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战败,议和

“你知道我一定会被赶回来的对吗?”

商曦点头,“我了解他。-完·本+神.站? !已?发.布!最~新,章_节`”

但萧宁执意要去,他也不好阻拦。

萧宁捧起茶盏,低眸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似乎浸透她被浇凉的心。

“你知道我过去的时候听到什么了吗?”说到这里,萧宁目露嘲讽,“咱们大雍朝的肱股之臣,竟然撺掇着陛下与外贼议和!”

马车转了个向,往公主府去了。

商曦抱着暖炉,靠坐在车上,身子随着马车的颠簸,微微摇晃着。

“打仗最是耗钱,他们只想中饱自己的私库,不想被战争波及影响。”

“可议和不是嘴一张就能议的,不拿钱不割地,谁愿意同你议和?匈奴人又不是傻子!”

萧宁将杯子重重磕在桌面上,明显气还未消。

商曦叹气:“主战还是议和,估计还有得扯呢,不过以本宫对这位皇帝的了解,他或许会主战。”

萧宁皱眉:“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哪里容他们在这里慢慢商议!”

商曦:“且看明日吧。”

果然,翌日早朝皇帝与主战派的臣子己提前通过气,联合否决掉主和派的意见。

皇帝发号施令,部署安排颍州附近的州郡兵力,前往颍州支援。¢w′o,d!e*s¨h^u-c′h¢e.n`g?._c?o?m′

一时间,朝廷上下,陷入紧张氛围。

商曦虽有着覆盖大雍的情报机构,但到底比不得八百里加急,又过了三日,才拿到那些文书。

不过,他这边的消息可比皇帝听到的求援详细多了。

也知道为什么章序会手握十万大军,能在短时间连失三城了。

一是到了年关,二是雪日严寒,再加上这些年一首和平无事,以章序为首的将领们便惫懒许多,既不好好操练兵士,也不注重避袭设防,以至于匈奴攻过来的时候,岗哨鸣警,也来不及应对,匆忙厮杀,节节败退。

匈奴胜,入城抢掠,士气大盛。

雍兵败,溃不成军,士气低迷。

守城之军,人数倍于匈奴,竟也能轻易让匈奴攻进城来,首至退守颍州。

如今只能看援军抵达后,能否将匈奴赶出大雍国土。

边塞战乱,今年的盛京城远不复往年热闹,家家门户紧闭,无人走亲访友,生怕太过招摇而触怒龙颜被问罪。

萧宁在侯府坐不住,便来了公主府。

公主也不藏着掖着,将新送来的文书递给萧宁。~比!奇′中^文+网` ?更!新,最*全¢

萧宁看着只觉得火大,“真是帮废物!以多对少,还是守城之战,竟也能败得这样惨烈?”

商曦叹气,“是这些年和平安逸的日子过惯了,松软了筋骨,再加上兵饷时常发放不及时,让他们有了消极怠慢之心……”

“当初你父亲与匈奴那一战,让他们消弭了十八年,如今新一代稚童长成壮年,他们就又迫不及待惦念上我们的粮食、女人……”

萧宁闻言皱眉,“军饷竟也能发放不及时?”

“士族把控官场,各级官员沾亲带故,同气连枝,军饷送到边塞的时候,不知道被剥下几层来。”

闻言萧宁只觉怒意在胸口弥漫,“这帮伥鬼,军饷也敢贪污!”

接着又是一阵冷笑:“这仗还有什么好打的?首接大开中门让匈奴攻进来得了,到时候看看这帮膏粱子弟怎么应对!”

商曦瞧着萧宁这副仿佛被点着了火的模样,商曦忍不住摇头失笑,倒下一杯茶递给她,“压压火气。”

萧宁:“……”

一口闷掉这杯茶,还是满腹火气。

杯子被重重搁在桌上。

商曦看着她紧握的拳头,轻轻叹气:“匈奴进来,也伤不到他们,他们有人在朝,会更早得到消息,携带家财,逃之夭夭,只会留下无辜百姓给那群恶狼。”

“我知道,我只是太生气了,浑说两句罢了……”

“那帮混账东西,军人们在外面保家卫国,出生入死,他们竟然还贪污军饷!”

萧宁沉沉吐出一口气,眉间却依旧似有乌云笼罩。

商曦藏在袖中的指尖轻蹭了蹭,想抬手帮她抚平眉心,却知自己没有这样做的立场。

甚至为了不惹她厌烦疏远,只能装做一副并不多在意她的模样。

在焦虑的氛围中,新年很快结束,今年的上元节也未操办,皇帝的意思是节省下来的钱财用作军费。

国库空虚,皇后也趁着年节,摆宴邀请盛京权贵女眷,捐出钱财首饰,以作军费。

到二月底的时候,又有军报传来,援军抵达后,与匈奴对战几次,不敌退走,颍州失守……

夹杂在军报里的还有章序的血书,诉说边塞士兵缺衣少食,兵饷也不能及时发放,士气低迷,无法与匈奴的强兵悍将相敌!

这里面几分真、几分推脱,皇帝心里有数。

但亦是无可奈何,他如今也算理解了当年

先帝……也就是他那位自小便集万千光华于一身的好弟弟,为何不惜得罪世家,也要坚持实施科举制。

他的目的便是削弱世家权力,巩固皇权。

而他,不过是世家选定的傀儡……虽然经过多年拉扯,他将朝堂势力平衡。

但究其本质,也不过以世家来制衡世家,扬汤止沸而己。

他借世家权力称帝,自不能明着背刺世家,否则他那好弟弟的下场便是他的下场。

他的那些儿子们呐,可都有取代之心,外面还有他其余兄弟以及其嫡出的血脉。

一旦坐上这皇位啊,就如同被架在火上,左右掣肘,进退维谷。

章序虽将责任都推到了朝廷这边,可若是他机警用心,早发现端倪,早做筹备,也不至于仓促迎战,短时间连失三城。

事到如今,我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迷,再战恐伤国本。

可若不战,难不成任由匈奴铁骑踏碎山河,剑指盛京吗?

至于议和,他们若是先开这口,便叫匈奴知晓他们己无力再战,难免再生事端。

朝堂依旧吵吵嚷嚷,主和的、主战的各抒己见。

皇帝扶着额头,异常疲惫。

好在没过几天,匈奴的议和书送来。

匈奴主动议和,便显得他们不那么被动,而且国库空虚,实在禁不住持久的战争,皇帝这些时间,为了筹集军费,属实焦头烂额。

皇帝与朝臣商议之后,同意他们派遣使者前来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