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会犹豫,说明三观是正的
特别是见过那幅卷轴之后,每每去想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的时候,雾刃和雾隐两人就会不自觉的去猜测阁主收养他们的目的。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慢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更何况,一路上还有林弋三个人跟着感慨,时不时用一种怜悯同情又复杂的眼神看他们。
时间拖的越久,这份疑虑就越重。
接下来两人不再多言多语,一个劲的闷头赶路,沿途再遇到不平之事也没心思管了,恨不得一步瞬移到苍影阁。
还得出动林弋潜入衙门翻证据,又在途经府衙时把翻到的证据扔进府衙内。
修行之人,有的是办法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当着官兵面敲伸冤鼓。
雾刃两人等着回去,催促道。
“整个大禹国大大小小的官员多了去,作奸犯科徇私枉法的贪官又何止一个两个,总不可能见一个管一个吧?”
宋铮当然知道这些事原本不该他们管,碰巧路过而已,顺手就干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也算是积德吗?
“急什么?你们都出来一两个月了,差这一天两天的?他要是想告诉你们实情,你们什么时候回去都能听到。
他要是不想告诉你们,就是现在瞬移过去,也未必能听到想听的。”
听着衙门口官兵惊慌失措的声音,林弋一手牵马,啃着路上顺手买的肉包子,随口附和。
“是啊,他要是不想告诉你们,回去也见不着人。哪个杀手阁的阁规第一条是强调世上没有鬼的?我听着都新鲜。
没有鬼逢年过节上什么坟?没有鬼过什么中元节?皇帝还带头祭祖求祖宗保佑呢,他祭的还能是活祖宗?”
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都是屁话。
逢年过节烧香烛纸钱金银元宝的时候,难道不是抱着希望死去的人能收到的想法?
还是说只是做做样子,人死了烧点纸上几炷香慰藉一下活人心灵的空虚?
皇上带头干这种事难不成是做给天下百姓看的?他想告诉天下百姓作为皇帝,他其实心里很空虚?
那皇城外的皇觉寺和那什么道观观存在的作用是?
内心吐槽,林弋突然好奇地看向两人。“百姓都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种话屁话你们是怎么当成圣旨一样信了十几年的?”
雾刃和雾隐不说话,只是脚步慢了一些。
因为什么?自然是信任。
他们的命是阁主救下的,又将他们一一养大,花费无数心思培养成一个个身怀本事的杀手,却也从未逼着他们去做不想做的事,接不想接的任务。
这样一个于他们亦父亦师的人,因为信任,所以哪怕有时候他们心里存在疑虑,也不想过多探究。
雾刃自是也知道为什么宋铮防着他们的原因,因为即便事实不是如他们所想的那般,他们可能,也无法反过来去朝将他们养大的人动手。
急迫回去,只是想知道一个真相。
这个真相如何,说实话,他们都还有些没准备好去听。
宋铮自然能猜到他们的心思,这也是她把卷轴给他们看的原因,算是一种试探。
他们会犹豫,而不是坚定作为苍影阁杀手的立场,至少说明三观是正的。
距离皇城还有不到一天的路程,三人出游般欣赏沿途风景的热情,和雾刃两人沉重的心情,凝重的脸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越是接近皇城,两人越是沉默,似是一种无形的压迫感笼罩着,近乡情怯,只有怯。
不同于他们三人快马加鞭,一路疾驰,宋子安和一觉道长一伙人走得并不快。
宋子安清楚的很,从他们走出梧桐县那一刻起,暗中就多了好几双盯着他们的眼睛,所以路上一直很谨慎。
齐长月被追杀了一路,而一觉道长师徒仨人却能安然无恙到达梧桐县,暗中应该有太子的人一路相护。
邪修也一直盯着梧桐县的情况,跟着他们的自然也有邪修,或许其中还有皇上派来的人。
明知暗中有人跟着,需得一直警醒。
宋子安一路上都在犹豫,是坚定的站太子和一觉道长一起到皇城,还是趁乱消失,他们自己悄悄去皇城。
妹妹说过,宋家人身上的气息已经被黑无常从生死簿上隐去了,他要藏容易的很。他身上也带有能隐匿气息的符和之人,是妹妹和林师兄走前留下的,隐匿一个齐长月绰绰有余。
他不确定太子的实力,比起太子想招揽人,他更知道宋家后代对邪修意味着什么。
多一个他和齐长月,太子的人能不能安全护送他们到皇城?不过宋子安也想看看对方招揽的是不是都是一觉道长这种弄虚作假的能人异士,若真如此,也就说明这场争夺中太子已经被淘汰了。
他如今还能蹦跶,是因为对某些人来说还有点牵制的作用。
齐长月自小习武,对暗中的窥探也敏感的很,无意的商谈下,他们决定先按兵不动。
赶路的同时,两人一路注意着周围环境,以防发现不对劲能第一时间跑路。
不过,驾马走了好几日,路上仍旧风平浪静。
暗中的人一直没有出手,甚至那种被监视的感觉也渐渐淡了去。
这让宋子安一时间有些吃不准,对方是没打算对他们动手,还是被什么绊住了。
其实他还是有些担心的,邪修尚且能对付,他怕会遇到魔物。
之前在鹿鸣镇上遇到的那幅画就是前车之鉴,画中的东西并不好对付。不知道那些邪修到底想干什么,但有一就有二,妹妹也听地府的人说过,那种画不止一幅。
但他又心知,不可能一辈子躲在梧桐县里。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们在成长的时候,对方一样在成长。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遇到,结果也不一样。
不同于他和齐长月的小心翼翼,出了梧桐县后,一觉道长整个人都跟活了过来般,时不时与宋子安说一些太子丰功伟绩。
话里话外全是他愿意投靠太子有多明智,前途有多光明。
顺带憧憬一下太子继位后,他们这些有功之臣届时该是何等的地位。
师徒三人一脸小人得志的表情,完全感知不到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危险。
宋子安和齐长月眼神淡淡的,一句没往心里去。
上位者惯会造势,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百姓看到的只是上位者想让他们看到的,没什么稀奇的。
那些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品性,往往才是最真实的。
“我劝你还是先活着到皇城,再说这些话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