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此子勇气可嘉

谢文陵不再看他,转而对着还在啜泣的柏青钟,语气不容置疑地开口:“柏世子,你的处境,我会酌情禀明陛下。但在那之前,安分守己,谨言慎行,是最好的选择。”

柏青钟的哭声渐渐止住了,他抬起头,看着铁石心肠的谢文陵,眼中刚刚升起的一丝微弱希望彻底熄灭,只剩下更深的绝望和认命。

他默默地行了个礼,转身踉跄地走回了自己那孤零零的席位,背影瘦小而凄凉。

曲子晋抱着小团子,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既有后怕,也有对柏青钟无法施以援手的愧疚。

小团子似乎感觉到太傅低落的心情,伸出小手摸了摸他的脸,小声说:“太傅不怕,月儿在呢。”

【任务已完成】

【你和谢文陵成功联手把柏青钟赶走了。】

【看着他落寞离去的背影,又看看有些感伤的曲子晋,你和谢文陵对视一眼,默契地想到了一块儿去——】

【得找个机会弄死他。】

【获得奖励:基础祛病符】

这场宴会没有给曲子晋太多平复心情的时间。

魏修明即将驾临的唱喏声远远传来,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宴会瞬间安静下来,所有宾客迅速而有序地回到自己的席位,整理衣冠,屏息凝神。

小团子也被及时送回了北定侯府席位,被姜希悦按坐在身边。

经过刚才那一番折腾,她总算老实了不少,乖乖坐好。

丝竹声起,仪仗威严,魏修明身着龙袍,在宫人的簇拥下缓步走入宴会中,登上御座。

众人山呼万岁,声震屋瓦。

“众卿平身,今日中秋佳宴,不必过于拘礼。”魏修明依旧是笑吟吟的,格外平和。

宴会正式开始。

御酒过三巡,气氛稍稍活络。

魏修明目光扫过藩王世子席位,首先看向几位年长的世子。

他先对封地为王朝边缘的平王世子开口,语气温和:“平王世子,境内近来可还安稳?朕听闻你父王又平定了一小股流寇?”

平王世子起身,脊背挺直:“托陛下洪福,境内暂无大恙。父王常说,守土安民是本分,即便斩了流寇头目,也不敢向陛下邀功。”

“你父王有心了。只是境内多山地,需多留意部族动向,莫让小事酿成祸端。”

“臣谨记陛下教诲,已随父王巡过三次边境,往后定当帮父王看好朝廷门户。”平王世子语气里是不甘人后的锐气。

魏修明看起来很赞赏他,冲着他微笑点头,平王世子志得意满地坐下。

随后,他转而看向靖海王世子:“海上倭寇近来可有异动?你父王镇守海疆这些年,朕一直记挂着。”

靖海王世子忙躬身,姿态比平王世子恭谨许多:“回陛下,倭寇已被父王打退两次,近来只敢在远海徘徊。父王说,只要陛下需要,他随时能率水师出海,荡平所有寇患!”

“有你父王这句话,朕便放心了。”魏修明同样看起来很满意地向他颔首。

靖海王世子松了一口气,坐下。

他又看向北王世子:“北境草原部落今年可有求和或通商的意愿?”

北王世子眉头微蹙,语气沉了些:“回陛下,草原部落上个月还扣了咱们两支商队,说是要父王给十辆马车的丝绸才肯放还。臣觉得他们是故意挑衅,该派骑兵去震慑一番!”

看起来这位世子比较特别。

毕竟一般人都是使劲说优点并努力遮盖缺点,没有一上来就揭自家短的。

不知道是脑子不好使还是扮猪吃老虎。

魏修明觉得是后者。

他抬眸看北王世子:“北境需的是安稳,不是战事。你父王怎么说?”

北王世子抿了抿唇,语气稍缓:“父王已派使者去谈判,说定不会让部落借机狮子大开口。”

“你父王沉稳,你要多多向他学习。”魏修明就此结束话题。

他又转向岭南王世子:“岭南今年雨水多,粮田可有受损?”

岭南王世子脸上堆着笑,语气格外恭顺:“托陛下福,父王早让人修了水渠,雨水全引去了稻田,今年收成反倒比去年好!臣这次来京,还带了些岭南新产的荔枝干,想呈给陛下尝尝鲜。”

“有心了。”魏修明又挂上了满意的笑容冲他颔首。

随后,他看向年纪较小的世子们。

目光先落在胶东王世子身上:“你刚满五岁,第一次远行,住得还习惯吗?”

胶东王世子声音有些发紧:“回、回陛下,都习惯。只是……怕做得不好,给父王丢脸,也让陛下失望。”

魏修明温声道:“不必紧张,你年纪尚小,先在京中读书,多学些治国理事的道理,日后回去帮你父王,便是对朕最好的交代。”

“臣、臣一定好好学!绝不让陛下和父王失望!”胶东王世子连忙应下,额角已渗出细汗。

魏修明又看向身旁的楚王世子:“路上走了多久?可觉得累?”

楚王世子小声回话:“回陛下,走了二十天,路上有驿馆歇着,不累的。就是……京城的路滑,臣昨天还摔了一跤。”

魏修明听了忍不住笑:“下雨路滑,往后出门让侍从多扶着些。府里东西够不够?要是不够,就让人去内务府说。”

“谢陛下关心!够的,父王还让臣带了不少东西过来。”楚王世子语气松快了些。

魏修明点点头,又看向旁边的蜀王世子:“你父王来信说你爱读兵书,已经会背《孙子兵法》了?”

蜀王世子腰板挺了挺,语气里带着小骄傲:“回陛下,臣能背前三篇!父王说,蜀地多山,学好兵书,日后才能帮他守好蜀地的关隘。”

“有志向,但也别只顾着读兵书,经史也要学。”魏修明温声道。

“谢陛下!臣一定好好学,不辜负陛下和父王的期望!”

聊完几位小世子,魏修明的目光落在柏青钟身上。

他瞧着这小孩通红的眼眶,明明身子都在发紧,却偏要挺直脊背强作镇定的模样,目光几不可察地顿了顿。

而柏青钟只觉得周遭的空气似是静了一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皇帝问起方才的冲突,嘴唇抿得发白,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可魏修明终究没提半个字,只温声开口,语气与对其他小世子并无二致:“西乡王世子,年少离家来皇都,本就不易,往后要在皇都好生进学,多学些本事。”

柏青钟猛地抬头,撞进皇帝温和却难辨深浅的目光里,紧张得舌头都打了结,话都说不利索,只一个劲地用力点头:“臣、臣遵……遵陛下教诲,定好生读书,不辜负陛下……”

魏修明笑了笑,目光从柏青钟身上移开,然后看向了他旁边的窦时臣。

那孩子穿的极为华丽,只是此刻他发髻有些散乱,眼眶红红的,模样透着几分狼狈。

魏修明依旧假装没看见,问道:“镇南王世子,今日的糕点,可合你口味?”

这话刚落,窦时臣像是忍不住了,瘪了瘪嘴,没等内侍提醒就往前凑了凑,声音带着哭腔直愣愣道:“陛下,不好吃!京城里的床也硬,夜里总醒!我要回家,我要找父王母妃,您放我回封地吧!”

这话一出,席间顿时静了静,众人纷纷看向他,纷纷感叹此子勇气可嘉。

就是脑子不太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