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书童打成一锅粥了吧

地十五号

酒醒之后,梁山伯的头脑异常的清醒,不但清醒,他甚至还记得醉酒之时的事情,这一点上,比大力梁强多了,最起码,旁人不好随意糊弄呀。

晚上不好喝茶,祝英台给他倒了杯水,而梁山伯则给她冲了碗香蕾饮。

两人相视一笑,同时在八仙桌边坐下。

梁山伯将香蕾饮往祝英台手边推了推道:“英台,快喝吧,不然晚上又睡不好了。”

香蕾饮每隔十日祝家庄便会有专人送来,是英台从小喝惯了的。

祝英台端起碗来,慢慢品味着。

不过,她品着品着就看着梁山伯笑了起来。

梁山伯看她笑,不好意思的说道:

“英台,你又笑话我。其实,我们梁家人,皆酒力不胜,我爹当年更不济。他一口就醉,醉了便对我娘张开手直喊抱抱,就像兮儿小时候求抱抱时一模一样。”

什么?伯父求抱抱?祝英台不敢想像,她忍不住喝了一口香蕾饮压压惊。

看来,还是予兮最正常,醉了直接就睡了。

“英台,你不信啊?”看祝英台不说话,梁山伯急了,他连忙解释道,“虽然我没有予兮的酒品好,但我比我爹好太多了, 我一直都很安静。”

想到他一直喂啊喂的,祝英台笑道:“山伯说的是,已经很安静了,我爹醉了酒就哭,嚎啕大哭,哭的我娘都想将他关起来呢。这么一看,也算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了。”

闻言,梁山伯笑了,英台说的没错,确实一代更比一代强了。

但是以后,还是别在英台面前喝酒了,太丢人了。

今日之事,多亏了文才兄。

幸亏他一碗醒酒汤灌的及时。

若是迟了,他万一也拉住英台求抱抱,那他接着岂不是要跟他爹一样,抱起人就进房去了?

幸好有文才兄啊。

他一个人,又是照顾妹妹,又是帮助自己的,明日定要好好的谢谢他。

.................................

翌日

小饭堂

马统与烙烟一起来用朝食,他们打了饭,坐到了银心与四九的对面。

四人正吃着饭呢,就听王八德说道:“昨日真是热闹了,梁公子那么大的人了,还要人家喂着喝汤呢,他怎么不去追着他娘要奶喝呢?哈哈哈哈。”

秦九仁立马捧哏道:“就是就是,还说什么敦厚善良呢,我看啊,就是一个没断奶的瘪犊子。”

四九一听立马怼他道:“这算什么?我还听说有位公子,癞蛤蟆成了精什么不好学,偏偏要学那癞蛤蟆跳,跳了一百二十下呢。”

铬烟也怒道:“哎?四九,不止呢,听说还有一个哈巴狗,汪汪叫了两百二十四下呢!”

王八德骂道:“四九,你个狗奴才,你说谁是赖蛤蟆?”

秦九仁喊道:“铬烟,你敢骂我家公子是哈巴狗?你这是以上犯上,我家公子,他可是读书人!”

四九也怒道:“你个狗奴才,谁应谁是癞蛤蟆!”

铬烟也喊道:“读书人怎么了?他有我家公子会读书吗?他有我家公子力气大吗?他有我家公子酒品好吗?他有我家公子长得俊吗?”

王八德撸了撸袖子道:“骂我家公子是癞蛤蟆精,四九,你找打啊!”

秦九仁看他撸袖子,犹豫了一下,也撸了撸袖子道:“骂我家公子是哈巴狗,铬烟你找打啊。”

喊完,秦九全便在心中默念,梁公子听不见,梁公子一定听不见。

铬烟往凳子上一站,大声喊道:“想打架?那你们来啊?你们敢来吗?”

不敢,若是打了铬烟,梁公子会打死他们的。

王八德与秦九仁互视一眼,打算很威风的放个狠话,然后赶紧开溜:

是以,王八德将手中的筷子一扔,就要开口,好死不死的,这手一滑,筷子便冲着铬烟的肚子砸了过去。

铬烟跳下凳子道:“王八德,你敢打我?吃我一拳!”

四九也道:“好啊,敢打铬烟,看我不打得你满地找牙!”

看着两个人冲了过来,王八德顺手便将秦九仁祭了出去。

秦九仁的脸就直接撞上了四九的拳头。

四九有什么不能打的?秦九仁当即就打了回去。

于是,一场混战就此拉开。

都是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被碰了一下,被骂了一声,受不住那气,十几个书童便乱七八糟的打了起来。

一时间,小饭堂的桌椅板凳,米面糕粮,皆在空中,飞呀飞。

热闹极了。

..............................

只可惜,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这边打成了一片,那边岁月静好。

今日陶先生没有在讲堂里讲课,而是带着诸位学子跑到后山采风去了。

来尼山那日,经过后山之时,虽是晚上,但以他隐居多年的经验一看便知,此处风景绝佳,绝对是尼山书院作画的最佳地点。

是以,今日大家背着书箱,带上各式颜料,便随着陶先生来野外学绘画了。

此时,大家正在山顶,或坐或站,或远眺或近察,各个皆觉此处风景如画、妙趣横生。

陶渊明呼吸一口山顶清新的空气道:“娃儿们,这个作画啊,讲究写意不写实,写心不写境,不要把所看到的全都画上去,都明白了吗?”

众学子道:“明白了。”

“好,那你们便开始画吧。”陶渊明道,正好,学子们画风景,他画学子们。

两个梁与马文才祝英台自然而然的便坐到了一起绘画。

此时,荀巨伯也凑了过来道:“还是你们这里的风景最好。”

说着,便也坐了下来。

梁予兮问他道:“昨日喝了酒,还陪兰姑娘来这后山采药了啊?”

荀巨伯夸张的叹了口气道:“不陪不行啊,她一个姑娘家家的,一个人来这后山,万一有个事怎么办?我自己看着,也放心。”

“哦,原来是司马昭之心啊。”梁予兮道。

祝英台也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荀巨伯大方一笑道:“你们知道就知道呗,我的心,日月可鉴,不怕你们知道。”

知道才好呢,才不会与他抢呢。

马文才看他一眼,鼓励的说道:“看上了就主动些,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最好诸位学子们都能成双成对,那便没人再看到娘子的好了。

原来文才兄还有如此热心的一面啊,荀巨伯受宠若惊的说道:“也还好,就这般的陪着兰姑娘,她总有一天会喜欢上我的。”

没错,如今没了剧中的她哥帮她正骨,自然就没有兰儿喜欢上她哥的狗血剧情,那荀巨伯的春天,来得定然比剧中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