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狐狸坡,九尾庙
而九尾狐妖会成为鹿鸣镇的压阵者,缘由还得从近千年前说起。
当时的狐妖只有四条尾巴,正逢乱世,被逼离开修炼之处。而妖存兽性,出山后狐妖只仅凭喜好和本能生存,沾了不少杀戮,其中不乏无辜之人。
后来为躲避天劫,栖息于一处幽静的土坡之上。
土坡下是一处村落,敌军来袭击之际,百姓慌不择路求到狐狸洞前求庇护,狐妖不胜烦扰出手。
百姓却在暂时的安稳后,受术士迷惑将狐妖给供了出去,狐妖怒极,杀了术士后拖着重伤之身寻到村中。正欲大开杀戒,一位将军带兵路过。
眼见百姓有难,操剑阻拦。
一个要杀,一个要护。
狐妖受伤太重,被打的节节败退,命悬一线时逃进狐狸洞,将军打开术士留下的阵法将之困住。
伤敌八百,自亏一半,与妖缠斗,那将军也伤得不轻。
后来得知狐妖的大开杀戒的缘由,自知理亏,却不敢也没能力打开结界放狐妖出来。
村里养伤半月,将军日日前去狐狸洞前赔罪,替他,也替那些百姓。
狐妖有没有原谅不知道,半月后将军被急召离去,再见已过三年。
他浴血而来,死在建庙的第二日。
狐妖受百姓香火,天劫渐缓,一百年后,她修出了第五条尾巴。
彼时,将军是上京赶考的学子。
又一百年,狐妖修出了第六条尾巴,那时,将军是富商的庶子。
再一百年,狐妖修出了第七条尾巴,那时的将军是落魄的贵族子弟。
修出第八条尾巴,将军是个六品小官。
待狐妖修出九尾之时,将军便是傅家精心培养出来的家主。
始于第一世,终于第六世。
九幽万象阵下,再无可轮回之魂。
小庙成从八尾庙改名九尾庙,自此,困住了一只千年大妖。
“一条尾巴一百年,这么说来,那只狐狸至今为止,已经活了一千五百年往上了?”
鹿鸣镇外的茶摊后,宋铮和鬼差蹲在阴暗处,暗搓搓盯着展开的卷轴,鬼差点头。
“这是陆城隍从妖冥司调来的消息,应该是这样没错。那只狐妖原本手上杀孽太多,几百年前就该天劫将至,因此早早就被豹尾阴帅盯上了。
后来受了百年香火,也积攒了些功德,这天劫就没落下来。
再后来她为救那位傅家先祖将内丹一分为二,为护苍生折损了大半修为,也是功过相抵。就是有天劫,也是待她将内丹修全之际。
天劫要是过去,就是天道认可的九尾天狐了。”同样,要是过不去,修为全消从头来过都是轻的,天劫之下魂飞魄散的妖物根本不足为奇。
宋铮感叹,情之一字,困尽天下万物,人是,妖亦是。
还有宋家那位小祖宗,同样是为情逗留。
再说傅家,当年的傅家先祖叫傅允城。
他给后人留下的是一把剑,是第一世时那位将军所留。
本就不是寻常剑,又历经几世。
不管是当初的傅家先祖,还是如今的傅家都是寻常人,傅家先祖会的东西,都是狐妖一手教出来的。
几百年前,傅家先祖才可持剑与魔一战。
弄清九尾狐和傅家以及九幽万象阵的关系后,宋铮的第一反应是,如果傅家先祖让后人来鹿鸣镇找的就是那把剑,那傅元骏想带着剑离开,难。
花空心思寻了一世又一世的人,还愿意分出一半内丹,可见感情之深。
那把剑算是贯彻将军第一世到最后一世的随身之物,让九尾狐交出去,怕是不可能。
宋铮摸了摸下巴,问鬼差。
“依你看,那把剑如今在哪?”
鬼差摇头,他才死了几十年,哪知道这个?
“那依你看,宋子安他们在哪?”
鬼差再次摇头,惨白的鬼手往远处的矮山头指了指,阴沉沉道。
“翻过前面山头就是九尾狐栖息的狐狸坡,穿过九尾狐布下的结界就能看到九尾庙,人是狐妖带走的,你去问她。
我已按城隍的吩咐将你送到这里,剩下的路你自己慢慢摸索吧。”
“等——”
鬼差话说的很快,走的也快,几乎话音一落就晃身没了踪影,剩宋铮一人蹲在原地干瞪眼。
不是,送佛送到西,好歹看着她安然无恙的进结界,再安然无恙出来再走啊?
一千五百多年的大妖,即使没了一半内丹,也不是一般人能招惹的。
宋铮很庆幸在画中时没对狐狸动手,当时哪怕挨一爪子,魂体都得露洞。
妖冥司盯上人家是想等人家死了好带去地府,除此之外,地府跟那只九尾狐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交情。不然在画中地府鬼差现身的时候,狐妖也不会一句招呼不打就把人带走。
宋铮将卷轴又从头到尾过了一遍,卷起来塞进拘魂牌。
她起身,慢慢悠悠的朝狐狸坡走,琢磨着一会到结界外该怎么说。
直接开口要宋子安?嘶,万一二话不说,真给她了怎么办?
她这趟是要带宋子安回家,也不是只带宋子安回家。
目前邪修要打开阵法的办法有两个,一是让五处压阵者离开阵眼,二是抓当年献祭之人的后代再次献祭。
只要压阵者不动,邪修抓不到献祭的人,九幽万象阵就不会出现太严重的问题。
前有魇魔出现,如果是余家叛变,那阵法或许已经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
邪修在到处抓人,他们没被逼急眼,说明还没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宋铮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在九幽阵彻底出问题前将搞事的人清理干净。
但想反击,得有反击的力量。
压阵的不能离开,那就只能由与他们有关的人去做。
这些事不可能靠她自己,这趟傅元骏她也得带走。
那把剑如果真是傅家先祖庇护后人的,那也得暂时让傅元骏带走才行,他们总得有自保的能力。
宋铮打算鹿鸣镇事了就去九霄山看看,顺便打听打听现在的余家到底到底什么情况。
稳住余家,应该就能暂时让局面稳定下来。
再不济,就把五家的后人聚一起藏起来。
————————
————————
____
【补上】
上土坡前,宋铮挣扎了又挣扎,在心里做了好几种设想。
说明来意后被为难,然后被挡在结界外。
说明来意后没被为难,但是被挡在结界外。
说明来意后对方不搭理她,把宋子安扔了出来。
说明来意后对方出手震慑,嘲讽一番,然后把宋子安扔了出来。
她甚至想好了发生以上几种情况对应之法,没别的,就是厚着脸皮求。
理是没法讲的,更不能动手,虽然没了一半的内丹,但几百年过去,应该不妨碍她比宋家小祖宗还厉害。
只有求,求到她放剑放人为止。
可宋铮怎么都没想到自己是被当成客人请进去的,给她带路的是一只火红狐狸,两条尾巴。
见面后冲她微一点头,眸中神情清冷,似乎对她的到来并不意外。问了两句没被搭理,宋铮想到两条尾巴的狐狸可能说不了话,悻悻地闭嘴,安静跟着狐狸身后走。
结界中灵气很足,进来后是个无人的村子,处处倒塌,破败不堪。
村子四周雾气缭绕,地上一层厚厚的枯叶,没看到九尾狐,也没看到狐狸洞,只有一座四方小庙孤零零伫立在村子尽头。
靠近后,宋铮顺着庙门,一眼就看到了庙里躺尸的四个人。
将她领过来后红狐狸便离开了,反应过来,宋铮急急冲它的背影喊了一声。
“请问,瑶华前辈——”
狐妖本无名,瑶华,是那位将军取的名。
宋铮本想想问九尾狐的在哪,到了人家地盘,不管是拜山头,还是出于礼貌打个招呼都有必要。
可惜红狐狸没回身,往草丛里一窜就没了踪影,倒是惊动了庙里的宋子安四人。
又被困了半日,石野和傅元骏都快奄奄一息了,听到有人说话还以为是幻觉。
宋子安和林弋两人稍微好些,毕竟以前修炼也有一天一夜不吃东西的时候。
听到外面有动静,两人齐齐坐起身往外看去,见庙外站着的是宋铮,顿时愣住。
林弋用力揉了揉眼,确定不是幻觉后,不可置信。
“宋姑娘?你怎么来了?”
宋铮侧过身,表情轻飘飘的,讲真,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进来了,她也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走近了些,她先是打量了一下九尾庙,才将视线落在他们身上。
“我找宋子安,顺便也找你们。”
闻言,林弋一拍宋子安一侧肩膀,满心激动。
“我说什么来着?你姓宋,宋姑娘也姓宋,知道你有难一定会来救你的,这不就来了!”
宋子安也很意外,先前林弋说宋铮会不会来救他们的时候,他还觉得不可能,没想到她真来了。
“宋姑娘,你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
“这里是鹿鸣镇,瑶华前辈,也就是带你们离开画中世界那只九尾狐的镇守之地,知道她的身份后我就找过来了。”
“瑶华?那只九尾狐,居然还有名字?”
“那咋了? ”
宋铮让他们说话放尊重点,她没资格替千百年前被狐妖害了的无辜之人原谅,但以她如今的立场看来,不管狐妖出世造下多少杀孽,她都止在了救下苍生的时候。
当初九尾狐分出一半内丹的初衷是救傅家先祖,但傅家先祖也是为了救百姓于水火,那是他们两个的功德。
除却那些,她愿意镇守此地,也是实打实的护了苍生几百年。看到庙中供着的石像,宋铮想也没想的进了庙。等林弋和宋子安从她话中回神,想出声阻止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两人这才意识到她是阴身,林弋急急道。
“宋姑娘,这庙有结界,进来就出不去了!”
宋铮一顿,宋子安出声解释。
“我们从画中出来后,就被那只前辈困在了此处,她说只有破开结界,才愿意放我们出去。”
两人将被带出来后发生都说了一遍,也交代了他们这两日试了无数办法都出不去,尝试着给外面传消息也失败了。
好不容易看到除他们以外的人,想到宋铮能召鬼差,还以为能得救,没想到她就这么进来了。
“宋姑娘是阴身,可能不受结界影响也说不定。”
能进来,或许也能出去。
听两人的话,宋铮往门口看了看,但没有尝试往出去。
而是先去了供桌边,拿出一炷香用阴火点上。然后扫去香炉中的蜘蛛网,将香插了进去,虔诚道。
“多谢瑶华前辈让晚辈进村,也多谢方才的红狐前辈引路。”
地上还躺着的傅元骏和石野本来都没力气了,连说话的欲望都没有。见宋铮凭空拿出一炷香,眼神一亮,突然就垂死病中惊坐起了。
石野颤巍巍伸着胳膊,人不瘦,却有种脸颊凹陷感,一副进气多出气少的模样。
“宋....姑娘....你有.....吃的吗?”
吃的?
宋铮转过身看着他们,手下意识往身上摸了摸.
然后想起,拘魂牌装不了阳间东西,更别说是吃的,香烛黄纸还是从地府带上来的。再说她现在是阴身,又不用吃东西,带吃的没用。
于是,在石野和傅元骏期待的目光中,她手一摊。
“没,我是阴身来的,身上只香烛纸钱,要不给你们来一把?”
听到她的话,两人眼中的光渐渐熄灭,神情木然的又慢慢躺了回去,可怜无助的默默流泪。
“少主....你还能....坚持吗?”
傅元骏不说话,不能坚持又怎么样,他又不能吃人肉。
从画中回魂后就被困在这里,宋铮简单琢磨了一下就知道这两人怎么会成这样。
普通人长时间魂魄离体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回魂后虚弱是正常的,还两三天滴水未沾,能撑到现在够不容易的。
可来时也没想到他们还会面临被饿死的风险,真没想起来带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