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听听!曲工说的这是人话吗!

把技术难度降下来?

听到曲令颐这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刘厂长和张立军面面相觑。

他们见过的工程师,不管是国内的还是苏国的,哪个不是想方设法地追求更高精尖的技术?

怎么到了曲工这里,反而主动做起了减法?

他们好不容易搞的顶吹转炉技术,难道就这样要降级了吗?

曲工难道不准备喷煤工艺了?

张立军心里有点担心,他觉得,曲工是不是因为测试失败,有点受打击了,所以想找个简单点的法子绕过去?

他想问,但又不敢问,生怕打扰了曲令颐的思路。

曲令颐可没管他们怎么想,她直接坐在了旁边,铺开图纸,拿起了铅笔,开始准备画图。

她心里也在反思。

可能是由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原因,她回过头去看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技术……

总觉得差不了多少。

可是技术这东西,十年一个迭代,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末,那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她搞设计图,总想着加一点,再加一点。

多加一点相当于能少走一点弯路嘛。

可是她忽视了加工技术水平的差距,导致了这第一次失败。

这次的失败,算是给她提了个醒。

不过,她还是很乐观的。

既然现在的加工精度暂时提不上去,那就不提了呗。

工具不好使,那就改零件的设计,不要求那么严格的精度,想办法规避开。

多大点事儿。

她一边想,手里的笔就没停过,在稿纸上飞快地写写画画。

旁边的张立军大气都不敢出。

他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曲令颐的笔尖。

他看见曲令颐三下五除二,就把原来氧枪喷头设计给改了。

“张工,你看这里。”

曲令颐用笔尖点了点图纸。

“咱们的加工精度不够,内壁不够光滑,导致射流发散。那咱们干脆就不追求那么小的孔径了,把中心氧气喷口的直径,稍微增大一点。”

张立军一听,心里就有点不安。

这不就是牺牲了射流速度吗?速度慢了,穿透力不就差了?

曲令颐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

“然后,咱们把这个直筒型的入口,改成这种……带个微小喇叭口的渐缩型。”

她在图纸上,画了一个截面示意。

张立军看着那个喇叭口,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

这……这是干啥用的?

曲令颐解释道:

“这叫利用流体自身的特性。气体在进入这个喇叭口的时候,会自然形成一个收束的效果。这样一来,就算入口这一段的加工精度不足,气体流到这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修正’,把那些紊乱的流场重新稳定下来。这样,从出口喷出去的时候,射流就能相对集中稳定,不至于产生那么多没用的涡流了。”

张立军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瞪大了眼睛,盯着图纸上那个小小的喇叭口,脑子里飞快地琢磨着。

好像……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用气流自己的力量来规范气流!

这……这想法也太绝了!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张立军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他总算恢复了一点信心,连忙道:

“回头我们就测试一下。”

“那……那冷却那边怎么办呢?那个螺旋水槽的精度,咱们也还是搞不定啊……”

射流的问题解决了,可冷却跟不上,喷头还是得烧坏啊。

曲令颐叹了口气,这个确实是个麻烦。

“没办法了,螺旋槽这种精细玩意儿,暂时是搞不出来了。”

她说着,又在另一张图纸上画了起来。

“现在只能这样,咱们放弃螺旋槽,改成这种环管多孔喷淋式的冷却结构。”

“这个结构简单,做出来肯定没什么问题。”

“这样一来,加工难度直接就降下来了。缺点就是,冷却效率肯定比不上螺旋槽,会稍微牺牲一点冷却效果,但是胜在稳定,绝对不会出现局部过热的问题。”

张立军心里又是一沉。

“曲工!这可不行啊!咱们安钢现在能拿出来的最好的耐热钢,本来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刚才测试都出现形变了!您这再牺牲一点冷却……”

张立军说着,有点脸红,有点惭愧。

要是他们安钢的耐热钢效果再好一点就好了。

现在这个效果,如果再降低一点冷却效率,那喷头使用炉次还是提不上来。

那损耗同样大,也没什么分别啊!

归根结底……

这还是他们安钢的问题。

他意识到自己说话声音有点大,还在反驳曲令颐的打算,当即垂下头来。

“抱歉曲工,这是我们的问题,我们这边没能生产出效果更好的耐热钢,如果能的话……”

看着张立军那一脸焦急又愧疚的样子,曲令颐反倒笑了。

耐热钢的问题,她放在了最后。

其实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是她最不担心的。

别说之前的转盘奖励了。

她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材料课的时候,就学过不少耐热钢的配比。

这个东西,从来就不是个问题。

她放下铅笔,伸手拍了拍张立军的肩膀,用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说道:

“张工,别急嘛。”

“材料不行,咱们就换材料呗。”

“既然安钢的耐热钢不够用,那我们就顺便搞一点更耐热的合金材料出来。”

张立军:“???”

他脑子里“嗡”的一声,彻底懵了。

啥玩意儿?

顺便……搞一点……更耐热的合金材料?

听听,这是人话吗?

每一个牌号的特种钢,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失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最终成功的。

他们安钢这么多人,也就弄出来现在这种耐热钢。

怎么到了曲工嘴里,就跟去食堂打饭一样,成了“顺便”就能干的事了?

他不光懵了,旁边一直竖着耳朵听的刘厂长也懵了。

刘厂长觉得自己有点胸闷气短,瞧着曲令颐的目光都有点不对劲了。

这个姑奶奶……

又是搞拖拉机,又是搞炼钢转炉,现在连耐热钢您都要“顺便”搞一下……

让不让他们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