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明兰有孕,再背个骂名
赵晗眨了眨眼,又见小桃和丹橘二人眉眼弯弯,正抿唇偷偷的笑著,心中已然明了。
「朕最近时常宠幸你,这事儿——对腹中胎儿有没有什么影响?」
明兰闻言,忙不迭轻轻摇头,小声道:「太医说了,胎像尚稳,并无不妥。」
「那就好,那就好。「
赵晗顿时松了一口气,轻轻将她揽入怀中,笑呵呵道:「今后无论想吃些什么,朕都给你寻来。」
「就是把樊楼的厨子召进宫来专门伺候你都行。」
明兰抬眸看向赵晗,黝黑的眼眸里满是娇憨的笑意,撅起小嘴,脸颊圆润俏皮。
「官家这话说的,好像臣妾很贪吃一样,若是传出,只怕得被人笑话死,哪有嫔妃这样行事的。」
「况且官家又不是头回做父亲,怎么瞧著这般兴?」
赵晗朗声一笑,抬起她的下巴,在粉嫩的唇上重重一吻。
一旁小桃丹橘见状,交换了个眼神后连忙低下头,直到明兰面露霞红,身体绵软,赵晗才念念不舍的将她放开。
「这是朕与你的第一个孩子,意义自然不同。」
「皇考嗣不昌,直是头憾事,朕今已有三子。」
「不瞒你说,将来周的疆必定越来越辽阔,朕的嗣自然也是越多越好。「
明兰眸光轻动,寻常人家尚且盼著子嗣昌盛,何况是皇室,她温声道:「自妾入宫,就深得官家宠爱。」
「眼下臣妾有孕在身,不便伺候,官家也可趁此时机多去宠幸其他嫔妃,多多开枝散叶。」
「前几日嫣然姐姐还和臣妾提及余老太太,她几次修书送来,问嫣然姐姐是否有了身孕。」
赵晗点了点头,抬手在她脸上轻轻摩望著。
「说的是,嫣然打养在他们身边,情谊亲厚,眼下自然盼著能早日见到外孙。」
「朕先陪陪你,明儿再去她那里。」
明兰当即抿唇一笑,「好!一言为定!」
翌日,魏国公府,寿安堂内,檀香袅袅。
老太太手持银勺,轻轻搅动著案几上的参汤,面色红润,带著一抹前所未有的喜悦。
明兰清楚盛老太太和卫恕意都一直盼著她能早日诞下皇嗣。
因此,今日一早,便遣小桃亲自出宫报喜。
房妈妈在一旁,温声道:「老太太这下可算彻底放了?」「明丫头打八岁就来我身边,乖巧听话,心境通透,从不与人争长论短,抢风头。「
说话间,老太太不由得想起明兰刚来寿安堂时的模样。
她清楚明兰在卫恕意身边一直过的很清苦。
可那时候盛府的中馈由林噙霜把持著,盛纮偏宠妾室,是非不分,颇有盛怀远当年那股糊涂劲。
盛纮又是她亲自教养的,属实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也能一脉相承,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王若弗还动不动就要闹上一场,弄的家宅不宁,鸡飞狗跳。
她一直都是不愿意参与后宅纷争的,还有林噙霜这个养歪了的例子在前。
刚把明兰接过来时,心里其实也有几分担忧。
生怕自己一把年纪再养出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重蹈覆辙,晚年也不得安宁。
可日子一久,她才发现,明兰和林噙霜天差地别,懂分寸,知进退,更是重新激起她对生活的希望。
扬州那场病能很快痊愈,全靠明兰陪伴在左右。
「六姑娘是个有福分的,谁人不知她颇受圣宠,此番若能一举诞下个皇子,那才算圆满呢。」房妈妈笑眯眯的说著。
老太太斜睨了她一眼,捧起参汤,浅浅饮了一口。
「能得官家看重,也是她自己的造化。」
「我只盼著明儿这胎能顺顺利利,无论是皇子还是公主,平安康健便是最好。」
房妈妈连连称是,继而话锋一转道:「听说永昌伯爵府梁伯爷的身体打年底起就不大好,现下已是时日无多了。」
老太太闻言,搁下汤碗,语气中带著几分感慨。
「想当年梁伯爷也是个意气风发、何等潇洒体面的人物,他若去了,家中必定还得乱一场。」
「嫡出一脉将来没有爵位罩著,两个哥儿的能力又都不出众,纵使有万贯家财,将来也不见得能守住。」
「四丫头当初的如意算盘,只怕要彻底落空了。」
房妈妈眉头微拧起,略有些惋惜,「四姑娘向来,事事都要争个先。」
「现在谁不知梁六郎后宅有个叫春珂的小娘,偏她也没个嫡子傍身,将来日子只怕是不好过啊。」
老太太摇了摇头,她一直都觉得墨兰原本是个好孩子,琴棋书画、吟诗作赋样样出色。
可惜有个林噙霜这样的生母,日日在她耳边灌输些争宠夺利的念头。
若是像别人家那样,庶出子女全都放在大娘子身边教养,绝不会有当初的事情。王若弗虽不大聪明,有时还会犯些糊涂,但心地是极好的,从不会使些弯弯绕绕的手段。
她教养出的子女,华兰稳重识大体,长柏正直有担当。
如兰比起她二人虽说是差了些,但没有半分坏心眼,对身边人掏心掏肺,从不藏私,都是拿得出手的好孩子。
「种什么因便得什么果,四丫头是意孤把路给绝了。」
「到梁家后原该拿著大娘子身份好好经营才是,非得效仿林噙霜,自降身份跑去和妾室打擂台,糊涂至极。「
房妈妈轻叹一声,「老太太说的是。」
武襄伯爵府,后院花厅内。
小桃说完明兰有孕一事后,笑呵呵的看著卫恕意和小蝶。
蝶挽起她的手,神色郑重的嘱咐道:「你可得照顾好娘娘,别只顾著吃。」
「事事都要仔细,夜里起夜要多留心,饮食上更得盯紧了,要是有半点不适,需第一时间请太医,可千万别耽搁。「
「我全知道的,放心吧!」小桃憨憨一笑。
「好在丹橘是个仔细的,如果只有你在娘娘身边,我和娘子都不会放心。,小蝶说罢,抬手在她脑门上轻轻一点。
卫恕意重返卫氏门庭,自不能再以小娘相称,如今卫家上下乃至外人都称她为卫娘子o
「小桃比起往日也是稳重许多了,好好照顾著明儿,你和丹橘是她最贴心的人。」卫恕意面带笑意,满眼欣慰的说著。
「嗯!」
「时辰不早了,娘娘还让我顺道去半遮面捎些点心回宫呢。」小桃说罢,迈著轻快的步伐从卫家离开。
洪武七年,转眼已经六月中旬。
南疆诸事有卫凌等官员以及三万禁军在,一切安稳。
亲眼见识过火器的威力,原本交趾贵族以及部族首领们自然胡乱生事。
况且归顺大周,他们只需上缴部分赋税,交出私兵的管辖权。
应有的田产、族内管理权等核心利益并未减少多少,更没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
如此一来,他们既没有抗衡的底气,选择叛乱又得不到什么好处,不如好好收心,配合官府打理地方事务。
盛长枫早在两个月前便返回京城,在宥阳的那段时日,的确让他长了不少见识。
三房一脉的行事风格,实在让他叹为观止,也就盛长梁还算好些,没有到恬不知耻的程度。
今日,皇宫,文华殿内。
金色的晨光透过雕花木窗洒落一地碎金,御案上整齐摆放著数沓奏疏。申时其、韩章、王安石、顾廷烨等几名朝中重臣皆在此处。
其中顾廷烨已经任知枢密院事,上一个破例入枢密院的武将还是狄青,可惜被一众文官疯狂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五花八门,什么出身低微,太受士兵拥戴,恐生变心。
狄青在家中烧纸钱祭奠先祖,被曲解成狄家宅院夜间有奇光出现,硬是把他后梁太祖朱温联系到一起。
传言朱温篡位之前,朱家的院子发光整整一年有余。
甚至还宣扬狄青家中的狗长出一对龙角,天象恶变,祸乱将起,狄青要造反。
在巨大压力下,仁宗不得不罢黜狄青,命他出任陈州,不久后,狄青便郁郁而终。
虽说眼下仍旧有些文官对顾廷烨入枢密院一事不服气。
可他们抨击顾廷烨的理由也就是幼时顽劣,寻花问柳,口无遮拦等一些无关痛痒的旧事。
毕竟顾廷烨是从进士榜单上被除名的,还有个正经举人的功名在,又屡次立下战功,与赵晗还曾称兄道弟过。
御座上方,赵晗身著绯色常服,神色从容的看向殿内众人。
「朕召诸位爱卿前来,是想议一议核查兵籍一事。」
「各路大军中,吃空饷、喝兵血想必诸位早就有所耳闻。」
赵晗幽幽说著,这些其实早就成为上下默认的事情。
大周军队组成为禁军、厢军、乡兵、蕃兵等,各有独立的兵籍。
禁军由从各地挑选来的精锐士兵组成,地方的厢军多是些禁军筛选后剩余老弱以及一些从民间徵调的壮丁。
负责修路筑城,运送粮草,维护地方治安等杂活,乡兵就是民兵,按户籍抽选,农闲时进行简单军事训练,仅在本地遭遇战乱或者出现盗匪时才临时集结,战事结束后就解散归农。
蕃兵由少数民族部落组成,多为熟悉本地地形、擅长骑射的蕃人,部署在西北与西南一带。
太祖打理推行募兵制,一旦通过考核被招募入伍,就等于找到一个铁饭碗,至少可以服役到六十岁起步。
士兵每月除应有的饷银,以及粮食、春冬衣装等。
还推行养兵之策,每到灾荒年份,就把流民、饥民、犯人招募为兵。
虽说暂时解决掉不稳定因素,但也导致军队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还有一些其他的操作。
总之冗兵一事,论源头,在太祖身上。
王安石目光一凝,率先道:「禀官家,臣多年前在外任上时便曾提议此事,臣以为,早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查兵籍一事,臣愿主动请缨。「站在一旁的顾廷烨心中默默权衡一番后,跟著拱手道:「臣也愿领此事。」
大周如今的军营除开新组建的骁骑营和神机营外,足有一千七百多个。
其中汴京附近的核心大营有五百多个,其余分散在各路。
赵晗轻轻点头,王安石对革除积弊坚定不已,顾氏一族又在军中颇有威望,他二人领此事的确颇为合适。
想要对冗兵下手,核查兵籍乃第一步。
「官家,臣想举荐一人。」王安石挺直脊背,轻声说道。
「说吧。」
王安石朗声道:「集贤殿校理,中书检正章惇!」
「两年前李承之李大人先向臣举荐此人,此人对新政颇有见解,品性刚正,臣以为,可堪大用。」
赵晗细细思索一番,对于章惇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
「能得王爱卿举荐,想来不俗,核查兵籍一事,就著他从旁协助。」
「臣遵旨。」王安拱礼。
片刻后,赵晗轻叹一声,抬手拧了拧眉心。
「核查兵籍既要辨清名册虚实,也要想办法应对各地将领的抵触,绝非一件容易办成的事情。」
顾廷烨眼珠子滴溜一转,抬眸看向赵晗,脸上挂著一抹坏笑。
「官家,臣以为直接打著清查冗兵的名号,大张旗鼓去核查多半不通。」
「不如和他们玩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以褒奖将士,核实军功赏赐为由,派遣钦差前往各营,各级将领们为领赏赐必定积极上报,详细至极。」
「拿到名册后,再出其不意,对照名册当场点兵,到时候空额和冒名的猫腻一抓一个准,他们连狡辩的机会都不会有。「
不等赵晗开口,韩章扭头看他,拧眉道:「镇国公计策倒是妙,可未免太过—」
盛长柏盘算一番后,也向他投去认为此计不怎么妥帖的目光。
顾廷烨倒是大手一挥,「韩大人不必担忧,若有骂名,我顾廷烨一力承担,左右再被人骂一阵子罢了。」
「有仲怀此言,朕准了!」
说罢,赵晗站起身,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事成后,朕必定多多弥补于你。」
顾廷烨咧嘴一笑,「臣可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