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她的成果,足够影响国运

“零点九七……”

这个数字,像是一记无声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冯远征和钟老的心坎上。

两个老人脸上的表情,在这一瞬间彻底凝固了。

刚才因为“成功了”而涌起的狂喜,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掐灭。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荒诞的,难以置信的茫然。

冯远征的嘴巴微微张着,抓着话筒的手僵在半空,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魂魄的泥塑木雕。

钟老也是一样。

他扶着桌子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

浑浊的老眼里,只剩下了一片深不见底的震撼。

他甚至都忘了呼吸。

脑子里乱成了一锅粥,反反复复就只有那三个数字在疯狂地跳动。

零……点……九……七……

不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作为国内的泰山北斗,钟老对这个数字的敏感度,比任何人都要高!

国内的现状是什么?

全国的钢厂,技术有好有坏,设备有新有旧。

但焦钢比这个核心数据,基本上都在1.5到2.0之间徘徊。

就算是设备最好,技术最先进的奉天钢厂,用上了苏国专家指导的平炉,最好的数据也才将将做到1.4左右!

而国际上呢?

就算是技术最先进的那些个西方国家,目前公开的数据,能把焦钢比压到1.2以下的,都已经是凤毛麟角。

是值得在国际期刊上大书特书的顶尖技术了!

可现在,刘平在电话里喊出来的这个数字是什么?

零点九七?!

这已经不是技术突破了,这简直就是神话!

是天方夜谭!

这意味着,炼一吨钢,所消耗的焦炭,连一吨都不到!

跟国内普遍的1.8的平均水平比起来,这他娘的,是直接把焦炭的消耗,给砍掉了一半还多啊!!

短暂的死寂之后,冯远征第一个回过神来。

一股比刚才猛烈十倍的血气,直冲他的天灵盖!

他一把从钟老手里夺回了话筒,因为情绪太过激动,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涨得通红,青筋从脖子一路爆到了额角!

冯远征的呼吸变得无比粗重,像是破旧的风箱在拉扯。

“刘平!!”

他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对着话筒咆哮出声。

那声音里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因为害怕希望落空而产生的颤抖。

“你……你再说一遍!这个数据,你们确定真的没搞错吗?!!”

“零点九七?!这个数据太重要了!”

“重要到足以影响国运!你知不知道?!

“你现在立刻告诉我,这个数字,你们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有没有反复核对过!!”

这不能怪他失态。

实在是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太过于重大了!

国内的焦炭产量,相比于巨大的工业需求来说,一直都是紧缺的!

是短板中的短板!

国家每年都要咬着牙,花费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进口焦炭?

就这样,还跟挤牙膏似的,每个钢厂分到的指标都少得可怜。

为了这事儿,他冯远征不知道拍了多少次桌子。

跟计委那帮管钱管物的吵了多少回架!

可现在,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

如果真的能用不到一半的焦炭,在比以前节省了不知道多少倍的时间里,造出更高品质的钢!

那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在焦炭总供应量不变的前提下,全国的钢铁总产量,可以直接翻一番!

甚至更多!

翻一番啊!!

那是一个什么概念?!

那是多少坦克!

多少大炮!

多少军舰!

多少能开垦北大荒的拖拉机啊!!

这个数字,足以让华国这条刚刚抬起头的东方巨龙,提前十年,拥有真正坚不可摧的钢铁脊梁!

这已经不是一份简单的元旦献礼了。

这他娘的是一份足以改变国家命运的滔天大功!

电话那头的刘平,被冯远征这几乎要吼破耳膜的咆哮声给吓了一跳。

但他也完完全全理解两位首长此刻的心情。

说实话,他自己刚算出这个数的时候,反应比冯将军还要不堪。

差点一屁股坐地上。

他拿着话筒,也跟着激动地吼了回去。

声音因为狂喜而完全变了调,带着浓浓的哭腔:

“报告首长!!我们确定!!我们反复确认对比过!这个数据,是真的!!”

“我算了一遍!我们厂的总工张立军算了一遍!就连支援咱们的苏国专家列夫同志,也亲自上手算了一遍!”

“我们三个人,用了同一份原始数据,算了三遍!结果一模一样!!”

“原始数据那边,我们也核对过了!”

“三个记录员同时记录,交叉复核,绝对没有问题!”

“首长!这是真的!我们真的做到了啊!!”

轰!!!

刘平这番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回答,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彻底炸碎了冯远征和钟老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

真的!

竟然是真的!!

“哈哈……哈哈哈哈!!”

冯远征猛地仰起头,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狂笑声。

那笑声里充满了无尽的狂喜和酣畅淋漓的痛快!

他笑了好一阵,笑得眼泪都从眼角飙了出来。

他猛地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旁边的办公桌上!

“砰!”的一声巨响,桌上的搪瓷缸子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好!好!!好一个曲令颐!!好一个安钢!!”

他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语无伦次地在电话室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国运!这才是真正足以影响国运的技术啊!!”

而一旁的钟老,则像是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他缓缓地坐回到椅子上,整个人都靠在了椅背上。

他摘下自己的老花镜,抬起手,用那粗糙的手背,使劲地擦了擦自己的眼睛。

镜片下,那双看了一辈子图纸和数据的眼睛,此刻已经是一片通红,水光闪烁。

他想起了曲令颐当初递交上来的那份设计图。

那个时候,他就被图纸上那个关于“喷吹煤粉技术”的大胆构想给震惊了。

用廉价的煤粉替代一部分昂贵的冶金焦,从而大幅度降低焦钢比。

这个思路,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甚至在国际上,也早就有科学家提出过类似的概念。

可是,从理论到实践,那中间隔着的是一道天堑!

尤其是那个最核心的部件——氧煤喷枪!

要在上千度的高温铁水里,同时喷射高纯度的氧气和磨得极细的煤粉,还要保证喷枪本身不被熔化,不出故障……

这其中的技术难度,简直是地狱级别的!

对材料,对加工精度,对冷却系统的要求,都高到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地步!

他当时虽然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但心里也觉得,想要一次性成功,恐怕很难。

甚至他都做好了失败几次,再慢慢改进的心理准备。

可他万万没想到!

曲令颐那个丫头,竟然……竟然就这么一次性地,把它给搞成了?!

而且,搞出来的效果,还远远超出了他最大胆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