“我想陛下也深知,去今天下许多百姓只知当地士绅豪族,不知朝廷,只知县太爷而不知陛下。”
穆钧将自己开办报纸的想法告诉李二,这样既能够一步步掌握舆论权,还能够为接下来的活动造势。
“是极是极,穆钧你这个想法好啊,可是,这开销太大了,还要增设那么多人手,而且恐怕朝中的官员们也不会同意。”
扭头李世民又一脸为难,看着穆钧脸上只写着‘我没有钱’这四个字。
穆钧的主意都是好主意,但是都他娘的要花钱,还是花大钱,李二哪来的那么多钱。
这些穆钧都考虑到了,毕竟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一连串的改革这个大唐经不住啊。
“此举只是试点而已,用不了多少人,而工坊和纸都是现成的,并且不用大量的发型报纸,只要朝廷在长安各坊设立报刊,供人刊阅。“
“百姓若不识字呢?”“可设专人,早中晚各宣读一遍。”
穆钧考虑的很周全,而且地点就在长安,开展和掌控都很容易,李世民立刻批准了穆钧的计划,将府库中的许多存纸和工部、少府监的部分作坊也交给了穆钧。
“这件事让无忌和玄龄配合你去做,一定要办好。”
李世民千叮咛万嘱咐,杜如晦身体不太好,所以李世民平时也尽量减少对方的负担。
对于如何开设日报造动声势,穆钧已有计划。
......
“各位乡邻,都听着,今朝廷设谓曰长安日报之报刊,每天刊登天下事,每日辰时、午时、酉时由本里长宣读。”
长安街头四处,几乎每隔一段就出现了一种简易的报刊,里正坊正或者报社聘请的识字之人于闹市宣读。
大唐长安日报,第一份日报除了歌颂当今天子,还有几份涉及民生,百姓们最关心的政令。
末尾,留有三个问题,农事相关、木匠相关、打渔相关的问题,凡答对者,可提交答案于里正,两日后答对者得钱千贯,有同胜者,则平分钱财。
为何?
因为开设日报便是为了让百姓听到朝廷的声音,要用徒木立信之法,自然得先刊登百姓关心的消息,提百姓能看的懂的问题,再以利诱之。
你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小摊小贩、匠人商贾去猜灯谜?对对子?吟诗一首?那不纯扯淡吗!
故此,长安日报一经张贴,在长安城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百姓们争相找人填写答案,那答案都快将各报刊收集答案的人埋住了。
为什么,因为这问题百姓听得懂看的懂啊,那可是一千贯啊,万一真给呢?
崇文馆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陪同着穆钧,看着胥吏们收集统计答案和人员。
“一定要登记清楚,万不可出错,报社初办,切记不能贻笑大方,有损信誉。”
房玄龄笑道:
“国师请放心,一切都由我们亲自把关,国师此徒木立信之法,真是高明啊。”“微末伎俩不足挂齿,还得多谢两位大人从中协助,不然贫道从哪里找来这么多的帮手?”
“国师客气。”
见穆钧和房玄龄互相吹捧,长孙无忌拱手笑道:
“对了,在此还要恭喜玄龄,我听陛下的意思,这右仆射的位置恐怕非你莫属啊。”
房玄龄心中一惊,震惊狂喜惶恐的看向长孙无忌:
“这不能乱说!再怎么说,这右仆射也应该你来做,我怎么能行?”
房玄龄一口推辞,却掩饰不住脸上的激动。
看着两人假客气,穆钧只是心里笑一笑。
“两位,这里就交给你们了,贫道旨意在身,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这开奖之事一定不要马虎。”
穆钧告辞离开,长孙无忌两人自无不可。
将报刊的事安排好,穆钧乘车赶往京城中有名的慈悲寺中。
这个寺庙,可以说玄奘挂靠的那个慈安寺与慈悲寺不能同日而语。
其实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登基之后都在有意的管理这些出家之人,
此时宗教事务多由鸿胪寺下辖的崇玄署管理,管理僧侣和道士户籍、宫观寺庙审批及宗教活动监管。无论是僧侣还是道士,都需通过官方考核获得度牒,无牒者视为非法。
种种方法都是为了管理出家人,在穆钧看来方向是错了,他们认为应该减少出家人数量和减小他们的影响力,可这些人的地位还是高于普通民众,享有免税特权。
从中央到地方,从朝廷到各个寺庙和衙门,说是监管,实际上还是各个寺庙道观自治。
李渊曾召集天下十位有道高僧于慈悲寺用这些僧人管理宗教事务,希望以这样的手段提高朝廷对其的掌控力,只可惜,吉祥物罢了。
现如今,穆钧携玄奘光临慈悲寺,自然不是为了吃饭喝茶。
慈悲寺
“阿弥陀佛,国师大驾光临,寒寺蓬荜生辉,贫僧未及时出迎还望国师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