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 章:下聘
家家户户的烟囱升起炊烟,地里还有一部分人在干活。
有人骑马进村,直奔宋家。
铁子守着大门数蚂蚁,听到马蹄声抬头,见是认识的连忙起身。
是砚台来了,被请进去后,砚台对着吴夏莲和宋天成一鞠躬。
“宋叔,婶子,我家夫人和少爷后日登门下聘,少爷遣我亲自来告知。”
说完,砚台从怀里掏出文书和礼单,恭敬的双手递给宋天成。
宋天成看过文书,又缓缓展开礼,仔细看了一遍。
聘金是白银两万两,金银首饰有金质头面一套,赤金缠丝衔珠镯一对, 玛瑙珠串一盒,翡翠雕牡丹如意簪一双,白玉雕并蒂莲摆件一尊。
聘礼有云栖县城内的三进院落一间,铺面东西市各一间,城郊良田二十亩,陈年女儿红五十坛,茶饼三十匣。
还有云锦十六匹,纱绸十六匹,胭脂色狐裘大氅两件。
以及一些文房雅物,牲畜牛马,食物帖盒等等。
宋玉芙和张霁岳的事,从被家里知道后,两方便开始私下张罗。
这将近两个月时间,都是张家请的媒人在两边奔走,纳采,问名,纳吉,一套流程走下来,也到了要正式下聘过大礼的时候。
晚上宋玉芙回来,吃过饭后宋天成把人叫到二院正厅,其他人除了孩子也都在。
宋天成看着女儿说,“这些聘礼到时候都给你当成嫁妆带过去,还有这两日你就别去铺子里了,在家里准备一下。”
宋玉芙一张脸红到耳后根,抿唇点了点头。
自从两家开始议亲,她和张霁岳就没再见过面,不过砚台还是隔几日就给她送各种东西。
她以前都不知道,那位看着整天就知道傻乐的少爷,还挺会讨女孩欢心。
礼书在全家人手上传看了一遍,到宋凛手上时,他直接给了姜念初。
村里人成婚一向比较简略,姜念初也是第一次见识如此详细讲究的议亲步骤,好奇的将礼单仔细看了一遍。
然后一家人又商量了一下回礼,以及宋玉芙嫁妆的问题,直到前院来人说李遇他们过来了,才散去。
几人依旧是在三院的亭子里说话,宋凛多点了几盏灯,将院子照的十分亮堂。
又让听雪上了茶水点心和水果,就让她回后院休息去了。
“师兄,我们前不久才听说永安王大军打到京都城外了,你们现在回来,京都城是已经破城了吗?”
等院子里只剩下他们几人,姜念初直接就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没有,不过破城是早晚的事。 ”
李遇放下茶杯说,“自季容华失踪镇北军兵败后,各地藩王和驻军都不敢轻举妄动了,都说季容华是被永安王宰了。”
“后来王爷在朝廷下旨救驾之前,先派人前往各地游说藩王,说出起兵的真相,让他们出兵助他攻入皇城清君侧。”
“王爷猜到不会有人出兵助他,想要的也不是求援,是把水搅浑,给那些人一个不尊圣旨的由头。”
“果然,那些人都按兵不动了,云骁军一路打到京都城外。”
“我们是负责清剿叛军的。” 庞小龙接话,“不过大军那边的消息也知道,其实开春后云骁军就已经兵临城下了。”
“只不过温贼虽然孤立无援,京都城却易守难攻,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大军准备攻城时,他们竟然推了一帮手无寸铁的百姓上城楼抵挡。”
“王爷也不想强攻累及城内无辜百姓,只能后退另想它法,所以才僵持至今。”
“我们在清剿完叛军后,还帮忙押运了一个多月的粮草,后来是陈将军让我们先回来,还让我们带了六个人回来,暗中保护那位。”
庞大龙说,“在我们启程回来时,听说永安王已经想到破局之法了,如今说不定大军已经打进皇宫了。”
姜念初和宋凛认真听完,总结就是他们也不知道如今的战况如何,不过应该快了,破城是早晚的问题。
宋凛问,“那你们还要回去吗?”
“暂时不用。” 大龙搭着小龙的肩膀,“以后就说不定了,这次我们都立了功,尤其是遇哥和小龙。”“等事情解决论功行赏,高低也能得个武官的官职吧。”
接下来,几人讲述了这半年的从军经历,各自艰难险阻,多次命悬一线。
姜念初没听完,到后面她就开始困了,先回房休息。
等她走后,李遇几人才开始喝酒。
宋凛不敢喝,喝了他就不能回房睡,不回房睡他怕姜念初一个人会害怕。
李遇问宋凛能不能安排那六个人住到他家里,这也是那几个人的意思,觉得离近点更好保护,并且保证会小心行事不暴露。
宋凛说要跟家里人商量,如果家里人同意,可以让他们住到梅园去。
梅园里有个小院子,正好可以住的下五六个人,而且那边离主院远没人打扰,他们要偷偷出去办事翻墙也方便。
几人聊到深夜才散,第二日那六人就以镖师的身份,谎称来锦州办事借住一段时间,搬进了梅园。
刚住下,就有两个人从梅园直接飞檐走壁越过后罩房,到西跨院躲在暗中守卫。
整个家里,除了宋凛会功夫能察觉到他们大概在什么位置,其他人都不知道暗处藏了人。
午休的时候,小五不睡觉出门找村里的小伙伴玩,他们也假装出去遛弯,远远的跟着。
而家里吴夏莲带着人在为明日做准备,清扫房屋,准备回礼。
隔天晌午,日头正好,几个孩童正追着村头的大黄狗嬉闹,村妇们在溪边浣衣,闲话着家常。
忽然就见村外大道上,一队人马正朝着村子里来,夹杂着车轮辘辘,由远及近,声势浩大。
一匹白马当先踏入村口,马上的张霁岳一身锦衣腰背挺直精神抖擞。
其后,是一驾朱漆描金、流苏垂坠的华贵马车缓缓而行,车旁一左一右跟着两个婆子两个丫鬟。
这排场让溪边洗衣的村妇们停下了捶衣的手,纷纷站起身来。
这一张望,更让人瞠目的景象还在后面。
马车之后,是一条望不见尾的“红线”。
一抬抬,一担担系着大红绸花的聘礼,由身着统一青色短褂的人抬着,井然有序地跟在后面。
“了不得了,这是哪家下聘啊。”
“快看那些箱子,怕是有五六十抬。”
孩子们早已忘了玩耍,追在队伍两侧,好奇的看着那些礼担。
张霁岳坐在马上,看到认识的村民挥手打招呼。
然后他就发现,瘦太多别人认不出他了,看着他纷纷露出疑惑的表情。
更多的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挤在道路两旁,议论是去哪家提亲的。
杨里正也抽着旱烟溜达出来,直接高声问,“小伙子,你是哪家的?这是要到我们村谁家提亲啊?”
张霁岳停下马,“里正爷爷,是我,我之前还到您家借过毛驴,您忘了吗?”
杨里正一愣,他的宝贝毛驴只借过给县令家的公子。
说是看他骑觉得好玩,借出去也想骑一下,结果因为太重骑不了就牵着玩。
然后非要喂它吃草,被驴踹了一脚栽田里了。
“你是张公子啊。” 杨里正张大了嘴,“您,您怎么瘦成这样了?”
“因为瘦了当新郎官好看。” 张霁岳得意的将垂在胸前的一缕头发,甩到后面。
听到马上到俊俏公子竟然是张公子,四周顿时一片哗然。
张霁岳来竹溪村来的多了,和很多人都认识,还想说两句,马车里传出县令夫人的声音。
“阿岳,别贫了,不要误了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