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如意公主23
气不是很顺的晋王殿下,在年后的大朝会之后,差点拔剑冲上去找死。+小~说^宅! +首`发!
“朕承昊天之命,抚临万邦,夙夜忧勤,惟以社稷为虑;储副之重,宗祧所系,必择贤明,以奉烝尝。朕诸子虽众,然才非济世,未足托付神器。
皇孙昭,元嗣之嫡,天资英毅。少而敏慧,长而温恭;孝友光于宸极,仁恕洽于朝野。监国抚军,举措允协,百僚倾心,黎庶瞻戴。实惟祖宗垂佑,诞降明哲。
朕考览前王,知天命有归,非独以序。今稽古制,断自宸衷,特颁殊典:
立皇孙昭为皇太孙,正位东宫,参决机务,朕即日禅位,传以丕基
其以来年正月元日,御大兴殿,即皇帝位;诏告天下,咸使闻知。”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如果不是还残存一二理智的话,杨广是真的要当堂失态了,他猛地抬头,环顾西周发现,竟只有几人面上有疑虑之色。
他将视线转向杨昭,发现他也是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样,心里诡异的好受了些。
可是,如今禀笔首书的人是如意啊,如意竟然瞒着他们,瞒着所有人!
“昭儿,还不接旨”。
开口说话的是独孤,杨昭飞快的瞄了一眼自己的老父亲,随后正襟理袖,一派稳妥的模样,跪在大殿中,接下了那道引无数人注视的圣旨。
“好,我大隋储君既定,来日必国祚绵长,立盛世之景!”
杨广不知自己是怎么回府的,一路上都是道贺的人,他捏着鼻子一个又一个的回礼,差点没呕死自己。?·¢咸,,·鱼[$看?_`书¤ ′ˉ免?费$e阅ˉ}读a:
“如意呢!”
杨广脸上的怒气太明显了,萧令仪一个眼色,张文君连忙抱着孩子离了正院。
“王爷这是怎么了,今日刚刚开朝,可是哪处有什么差错吗?”
“你养的好儿女,往后你就是太后了,不必再在本王面前伏低做小!”
杨广现在有一种肉烂在锅里的感觉,盛怒之后,他有一种诡异的喜悦。
“王爷这是什么话,咱们夫妻二十余载,相互扶持才走到今日,王爷待妾身恩重,何处有什么伏低做小的说法”。
“昭儿封储君了,你不知道?”
杨广的话有些突然,明白过来什么意思后萧令仪险些笑出了声。
“这样的事,妾身怎么知道,二圣圣心独裁,储君之事旁人哪里说得上话”。
事情嘛,当然是越稳妥越好了,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谁也别想阻了昭儿的前程。
杨广一想也是,但心里的气总还不顺,随即一把甩开萧令仪,大步出了正院,走着走着,他长长的叹了口气,杨广不是个好人,有时候甚至算得上禽兽。
为子,他日日盼着二圣殡天,为夫,他风流成性,随着萧令仪年华逝去,他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唯独为父,却不能说一句不好。?a.b\c_w+x·w+..c¢o_m*
算了吧,他如是想,总不能和昭儿去争那个位子……
——
“如意,如果没想好,祖父可以再寻一人……”。
两仪殿内,杨坚,独孤皇后,如意三人围坐,如意面前摆了一枚玄铁鱼符。
“只有我会永远忠于哥哥,祖父能选我,是如意之幸”。
“三月之前,我要看到我想看的东西,你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烛火被风吹倒,杨坚的脸陷入黑暗,他的声音中,没有一点点人所拥有的温情。
“如意,你要想好,踏出这一步,领了天枢卫,日后就永远都是皇帝手中的刀了……”。
独孤皇后的声音有些颤,她与杨坚吵了数日,也只是让如意有了一个选择的机会,此刻,她真的希望如意能够拒绝。
“杨翀,求之不得……”。
那枚令牌被紧紧握住,杨坚轻敲桌案,一道黑影无声无息的落在了如意面前。
“见过你的新主子”。
“影,见过督卫!”
月下的大兴宫,有些阴沉,杨如意自今日起拥有了一项权利——夜入皇宫,无须通传。
储君既立,人选却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开皇二十一年,所有人都有种回到开皇元年的感觉。
原本慈和了许多的二圣突然下令,建天枢卫,察百官行事。
所谓天枢,代天巡狩,暗察九重;如影随形,先斩后奏。
在朝臣们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刚刚调任回京的裴矩与百官之首高颎就替众人做了选择。
“陛下圣明!”
圣明在哪里?高昭玄,裴弘大你们是不是傻了!
七日后,他们明白了一件事,怪不得人家两个是二圣心腹呢……
大隋朝的官员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效率,什么叫做天枢卫,什么是天枢督卫!
“成都,今日我为你梳头如何?”
宇文成都最近感觉自己活到了人生巅峰,皇后殿下康愈,如意得了闲,
每日都在家中陪他。
“成都真好看……”
如意趴在他肩头,他能完完全全的感受到她眼中的情意。
“如意,很是心悦成都,是不是?”
宇文成都紧紧的抓住如意的手,一身赤色圆领官袍的他双眸明亮,整个人幸福的在冒泡泡。
“是!杨如意心悦宇文成都”。
站起来的宇文成都高如意很多,但如意只需轻轻踮脚,就能环住他的脖颈。
“成都,你走一趟并州吧,那里近日生乱,祖父有些忧心……”。
如意的气息在他耳边回荡,宇文成都回抱住如意的腰身,朗声道:
“末将领命!”
天枢督卫,御前隐相,影领千机,剑履上殿,夜叩紫宸。
这样的话,起先没几人在意,首到开皇二十一年三月初七夜。
天枢卫密奏入宫,言宇文述、元胄暗结突厥,私藏甲兵,图谋不轨。
二圣震怒,立遣禁军围府查抄,竟真得往来密信、兵械无数;遂下诏:
“宇文述、元胄大逆无道,即刻处斩,连坐三族,家产籍没,一应奴仆充公。”
宇文氏乃北周皇族余脉,元氏更为北魏宗室后裔,两族皆属关陇军事贵族核心。
宇文述掌禁军兵权,元胄为开国元勋,二族可谓关陇集团之首,势倾朝野,如此大族,只要皇帝没疯,这样的灭族之事就是明晃晃的官逼民反。
可不等朝会大开,宇文述与元胄的人头就挂在城墙上,连高颎都差点被吓死,连忙邀裴矩,杨素,苏威,独孤盛等人入宫求见。
可谁知,二圣竟是铁了心一般,连晋王杨广都跪在了两仪殿外,却皆无济于事。
幸而,太子杨昭闻讯,急入宫谏曰:
“二贼虽当诛,然其族中老幼无辜,若尽连坐,恐伤仁政;不若只诛首恶,余者流徙边地,既显天威,亦存宽恕。”
被杨昭带着,才堪堪面圣的众人连连点头,太子果然仁厚呐。
跪在两仪殿中的人越来越多,在京官员几乎倾巢而动,首到日落西山,二圣才传出话来:
“太子所言有理;灭族易生怨谤,徒损圣德”。
改判为:“止戮二贼,三族免死,男丁发配岭南,女眷没入掖庭。”
开皇二十一年三月之后,英明一世的二圣大开杀戒的同时,太子仁厚的美名享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