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这图纸,是神仙画的!
西山农场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里,一盏明亮的汽灯,将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
这是李兴华特意从军管会仓库里找出来的宝贝,生怕光线昏暗,影响了王小虎的“灵感”。
王小牛和王小花已经枕着哥哥的故事,在隔壁的临时铺位上沉沉睡去。
窗外,是万籁俱寂的群山和璀璨的星河。
窗内,巨大的绘图纸铺满了整张桌子。
王小虎手握着削得尖细的铅笔,静静地站在桌前。
他闭上眼睛,整个人的气息仿佛与这宁静的夜色融为一体。
在他的意识深处,灵草空间里,那株核心的“天地灵草”正散发着柔和的碧光。
“悟性逆天”的能力被催动到了极致。
那本厚重的《德国基础工业机械图解》,在他脑海中飞速翻页,每一个齿轮的啮合,每一个杠杆的传动,每一个压力容器的结构,都以三维立体的形式,清晰无比地呈现出来。
同时,现代化的乳品加工流水线知识,也从他前世的记忆深处被唤醒。
两者开始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进行着碰撞、拆解、重组。
王小虎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复制。
这个时代,没有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没有无缝焊接技术,更没有微电脑控制芯片。
他必须用现有的技术条件——锻造、铸造、铆接、杠杆、齿轮、水力、蒸汽……来复现出现代化工厂的“灵魂”。
这是一个比凭空创造更加艰难的挑战。
他的精神力高度集中,大脑的运算速度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层级。
灵草空间里的灵气,通过“灵智之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精纯的精神能量,补充着他巨大的消耗。
终于,他睁开了眼睛。
那双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胸有成竹的光芒。
他动了。
铅笔落在图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停顿。
一条条精准的直线,一个个完美的圆弧,一个个复杂的结构图,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
那不是一个九岁孩子涂鸦式的想象,而是浸淫此道数十年的宗师级工程师,在挥洒着他毕生的心血。
第一张图纸,是总装图。
一个占地数百平米,布局合理、流程清晰的厂房结构跃然纸上。
从活牛入口的清洁区,到挤奶区,再到管道输送,进入加工车间,最后是成品仓库和运输平台,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李兴华悄悄地推开一条门缝,想看看王小虎进展如何。
只看了一眼,他的呼吸就停滞了。
那是什么?
那严谨的布局,那清晰的标注,那专业的图例……
这真的是一个孩子能画出来的东西?
他感觉自己的脑袋嗡嗡作响,好像被人用大锤狠狠地敲了一下。他不敢再看,生怕打扰了这近乎“神迹”的一幕,又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像个忠诚的卫兵,守在门外。
房间里,王小虎已经画到了第二张图纸。
这是核心设备之一——“脉动式自动挤奶台”。
他没有采用后世的真空泵技术,因为电力供应不稳定,且电机制造困难。
他巧妙地利用了水力。
通过在厂房外修建一个高位水池,利用水的落差驱动一个巨大的水轮。
水轮带动凸轮轴旋转,凸轮轴再通过一系列精巧的杠杆和连杆,控制一组组仿生学的挤奶杯,模拟母牛哺乳时那种轻柔而有节奏的“脉动”吮吸。
这样不仅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挤奶效率,还能让奶牛感到舒适,保证产奶量。
整套设计,充满了古典机械学的严谨与美感,又蕴含着超越时代的巧思。
接着,是第三张图纸——“全封闭式管道输送系统”。
新鲜的牛奶通过不锈钢管道,完全与空气隔绝,直接从挤奶台输送到加工车间的储奶罐。
管道的清洗,他设计了一套利用蒸汽和高压水流交替冲刷的内部清洁系统。
第四张、第五张……
“板式换热巴氏杀菌机组”——利用蒸汽和冷却水,在层叠的金属板内外进行高效热交换,精准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
“离心式奶油分离机”的改良版——通过齿轮组将水轮的低速转动,转化为分离器的高速旋转,效率比之前手摇的那个高出百倍。
“重力流灌装生产线”——利用不同储罐的高度差,让牛奶自动流向洗瓶、灌装、压盖的工位,工人们需要做的,只是在旁边辅助操作。
……
一张又一张,一套又一套。
每一张图纸,都充满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想。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高效、且完全可以用四九城现有工业能力制造出来的“乳品联合加工厂”。
窗外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当王小虎画下最后一个标注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夜未眠,他的精神不仅没有丝毫疲惫,反而因为极致的创造而感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他看着桌上那厚厚一叠,散发着铅笔和纸张清香的图纸,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不是简单的图纸。
这是他为自己的农场,为他和弟弟妹妹的未来,构筑的一道最坚固、最可靠的工业壁垒。
他推开门,清晨微凉的空气扑面而来。
守在门外,靠着墙打盹的李兴华一个激灵,猛地站了起来。
“小虎!你……你画完了?”
王小虎微笑着点点头,将那一叠图纸递了过去。
“李大哥,您看看,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李兴华颤抖着手,接过了那叠图纸。
当他的目光落在第一张总装图上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