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十年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十个春秋过去。

云月村,林家院子。

依旧是村中独一无二的三层小楼。

楼顶上,少女盘膝而坐,清晨的阳光洒落在她身上,勾勒出她窈窕的身姿。

随着一声吐纳,宝珠缓缓的睁开双眼,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笑意。

十年过去,她已出落成娉婷少女,精致的面容犹如春日绽放的花朵,眉眼间难掩倾城之色。

“小七,该吃早饭了!” 楼下传来王桂香熟悉的呼唤。

“知道啦,娘!” 宝珠清脆地回应,缓缓站起身,纵身一跃,眨眼间人已经来到前院。

走进饭厅,发现就只差她一人了。

林有财和林老太坐在主位,精神矍铄,岁月不仅没在他们脸上留下痕迹,似乎比起以往还年轻了几分。

林永顺坐在父亲身旁,依次是王桂香,林成德、林成智、赵启。

只有林老太身旁的位置空着,毫无意外,那是宝珠的。

“七宝,快过来,奶奶今儿做了你爱吃的水晶虾饺!”林老太招手道。

宝珠笑着应了一声,快步走到林老太身旁坐下。

“快吃吧!”林老太直接将盘子都端到了自家宝贝疙瘩身边。

“奶奶也吃!爷爷,爹娘,大哥,二哥,六哥,小哥,你们也吃!”

桌上的众人都笑着应了。

这十年里,云月村种出的高产粮种早已遍布整个大允,林永顺更是被百姓们称之为稷神下凡,颇受百姓爱戴。

原本夙禹都打算让小皇帝给他加封一番,只是林永顺婉拒了。

林永兴带着林家族弟们,为大允训练出百万精兵,且这些军人也不再像从前那般,不残不废不予退役。

夙禹接受了林永兴的建议,让大允的适龄男女皆服兵役,每三年一轮换。

如此一来,大允的兵力储备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也减轻了百姓长期服役的负担。而且,经过军队的训练,这些年轻人回到家乡后,也为地方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如今的大允,区区漠北,只要他们想,随时可纳入大允版图。

林永昌在青山县一待就是六年,在妻子和大儿子林成义的帮助下,将原本贫困落后的青山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的青山县,早就不是当年那个穷乡僻壤,而是恒川郡有名的景点。他也因此政绩卓著,一路升迁,如今已经升任朝中的户部尚书。

至于几个孩子,林成德如他当初所说,一直留在家人的身边,帮着父亲打理家中产业。

林成善则每年都会跟着师傅耿老一起外出义诊,同行的还有师娘蓝蓉。

没错,耿老在精诚所至(死皮赖脸)的追求下,这对夕阳红总算修成正果。

一开始他们还会带着宝珠,可三年前,蓝蓉发现自己已经没什么好教的了,每每出去也就不带她了。

至于林成仁和林成义。

林成仁不负众望,成为大允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还是个六元及第。

不过他却志不在官场,去了国子监当夫子,如今二十有四的他已经是国子监祭酒。

林成义用当初甜品店赚的钱做了成本,在大允各郡先后开设了数十家作坊。

作坊内主要出产甘薯、土豆所制粉类和干面,几个大作坊内还有一个特别部门,专门制作压缩饼干。

这些东西优先供给军营,其次才会流向市场。

五年前,他还特地成立了一个商队,招募的都是退役军人。

这支商队目前已经达到两万人的规模,遍布大允各郡,更有一批身手极佳的人员主要往返于漠北及周边几个小国。

短短五年时间,就让林成义变成了富可敌国的皇商。

至于林小五,算是达成了小时候的愿望,跟着他爹去了军营。

如今是京郊大营的一名参将。夙禹曾笑言,若非现在大允无仗可打,这小子绝对是一员猛将。

只有小六和启哥儿,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家中。

已经年近弱冠的二人早已是举人,这两年更是跟着四哥和二哥走南闯北。

“六哥,小哥,你们打算啥时候去京城?”宝珠一边吃饭一边随意问道。

小六挑挑眉,“不急,能赶上报名就行。”

有大哥和小妹在,他们去京城就是一个时辰的事情,他宁愿在家多修炼几日。

毕竟,二叔那院子可没家里灵气充沛。

启哥儿放下筷子微微一笑,“正好我也在家多看看书。”

宝珠耸耸肩,“成吧,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