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牛牛要炸了
第232章 功可抵过(第二更)
小
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梁羽生小说]
燃灯与大日如来闻言,皆是将目光投向了他。“佛祖请讲。”
药师王佛遥遥望了一眼西方的灵山方向:“灵山之上,接引佛祖一向清静无为,轻易不问世事,想来是不会理会此间纷扰的。可世尊他老人家,总还是在的。”
“世尊乃我佛门如今的话事人,三界之内,大小事务,皆由他老人家做主。”
“今日这般大的变故,已是牵扯到了圣人博弈,非同小可。”
“与其我等在此处凭空揣度,胡乱猜测,倒不如遣一人,速回灵山大雷音寺,将此间情状,从头到尾,一一禀明世尊,请他老人家示下,我等在此也好有个章程,不至于乱了阵脚。”
“在此之前,我等只管在此处拖延片刻,稳住那猴头便是。”
“或与他说些道理,或与他讲些因果,总归是将时辰拖延过去,静待灵山那边的回音。”
“如此,方是万全之策。”
这番话说出来,燃灯古佛与大日如来皆是眼睛一亮。
是啊!
他们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他们在这里愁眉不展,进退两难,可灵山之上,不是还有那位真正能拿主意的么?
释迦牟尼如来佛祖!
当年那猴头大闹天宫,最后还不是被他老人家一掌压在了五行山下?
如今这局面,虽然牵扯到了圣人,更为复杂,可请世尊出来定夺,总好过他们几个在这里瞎猜。
此事由世尊来决断,那么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这因果,也担不到他们头上来。
便是日后圣人怪罪下来,也有个高个的顶着。
这当真是眼下唯一可行,也最是稳妥的法子了。
“善哉,善哉!”燃灯古佛那张愁苦的脸上,终于见了些许松动,他对着药师王佛微微颔首,“此法甚好。我等在此处拖延,一来可等世尊法旨,二来也可看看,那位截教的圣人,究竟还有何后手。”
“一举两得,稳妥之至。”
大日如来亦是点头称是:“正是此理!那便速速遣人回报灵山,我等在此,先去会一会那猴头,与他分说分说!”
计议已定,三人心中那块悬着的巨石,总算是落了半边。
虽然不知前路如何,可终归是有了个方向,不至于像那没头的苍蝇一般,在此处干耗着,丢人现眼了。
彼此间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色,那先前眉宇间的愁云惨雾,竟也散去了几分,复又端起了那份属于佛门大能的从容与镇定。
只见燃灯古佛往前走了两步,立于众人之前。
他那张素来愁苦的面容上,此刻竟挂上了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对着天庭众仙官与那边的孙悟空遥遥合十一礼,口宣佛号:
“阿弥陀佛。诸位仙友,还有大圣,方才我等商议许久,亦觉得此事这般僵持下去,终非了局。”
他这话一出,众人精神皆是一振,目光齐刷刷地汇聚过来。
连孙悟空那烦躁不堪的神情,也稍稍收敛了些,竖起了耳朵。
只听燃灯古佛继续言道:“陆凡此子,触犯天条,罪孽深重,本该依律严惩,以儆效尤。”
“此乃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本也无可争议。”
这话头一起,天庭众仙便心中暗道,来了,这还是要说车轱辘话,不肯让步。
孙悟空更是将金箍棒往肩上一扛,嘴角一撇,已是准备开口讥讽了。
谁知燃灯话锋一转,柔和了下来。
“然,我佛门亦讲究一个‘慈悲为怀’。”
“方才观诸位仙友神情,又见大圣这般为故人奔走,想来诸位心中,对此子亦有不忍之处。”
“天庭乃三界枢纽,诸位同道之心,便是天心。”
“我佛门虽在西牛贺州,却也当体察天心,顺应人情,不可一味固执己见。”
这番话说得是何等漂亮!
既全了天庭的颜面,又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通情达理的位置上,倒好似先前那咄咄逼人,非要置陆凡于死地的不是他们一般。
众仙官听了,心中更是画魂儿,暗道这佛门今日是转了性了不成?
前一刻还寸步不让,怎么这会儿倒肯松口了?
这里头若说没有圈套,怕是三岁的孩童也不信。
可面上却不好表露,只得一个个肃容静听,看他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燃灯古佛将众人神情尽收眼底,心中自有计较,接着说道:“先前我等以三生镜照看此子过往,所见者,皆是杀伐罪孽。”
“故而才有先前那般定论。”
“可如今想来,或有偏颇。”
“一人之功过,岂能只观其一,不及其二?”
“我佛门常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看的便是一念之间的善。”
“此子虽有杀孽,焉知他便没有积累功德之时?”
“这样罢,既然先前只看了他的过,未免有失公允,不如我等便再动用一次三生镜。”
“这一次,我们不看他的罪,只看他的功。”
“倘若......倘若他功德浩瀚,足以抵清那身上的杀孽,那我佛门也非是不讲道理之辈,愿意就此让步,放他离去,了结此间因果。”
“不知诸位仙友与大圣,以为此法如何?”
这话一出口,南天门外,又是一片死寂。
好一个功可抵过!
说得是何等大度,何等慈悲!
可这其中的门道,稍有心机者,一转念便能品出不对味来。
功是功,过是过,一码归一码,自古便是天条铁律。
何时听过杀人放火的罪过,能用些许功德来抵消的?
若真如此,那天规戒律岂不成了摆设?
今日杀了人,明日去救济几个凡人,便能功过相抵,天下岂不大乱?
这道理,佛门会不懂?
他们自然是懂的。
之所以这般说,不过是寻了个由头罢了。
燃灯心中早已打定了主意,这不过是拖延之计。
无论那镜中照出什么来,是漫天功德金光也好,是救世济民的伟业也罢,最后这定夺的权力,不还在他们佛门手中?
他们若说抵得,那便抵得。
他们若说抵不得,纵然是天大的功德,也抵不得。
这其中的分寸拿捏,全凭他们一张嘴。
这番做作,一则可将时辰拖延下去,静待灵山那边的示下;二则又可在三界众仙神面前,做足了我佛门宽宏大量的姿态,便是最后依旧要惩处陆凡,那也是他功不抵过,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当真是个滴水不漏的阳谋。
天庭的众仙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面面相觑,皆是人精,哪里会不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可明白归明白,他们又能如何?
佛门已然让步了,他们若是不接,倒是天庭这边小家子气,不识抬举了。
可若是接了,这主动权便又回到了佛门手中。
一时间,众仙官皆是左右为难,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了凌霄宝殿的方向。
那里一片静默,玉帝陛下显然是不打算就此事发表任何意见,将这难题,又原封不动地抛了回来。
众仙官心中叫苦不迭。
玉帝不开口,他们谁敢做这个主?
这南天门外,官职最高的,也不过是些部司主官,论及这等牵扯圣人博弈的大事,他们的话,与凡间的屁也差不了多少。
于是乎,这无数道目光,便很自然地,从仙官身上,又挪到了那斩仙台的另一侧。
那里站着的三位,才是眼下真正能拿主意的人。
孙悟空,杨戬,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