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分段阻击

蒙军围城的第四天,经过充分准备后,再次发起攻城战。


不光如此,忽必烈手下的一众高手也参与了进攻,为蒙古大军打开突破口。


呜……呜……呜!


蒙军大营的号角再次响起,一排排蒙军,井然有序的组成进攻队形。


靠前的蒙古兵手持盾牌,掩护着后面抬着梯子和木板的蒙古兵,他们的任务是接近护城河后铺路架桥。为后面的云梯车和吕公车铺平道路。


咚…咚…咚!


擂鼓声由慢及快,蒙军也开始缓缓朝樊城方向移动。忽必烈站在搭建好的高台上,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就在蒙古兵缓缓向着城头前进时,宋军也早已严阵以待,不甘示弱的擂起战鼓助威。


城墙上的四十台三弓床弩早已准备就绪,只等着一声令下就可发射。


弓弩手也准备就绪,待来袭的蒙古兵进入射程后就输出箭雨。


火器部队的神火飞鸦也推了上来,配合弓弩手开展狙击。除此之外,火器部队还亮出了另一件秘密武器:三眼铳。


这种武器是复制了另一个时空里明军的三眼铳,口径为十五毫米,铳管长一尺五寸,三管呈品字布局,安装在木棍上。


通过燃烧引线点燃铳管内的火药发射子弹,可齐射也可三管依次射击。必要时可作为冷兵器使用,这也是目前条件下,短期内能唯一批量装备的单兵火器了。


城头上,郭靖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后,朝脸色凝重的说道:“过儿,攻城的蒙古兵不下两万人”。


杨过点了点头,传令给沈青刚做好迎敌准备,又派传令兵通知钱吴清烈和钱青健注意樊城两翼,谨防蒙古兵偷袭。


汉江的江面上,宋军的战船正在来回游弋,巡视着江面。


时间在等待中慢慢流逝,蒙古大军很快就进入了三弓床弩的射程范围内。


杨过转头给了沈青刚一个眼神,沈青刚当即下令道:“三弓床弩,射击!”


呼…呼…呼!


一百二十只寒鸦箭划破长空,如满天花雨般飞向七百步外的蒙古兵。


很快,就有蒙古兵中箭倒飞出去,倒地身亡。这些寒鸦箭威力十足,轻松穿透了蒙古兵的盾牌,甚至能做到一箭射穿好几人。


第一波射击后,操作床弩的士兵赶紧转动绞盘,上弦装填弩箭,并调整仰角,准备第二波射击。


不多时,第二波射击接踵而至,蒙古军队列里再次出现肉眼可见的伤亡。而三弓床弩再次重复刚才的操作,先后进行了五轮齐射,直到蒙古兵突进到二百四十步的范围内,方才撤出。


与此同时,沈青刚也下达了新的指令:“弓弩手听令,放箭!火器部队听令,发射神火飞鸦”!


早已准备就绪的弓弩手,当即举起神臂弩,调整好仰角后便扣下扳机,伴随着呼的一阵声响,铺天盖地的弩箭朝着黑压压的蒙古兵阵群飞去。


面对雨点般落下的弩箭,正在行进的蒙古兵连忙举着盾牌应对,没有盾牌的则躲在攻城器械后面。但仍旧有不少蒙古兵中箭,哀嚎声不断,这些弩箭都用粪水浸泡过,中箭者就是不死,伤口感染后也活不成了。


完成一波发射的弓弩手迅速退到最后排,脚踩干蹬开始上弦,由于改进的神臂弩有偏心滑轮的辅助,上箭时可节省七成的力气,所以准备时间缩短了不少。


而第二排的弓弩手迅速上前完成了射击后,再次退后装填,第三排弓弩手则迅速上前射击。以此交替下去,确保火力不会中断。


城下的蒙古兵也悍不畏死,冒着箭雨向前推进,蒙军披甲率并不高,伤亡率也在直线上升。


至于为何不还击,原因也很简单,蒙军装备的蒙古弓最大射程只有一百步远(高仰角射程),必须推进到这个距离内才可还击。


蒙军的回回炮,也就是配重式投石机,在投掷六十斤重物时,射程为一百四十步。投掷四百斤重物的话,射程只有四十五步,此刻根本没法还击。


就在蒙军艰难推进到一百五十范围时,天空划过了一道道流星雨,这是神火飞鸦登场了,这些神火飞鸦拖着长长的由火焰和烟雾形成的轨迹飞行了一段距离后,落入蒙军队群里。


轰…轰…轰!


落地后的神火飞鸦在延时引线燃尽的那一刻,内置的火药包迅速被引燃,发出猛烈的爆炸,场面如同昨日一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烈焰和浓烟以及碎片四散席卷而来,无情的收割着蒙军的生命。


连不少攻城器械都被波及,不过神火飞鸦的威力不足以摧毁掉这些器械。


战场上顿时爆炸声不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该死!又是这种鬼东西!”


后方观战的忽必烈暗骂了一声。


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后,蒙军的前锋部队终于推进到了百步之内,一排排蒙古的弓箭手开始弯弓搭箭与城头的宋军对射,不过只能起到干扰作用。


后方的攻城器械还在缓缓推进中。


“不好,蒙军有回回炮!”


眼尖的杨过一眼就认出了这种武器。若是放任不管的话,一旦这种投石机靠近,绝对是个大威胁。


于是他赶紧下令:“沈将军,分出部分弓弩手,换上火箭,瞄准蒙军的投石机以及操纵投石机的士兵射击。火铳手做好准备,等蒙军进入射程后,直接开火!”


沈青刚连忙下去安排杨过的命令,分出了部分弓弩手去压制蒙军的回回炮,这也使得宋军的火力输出减弱了不少。


就在这时,已有一部分蒙军推进到了护城河位置,在盾牌兵的掩护下弯弓搭箭与宋军展开对射,宋军这边也开始出现了肉眼可见的伤亡,由此可见,蒙军的箭术还真不是盖的。


宋军的火铳兵也加入了反击中。三眼铳可以做到五十步杀伤无防护目标,三十步内破轻甲。


城墙上很快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炸雷声,这是火铳兵发威了。三眼铳集火射击,火力密度不容小觑,直接遏制住了蒙军的攻势。


而蒙古兵刚铺设好的桥板也被城头宋军投下的燃烧瓶给点着了。这些燃烧瓶都是陶瓷制作,内装火油,瓶口缠上棉布,使用时淋上火油点燃后投掷出去,可制造出一片不小的火海。


就在杨过应对蒙军攻城的时候,东西两段的城墙处也响起了战斗声。镇守东段城墙的钱青健和镇守西段城墙的吴青烈先后下达了反击命令,以三弓床弩攻击缓缓靠近的蒙古兵。


感到东西两面异样的杨过,愣了下,但没怎么在意,击退眼下的敌军才是要紧事。


因为此时蒙军的云梯车和吕公车已经推进到护城河边上了,车上的蒙军与城头的宋军展开对射的同时,剩余的蒙古兵正在展开跳板,用以连接城墙。


显然这些蒙军是考虑护城河因素,樊城的护城河并不宽,最宽处才六丈。经过改装的云梯车和塔车,展开的跳板完全可以搭在城墙上。


杨过这边,经过几次努力,终于将蒙军的回回炮全部摧毁。


倒是这些云梯车和吕公车有些棘手,蒙军进行了改进,外面包了铁皮,内层也是厚实的木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宋军的弩箭,并且一着火就会有大量蒙军悍不畏死的去灭火。


蒙军经过一番操作后,将跳板牢牢卡在了城头,很快就有大片蒙古兵如同蝼蚁般通过跳板向城墙杀去。


“弓弩手放箭,快放箭!火铳兵,开火!”


沈青刚满头大汗、挥舞着雁翎刀不断着下达了一条条指令。


很快,一波密集的箭雨夹杂着弹雨,将迎面而来的蒙古兵全部击杀。


“猛火油柜推上来,烧死这些蒙古兵!”


沈青刚一声令下,宋军推来了猛火油柜,这是一种喷火器。


以猛火油为燃料,用熟铜制成柜,柜有四脚,上有四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唧筒前部为内装引火药的“火楼”。使用时,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空气施压,进而使猛火油从“火楼”喷出时燃成烈焰,射程可达两丈多远,以烧伤敌军及其装备。


随着猛火油柜的发威,喷射出一条条长长的火舌,终于压制住了登城的蒙军。


满身大火的蒙古兵如同下饺子般掉入城下的护城河里,哀嚎声不断,连同云梯车和吕公车也被引燃,燃起熊熊大火,被烈火波及的蒙古兵不计其数,场面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