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暗中之手,窦氏谋划

对于刘彻以及朝堂上的拖延,王太后自觉已经给出了足够的耐心了,她等了足足三个月!


可是这三个月来,这个事情有被人重视吗?


答案是没有。


田汾每一次在朝堂上提起来这个事情,都会被陈熙、陈庆、周亚夫、窦婴等人给直接忽视,然后讨论起来别的事情。


每一次都是!


三个月来,王太后的耐心已经消耗殆尽了。


她怒视着面前的刘彻,迫切的需要刘彻给自己一个答案。


她,要自己的女儿!


刘彻忽而之间抬起来了头,眼眸中的神色平静而又淡漠,他淡淡的看着王太后,只是一个眼神就将所有的一切都给表达了出来。


那个眼神是那么的平静....又是那么的冷漠。


一瞬间,王太后的内心猛地一缩,她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想起来了面前的人到底是什么人——这是大汉的皇帝,是大汉的天子,是天下至尊至贵的人。


她下意识的想要退缩了。


可是....这个时候,田汾的话语又在她的耳边回荡着。


“陛下是天下最尊贵的人,可是他却是您的儿子啊,若是真的要比较起来,您是比他还要尊贵的。”


“大汉以孝治国,难道陛下敢忤逆您吗?”


“您担忧陈氏的事情其实可以忽视的,因为陈氏不可能在没有得到皇帝旨意的时候进入皇宫。”


“如今陛下还未曾亲政,他怎么可能与您这个天然的支持者与同盟者闹翻呢?”


“历来天子都多疑,陛下怎么可能真的信任陈氏超过您这个母亲呢?”


“所以陛下一定会妥协的。”


这些话语回荡在王太后的脑海中,但往日里能够给她力量的话语此时却显得有些单薄——她虽然依旧开口斥责,但却给了皇帝一些“退让”。


“大不了,不封公主,封“君”总可以了吧?”


“那可是你的亲妹妹啊!”


说着说着,王太后就像是又来了力气一样,她看着刘彻,满眼含着泪水,在威胁和胁迫不管用的时候,亲情牌就是最好用的一个东西了。


此时的王太后打出的就是这一张牌。


只是很可惜的是......


刘彻不吃这一套。


原本,王太后的要求是可以得到满足的,因为在“刘彻”看来,用一个“君”的位置换取王太后的支持,让王太后和窦太皇太后争斗起来,他就可以在一旁渔翁得利了。


不管是窦婴也好,还是田汾也好,在刘彻的眼里都是绊脚石——区别只是田汾这个绊脚石没有自己的帮助就站不稳脚跟,而窦婴则是已经站稳脚跟不能够拉拢的。


仅此而已。


可是....


谁让此朝有了陈氏呢?


有陈氏在,对付太后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太后,甚至这个时候就算再出现一个太皇太皇太后也无所谓。


陈氏在,则天下安。


则后宫不能干政。


于是,刘彻看着王太后,嘴角带着些许的嘲讽之意,他缓缓的笑了一声:“亲妹妹?”


他看着王太后,眸子中没有丝毫的温度:“她算是朕哪门子的亲妹妹?”


刘彻的声音低沉:“朕身上怀揣着刘氏天命的血脉,正是因为这个血脉,才让朕成为了朕,成为了天子。”


他一字一句的说道:“是朕成就了你,而非是你成就了朕!”


此时的刘彻火力全开,身上登味十足,他看着王太后冷笑道:“没有你,朕依旧是大汉皇子,朕依旧会登上这个宝座。”


“可是你没有了朕,又算什么?”


他站了起来,居高临下的看着王太后。


此时王太后的身旁一个侍女脸上带着斥责之意:“陛下怎么能够与太后如此说话呢?这可是您的生身母亲啊!”


“您如此攻讦自己的母亲,又能够得到什么呢?”


刘彻眉头一挑,他看着跪坐在一旁,护住了王姪的宫女,脸上缓缓的露出了些许笑容。


他的声音寡淡,话语平静。


“拖出去。”


“杖毙。”


短短的五个字落地,太后宫殿外的士卒全然出来,而后将这个宫女拖了出去。


在皇帝支棱起来,不需要太后以及外戚势力的时候,太后以及外戚势力就什么都不是。


刘彻看着王太后说道:“母亲,希望您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说着,便转身离去。


诺大的太后宫中,顿时显得十分冷清与寂静,周围的宫女脸上带着恐惧与害怕的神色,她们什么话都不敢说。


不知多久,一道尖锐的咆哮声从太后宫中发出。


那是王太后在愤怒的吼叫。


.... ....


离开了太后宫中后,刘彻并没有平静下来,反而是心中的愤怒逐渐的堆积。


他对王娡彻底失望了。


本来,刘彻在看到刘荣因为栗姬的愚蠢而落得凄惨下场了之后,心中还在暗自得意,得意自己的母亲不像是栗姬一样愚蠢。


可是如今看来....


刘彻苦笑一声。


他看着官渡侯府的方向,眼眸中带着些许淡淡的无奈:“摆驾备车,朕要去官渡侯府!”


.... ....


窦婴府中


窦婴看着手中的密折,脸颊上带着些许稀松平常的笑意,而后只是简单的将手中密折放入火中随意焚烧了。


“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


“不值得去认真对待。”


.... ......


田府


收到王太后送过来的密报,田汾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脸上带着茫然的神色,他皱眉沉思道:“怎么会如此?”


他一咬牙,闭上眼睛,开始思考起来另外一个办法。


“既然如此,只能够请他们出山了!”


他们....指的自然是儒家!


无论当权者有多么的不喜欢他们,但是儒家这个东西吧,用起来是真的十分好用,所以在景帝一朝,虽然儒家当时的代表贾谊以及他的儿子被几次折腾死,但儒家却并没有废黜,甚至越发的壮大了。


因为他们真的很好用。


尤其是在循环黔首这方面。


哪怕是武帝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 .......


杏园


一个中年男人坐在台上,缓缓的讲述着自己的道理,他的眉宇中带着些许的锐利之色。


台下弟子众多。


都在听他讲述着自己的“儒”。


此人名为


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