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林家新定位

林永顺也没想到,自己还会有上金銮殿的一天。

要不是闺女有先见之明,让他把先皇赏赐那些东西都装在纳戒里,他起床都不知道穿啥。

林永顺站在后排,低着头暗自嘀咕:这大殿果然和自家闺女说的一样,金碧辉煌,连脚下的地砖都光可鉴人。

“农安伯何在?”御前大太监尖声唤道。

林永顺正在嘀咕着,铺这些地砖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压根儿没注意到有人喊自己。

直到他身后一个官员扯他的衣袖,林永顺疑惑的转头,对方朝他使了个眼色。

恰巧大太监又换了一声:“农安伯?”

林永顺一怔,赶紧整理衣衫躬身上前跪下,“微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龙椅上,小皇帝看了夙禹一眼,见对方微微颔首,清了清嗓子道:

“农安伯,昔日尔寻得高产粮种、制造新农具,造福万民;今又进献制水、制精盐秘法,为百姓在天灾面前觅得一条活路,其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小小的孩童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清明,睿智初显:“朕今日特在朝堂之上,欲对你加以赏赐,你且说说,可有何愿?”

林永顺心中一怔,微微抬头,就见小皇帝和摄政王都注视着他,目光真诚。

他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微臣所做不过是为百姓略尽绵薄之力,不敢居功。若陛下一定要赏赐,微臣斗胆恳请陛下,能否为微臣的父母加封。二老一直教导微臣兄弟要忠君爱国、为民谋福,微臣希望能让他们也感受到陛下的恩泽。”

“陛下,这农安伯倒是孝心可嘉。且林氏三兄弟,农安伯乃长子,次子昭武将军,幼子亦在会试名单中,均是国之栋梁。足见其父母确实教子有方,依臣看,可赐其父母四品官职,以彰其德。”

夙明允点头,稚嫩的声音透着威严:“准王叔所奏。着礼部即刻拟定加封诏书,封林永顺之父为正四品中宪大夫,其母为四品恭人,以显林家之功绩与恩泽。”

“微臣谢陛下隆恩,万岁万万岁!”

“微臣谢陛下隆恩,万岁万万岁!”

这下不止林永顺了,武将中的林永兴也跟着一起伏地叩拜。

朝堂上的大臣们神色各异,但嘴里倒是都附和着“陛下英明!”

“诸位爱卿平身。”夙明允微笑着示意,“日后若有治国良策,还望众爱卿不吝献策,为我大允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再建新功。”

“吾等定当谨遵圣意。”

早朝结束,林永顺随着人流走出金銮殿。

兄弟俩好不容易应付完凑过来道喜的一众大臣,脚步匆匆的离开了皇宫。

回到将军府,众人听闻此消息,均是又惊又喜。

林有财乐得见牙不见眼,“哎哟,老头子我这就是小七说的躺平了吧?哈哈哈哈!”

林老太激动得热泪盈眶,看了看三个儿子,最终一把抱起宝珠,骄傲道:“咱们今儿能有今天,那都是七宝的功劳,你们可要牢记于心。”

“没错!乖孙女儿,来,爷爷抱!”

“你起开,胡子拉碴的,别扎着我乖宝!”

宝珠被二老逗得咯咯直笑。

在众人一阵欢声笑语中,有侍卫前来禀报,说圣旨和封赏一柱香后就到,一家人赶紧回屋收拾,又命下人摆好香案准备迎接圣旨。

此时的京城各大勋贵世家,此时如同先前南阳的各大世家一样,开始对林家有了新定位。

能在早朝时被摄政王和陛下单独提出来封赏,足以见得林家在那位心目中的位置。

“这林家倒是让我们小觑了!”

“也不能怪咱们,摄政王将他手下的人都护的严实,先前谁知道那农安伯和昭武将军居然是一家子。”

“那咱们……”

各大世家纷纷派出了人,开始打探林家的消息。

与此同时,将军府不仅迎来了圣旨和封赏,还有太后娘娘的赏赐和懿旨。

意在请新晋启贤恭人林老太携家中女眷,于明日去惠安宫一叙。

送走了宣旨太监,林老太难得的有些紧张,“老大,这…咱这啥也不懂,去见太后,万一惹她不高兴,岂不是给咱家惹麻烦?”

“是啊,咱到现在为止,就见过那姚夫人,这可咋办?”王桂香也不安道。

屋里的婆媳四人均是一副天要塌了的样子。

林有财父子几人也蹙起了眉头。

林永顺想了想,看向林永兴,“二弟,如今去寻那教养嬷嬷也来不及了,你看能不能请示下王爷,请他帮忙找个教礼仪的嬷嬷?”

虽说临时抱佛脚无用,但起码有个样子不是。

“行,爹娘,你们先别急,我这就去寻王爷。”林永兴说着,就阔步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