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打造牛奶生产线!
他很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农场的发展才是头等大事。
西山坡地的五十亩荒地,在“联合整地机”的恐怖效率下,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全部开垦完毕。
松软肥沃的黑土地,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只等着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但王小虎的目光,却投向了那座已经初具规模的牛棚。
六十八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奶牛,是他手里最现实、也最珍贵的一张牌。
这些天,在掺杂了灵草的特级饲料喂养下,这些奶牛的产奶量节节攀升,品质更是好得惊人。
每天挤出来的鲜奶,多得兄妹三人都喝不完,大部分只能被他悄悄收入空间,或者用来浇灌土地。
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必须把牛奶变成可以长期保存和运输的产品。”王小虎心里盘算着。
他想起了那本从废弃豪宅里找到的《德国基础工业机械图解》。
凭借着“悟性逆天”的能力,书里那些复杂的设计图,他早已烂熟于心。
他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打造出一条简易的、但却高效的牛奶生产线。
说干就干。
第二天,王小虎就把王大力和那几位还没来得及离开的锻工老师傅召集到了一起。
他没有再拿出图纸,而是直接在地上,用石灰画出了几个关键设备的设计草图。
“王叔,张师傅,我们现在要建一个牛奶加工车间。”
王小虎指着地上的第一个草图,那是一个看起来像大陀螺的设备。
“这个,叫‘离心式奶油分离机’。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高速旋转,利用牛奶和奶油的密度不同,把奶油给甩出来。”
他一边说,一边讲解着内部的叶片结构、转轴设计,以及如何通过手摇或者畜力来提供动力。
几个老师傅听得云里雾里,什么“离心力”、“密度”,他们一个字都听不懂。但他们能看懂王小虎画的那些精巧的零件图,能听懂他说的每一个加工要求。
这就够了!
王小虎又指向第二个草图,那是一个带着夹层的、结构复杂的大锅。
“这个,叫‘巴氏杀菌锅’。鲜奶容易变质,是因为里面有我们看不见的坏东西。只要把牛奶加热到特定的温度,再快速冷却,就能杀死大部分坏东西,让牛奶能保存更久的时间。这个夹层,就是用来走热水和冷水的。”
最后,他画出了一个由一排排铜管组成的架子。
“这是冷却排管,利用铜管导热快的特性,让杀菌后的牛奶快速降温。”
分离、杀菌、冷却……一套完整的牛奶加工流程,被王小虎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清晰地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王大力和张师傅等人,看着地上的草图,再联想到王小虎之前设计“联合整地机”时的神乎其技,心中的怀疑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了满满的钦佩和干劲。
“小虎师傅,您就说怎么干吧!我们都听您的!”张师傅拍着胸脯,大声说道。
“好!”
王小虎点了点头,开始分配任务。
“张师傅,你们锻工组,负责分离机的核心转子和杀菌锅的内胆,这部分对密封性要求高,一定要用最好的手艺。”
“木工组,负责分离机的外壳、支架,还有手摇的传动装置。”
“泥瓦组,在牛棚旁边,立刻起一座新的车间,按照我画的尺寸来,墙壁要用石灰刷白,地面要铺上青砖,保证干净卫生!”
“王叔,你带几个人,去城里最好的铜匠铺,定制一批铜管,尺寸和数量我都写在这了。”
任务分配下去,整个农场再次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一样,高速运转起来。
这一次,工人们的干劲比造整地机时还要足。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的,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把鲜奶变成能放很久的“奶”,这事儿他们听都没听过。但他们相信王小虎,这个总能创造奇迹的少年场长。
接下来的几天,农场上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
王小虎亲自坐镇,随时解决技术难题。
分离机的转子平衡不好,他用几块小配重就轻松搞定。
杀菌锅的阀门密封不严,他用简单的皮革加石棉,就做出了完美的密封垫。
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展现出的知识和动手能力,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那些退伍老兵们,现在看王小虎的眼神,已经不只是崇拜了,更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信赖和依靠。他们觉得,跟着这样一位“小虎师傅”,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日子也有了看得见的奔头。
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每天那几顿肉和工钱在干活,而是在为自己,为这个他们亲手建立起来的家园而奋斗。
五天后。
一座崭新的、窗明几净的牛奶加工车间,拔地而起。
车间内,离心分离机、巴氏杀菌锅、冷却排管等一套完整的设备,整齐地排列着,闪烁着金属和木料的光泽。
虽然看起来有些简陋粗糙,但每一个部件,都凝聚着工人们的心血和智慧。
当王小虎宣布生产线搭建完成时,所有参与建设的工人都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欢呼。
“小虎师傅,快!咱们试试吧!”王大力搓着手,激动地说道。
王小虎笑着点了点头。
“好,把今天早上新挤的奶抬进来,准备生产第一批‘红星牌’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