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铁网与猎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梁羽生小说]

没有质疑,没有询问。

三人眼神一凛,随即化为更深的沉肃。

他们沉默地上前,在负责人带来的便携式终端上,依次进行瞳孔、指纹及声纹的三重验证,签署了带有生物绑定特征的电子保密协议。

一旦签署,任何试图破解或泄露协议内容的行为,都会按照预设的反制措施实行。

紧接着,一套精密且严格实行信息分割的护卫方案被部署下来。

地面转移组:

由两名安保主管负责,带领十二名战术队员,驾驶四辆经过防弹和反侦测改装的车辆。

他们的任务是将标记为“高价值资产”的物品从基地护送到数十公里外的备用机场,对资产的具体内容和最终目的地无权知晓,通讯仅限于小组内部。

机场保障组:

由另一名安保主管负责,带领两名擅长协调的专员提前抵达目标机场。

他们需要确保一架经过特殊加固的私人飞机处于随时可起飞状态,对乘客信息不知情,仅与基地保持单线联系。

先遣护卫组:

由编号者03号指挥,成员包括编号者17号、18号及二十名内卫精锐。

该组已提前秘密抵达邻国会议城市,负责接管酒店顶层,控制所有通道和潜在制高点,部署反狙击和信号干扰装置。

他们知晓郑博士身份,但通讯网络与其他组完全隔离。

贴身护卫组:

由五名编号者(09,14,19,23,25)组成。

他们的职责最简单,也最艰巨:

自郑博士踏出“摇篮”基地那一刻起,直至他安全返回,实行全天候、无死角的贴身保护,形同最坚固的人形枷锁。

部署完毕,临时负责人将最终方案加密上传。

……

青城,尹公宅邸。

尹公审阅着屏幕上的方案,指尖轻轻摩挲着一块古玉。

“郑博士的头脑至关重要。”他对基地临时负责人说道,“这次不能再出任何差错。”

他停顿片刻,补充道:“必要时,授权先遣和贴身两组启动国家情报人员权限。”

——————

几乎在尹家紧锣密鼓地编织其护卫铁网的同时,另一张由数据流构成的猎网,也在黑暗中被悄然撒开。

黑石监狱,2203监舍。

林默躺在床铺上,双眼闭合,呼吸平缓,好似在沉睡。

他的意识却已沉入一片由无数信息碎片构成的海洋,脱离了躯壳的束缚。

来自幽灵、向图、向农、向岭、冯洛依等大师级死士的感知与发现,正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他的意识海,被高速处理分析。

主导数据筛选的幽灵,将麾下的黑客力量分为三股。

一股继续尝试冲击“摇篮”那如同深渊壁垒的核心网络,进展缓慢,每一次试探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坚不可摧的墙壁。

鉴于核心壁垒难以短期突破,这股力量随即将攻击重点转向了几个与尹家存在特定关联的外部科研机构。

另一股力量转向更为庞杂的外围数据海洋,试图从尹家关联的学术记录中拼凑出“郑博士”的轮廓。

然而,绝大多数相关信息都已被系统性地删除或隐藏。

他们在数据废墟中艰难搜寻,只能找到些许残存的碎片:

例如几篇未被完全抹除的早期论文摘要,其中就包括那篇关于冷门数学猜想的论文残章。

从这些残缺的信息中,他们勉强推断出郑博士曾专注于复杂系统理论与神经数学的交叉研究,其部分理论思路与“摇篮”现有算法存在隐约的承继关系。

但更具体的学术成就、完整的研究轨迹,都已湮没在尹家精心构筑的信息屏障之后。

第三股力量负责梳理社会关系,结果寥寥。

仅能确认郑博士多年前曾在国内某知名大学担任副教授,其妻子死于一场记录语焉不详的“实验室意外”,具体细节被彻底抹去。

数据浩瀚,线索支离破碎,分析工作枯燥而漫长。

转折,发生在一次看似例行公事的模式识别中。

向图负责监控几个与尹家联系紧密的海外科研机构和基金会。

他的数字触须掠过其中一个机构的公开动态时,注意到该机构是邻国某顶级会议中心即将举办的“国际复杂系统建模研讨会”的主要赞助方之一。

这本不稀奇,但当他惯性般地深入探查该会议中心的后台信息时,发现其为此次会议发布的安保服务增补招标文件,加密等级异常偏高。

更关键的是,文件中那些具体到近乎苛刻的安保要求:

必须能屏蔽某个极其偏门、通常只用于高度保密通讯的信号频段;

需配备高精度空气悬浮微粒监测仪,用以探测特定化学或生物标记物。

这些要求,与幽灵从尹博士海城遇袭现场残留的电磁及环境数据中,解析出的某些特定设备特征,高度吻合。

这似乎是深植于尹家安保体系内的某种固定“习惯”。

几乎在同一时间,向农那边也有了发现。

他在交叉比对航空管制信息流时,捕捉到一条异常记录。

一架由尹家实际控制、注册地在海外的商务机,申请了一条从北邙山脉附近某小型私人机场,直飞邻国那座会议城市机场的航线。

申请时间仓促,理由栏填写着含糊的“设备测试与转场飞行”,但这条本应经历严格审核的申请,却在极短时间内被快速批复,畅通无阻。

两条信息,孤立来看,都可能是巧合。

但当它们被并置于分析平台上时,指向性陡然增强。

冯洛依的意识接入,她冷静地审视着这些碎片:

郑博士早年的学术背景、其妻亡故后其研究轨迹从公开领域彻底消失的客观事实、该会议主题与郑博士早期理论存在的潜在关联、异常匹配的安保规格、指向明确的异常航线……

她无法洞悉郑博士内心的挣扎与剧变,也无法确定尹家此举的全部意图。

但基于有限的客观线索和严密的逻辑链条,外部行为逻辑指向一个概率极高的结论:

“‘摇篮’的核心人物,理论奠基者郑博士,将出席此次邻国会议。安保与航线信息构成强支撑。”

所有信息流在林默的意识海中碰撞定格。他下定决心,命令道:

“目标确认,邻国‘国际复杂系统建模研讨会’。”

“直属行动组,楚寂、沈渊、顾影、陆锋、王焰,即刻向目标城市渗透集结。”

“后勤组,做好战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