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给钱就行
第64章 景帝十三年,秋风秋风
小
大
秋风秋风,纵而风光,却成徒劳奈何。
自从太后老老实实在后宫中呆着了之后,景帝就觉着自己的心情一直很好——这种好心情从景帝五六年一直持续到了景帝十三年。
终于在景帝十三年画上了一个不算完美的分止符。
景帝十三年,秋日。
皇帝偶感风寒,本来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却不知为何迟迟不见身体恢复健康,只能够一直缠绵在病榻之上。
一日两日且还好,但时间久了,终究是让一些人有了别的念头。
其中就包括皇长子刘荣、皇十子刘彘、以及....一位本来不应该有什么想法的梁王。
当年梁王抵抗了七国之乱,差点把自己的封国打烂了之后,梁王就后悔了,他明确的认识到了皇帝只是给他画饼而已,所以他便灰溜溜的回去了自己的封国。
可是如今.....景帝又想起来了自己家这位任劳任怨的弟弟。
因为他的重病,所以朝堂上需要有几个势力相互抗衡制约,这样才能够让他这个重病在床的人继续把持权力。
可是如今的朝堂并不符合这样的要求。
哪怕是他想要亲自扶持一下刘彘也不行,因为刘彘的年纪实在是太过于幼小了。
刘彘是景帝五年出生的,而如今方才八岁,一个八岁的孩童,就算是再怎么厉害,他如何能够和一个成年人在朝堂上争论辩驳,乃至于抗衡呢?
哪怕这个八岁的孩子身后有官渡侯在——因为官渡侯是不可能真的站在刘彘身后,作为他的靠山的,因为谁都知道,大部分皇帝不发癫的时候,陈氏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
所以那些人也不可能符合他的念头,而去将“念头”对准刘彘,以此来达到一个“靶子”的目的。
景帝来来回回的寻寻觅觅,最后终于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
梁王。
.... .....
太后宫中
窦太后微微的闭着眼睛,在大殿之中听着身旁的内侍给他念诵着诸多黄老大家的著作,她已经许久未曾出过自己的宫殿了,哪怕是出自己的宫殿,也不过是出来转两圈而已。
“踏踏踏——”
一阵不急不缓的脚步声响起,窦太后身边最宠爱的一个宫女走了进来,附在窦太后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以至于窦太后的眉宇间多了几分蹙眉。
那宫女说完之后便坐在那里静静的等着,而等到窦太后思索完毕了之后,才是长叹一声:“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吗?”
宫女微微颔首:“此消息是从太医令那边传来的,应当不是假的。”
“此次陛下请您过去,应该也是为了这件事情。”
窦太后这才是微微点头:“走吧,看看皇帝到底想做什么。”
说着,便颤颤巍巍的起身,在身旁侍女的搀扶之下,缓步的朝着远处走去。
... .....
未央宫中
景帝躺在床榻上,神色苍白,眉宇中却带着算计的神色。
窦太后走过来的时候,见到的景帝却是一脸的苍白,满身的无力:“启儿?启儿?”
看着这样的皇帝,窦太后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无论她是否偏心,无论她是否总是想让梁武多占一些便宜,但她总归还是疼爱这个孩子的。
如今这个孩子躺在病榻之上,一副行将就木的样子,这让太后如何能够不心疼呢?
景帝听到窦太后的声音,颤颤巍巍的伸出手,在床上摸索着,终于是摸索到了窦太后的手,而后紧紧的握着,悲戚的声音中难免带着了些许的真诚。
“母后——”
这声音中带着哀伤和无力,甚至有几分对于人世的留念。
只是短短的两个字,便让窦太后瞬间眼角迸发了些许的泪水,她捶着胸口:“上天带走了我的丈夫还不够,还要再带走我的儿子吗?”
“为何不愿意带走我呢?让我代替我的孩子去死吧!”
这一句话是发自肺腑与真心的,至少在这一瞬间,窦太后是愿意用自己残存的性命换取景帝性命的。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景帝苦笑一声:“母亲,这世上哪里有这种事情呢?”
或许是被窦太后感动了,景帝的称呼也从母后变成了母亲,他勉强从床榻上抬起头,看着窦太后说道:“太医令说我就这一两年的功夫了,可是如今朝堂之上的事情我却并不能撒手。”
“虽说有官渡侯在,不必担心,但.....我担忧的却正是官渡侯啊!”
“皇长子虽然老成稳重,但却有昔年始皇帝之子扶苏的缺点,而皇十子虽然是最类似朕的,但却过于年幼。”
“娘......”
景帝眼角落下泪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做出抉择啊。”
他死死的握着窦太后的手:“您让弟弟来帮我一次,您再让他来帮我一次好吗?”
“让弟弟来京都,与荣儿、彘儿相争,若是荣儿能赢,那朕也就放心了。”
“若是荣儿输了,那便让他留在朝堂上,与官渡侯制衡,一直等到彘儿长大。”
“若是彘儿输了....,就兄终弟及,娘您帮我看着,待到彘儿成年,有了手段,再让弟弟禅让。”
“可是您万万不能如此说,便只说我有意传位给弟弟,效仿惠帝兄终弟及.....否则弟弟是万万不愿意来长安的。”
“娘.....”
景帝声声哽咽:“您偏爱弟弟多年,便在我临死前疼孩儿一次吧!”
如此诛心之言,加上景帝此时的苍白无力,让窦太后心头的哀戚彻底如同洪水一般泪崩,她看着景帝,缓缓的叹了口气:“好。”
“好。”
“娘帮你。”
“娘帮你将你弟弟骗过来这一次!”
.... ....
景帝十三年,冬末,最后一日。
皇帝病重,太后却在这个时候发下懿旨,诏梁王刘武入京。
奇怪的是这一次...官渡侯并没有阻拦。
与此同时,梁国。
梁王看着手中密信,心中激动的颤抖。
“皇兄病重....却对皇长子不满意?”
他嘴角带着些许笑容:“终于....让我等到这个机会了么?”
自从太后老老实实在后宫中呆着了之后,景帝就觉着自己的心情一直很好——这种好心情从景帝五六年一直持续到了景帝十三年。
终于在景帝十三年画上了一个不算完美的分止符。
景帝十三年,秋日。
皇帝偶感风寒,本来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却不知为何迟迟不见身体恢复健康,只能够一直缠绵在病榻之上。
一日两日且还好,但时间久了,终究是让一些人有了别的念头。
其中就包括皇长子刘荣、皇十子刘彘、以及....一位本来不应该有什么想法的梁王。
当年梁王抵抗了七国之乱,差点把自己的封国打烂了之后,梁王就后悔了,他明确的认识到了皇帝只是给他画饼而已,所以他便灰溜溜的回去了自己的封国。
可是如今.....景帝又想起来了自己家这位任劳任怨的弟弟。
因为他的重病,所以朝堂上需要有几个势力相互抗衡制约,这样才能够让他这个重病在床的人继续把持权力。
可是如今的朝堂并不符合这样的要求。
哪怕是他想要亲自扶持一下刘彘也不行,因为刘彘的年纪实在是太过于幼小了。
刘彘是景帝五年出生的,而如今方才八岁,一个八岁的孩童,就算是再怎么厉害,他如何能够和一个成年人在朝堂上争论辩驳,乃至于抗衡呢?
哪怕这个八岁的孩子身后有官渡侯在——因为官渡侯是不可能真的站在刘彘身后,作为他的靠山的,因为谁都知道,大部分皇帝不发癫的时候,陈氏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意思。
所以那些人也不可能符合他的念头,而去将“念头”对准刘彘,以此来达到一个“靶子”的目的。
景帝来来回回的寻寻觅觅,最后终于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
梁王。
.... .....
太后宫中
窦太后微微的闭着眼睛,在大殿之中听着身旁的内侍给他念诵着诸多黄老大家的著作,她已经许久未曾出过自己的宫殿了,哪怕是出自己的宫殿,也不过是出来转两圈而已。
“踏踏踏——”
一阵不急不缓的脚步声响起,窦太后身边最宠爱的一个宫女走了进来,附在窦太后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以至于窦太后的眉宇间多了几分蹙眉。
那宫女说完之后便坐在那里静静的等着,而等到窦太后思索完毕了之后,才是长叹一声:“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吗?”
宫女微微颔首:“此消息是从太医令那边传来的,应当不是假的。”
“此次陛下请您过去,应该也是为了这件事情。”
窦太后这才是微微点头:“走吧,看看皇帝到底想做什么。”
说着,便颤颤巍巍的起身,在身旁侍女的搀扶之下,缓步的朝着远处走去。
... .....
未央宫中
景帝躺在床榻上,神色苍白,眉宇中却带着算计的神色。
窦太后走过来的时候,见到的景帝却是一脸的苍白,满身的无力:“启儿?启儿?”
看着这样的皇帝,窦太后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无论她是否偏心,无论她是否总是想让梁武多占一些便宜,但她总归还是疼爱这个孩子的。
如今这个孩子躺在病榻之上,一副行将就木的样子,这让太后如何能够不心疼呢?
景帝听到窦太后的声音,颤颤巍巍的伸出手,在床上摸索着,终于是摸索到了窦太后的手,而后紧紧的握着,悲戚的声音中难免带着了些许的真诚。
“母后——”
这声音中带着哀伤和无力,甚至有几分对于人世的留念。
只是短短的两个字,便让窦太后瞬间眼角迸发了些许的泪水,她捶着胸口:“上天带走了我的丈夫还不够,还要再带走我的儿子吗?”
“为何不愿意带走我呢?让我代替我的孩子去死吧!”
这一句话是发自肺腑与真心的,至少在这一瞬间,窦太后是愿意用自己残存的性命换取景帝性命的。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景帝苦笑一声:“母亲,这世上哪里有这种事情呢?”
或许是被窦太后感动了,景帝的称呼也从母后变成了母亲,他勉强从床榻上抬起头,看着窦太后说道:“太医令说我就这一两年的功夫了,可是如今朝堂之上的事情我却并不能撒手。”
“虽说有官渡侯在,不必担心,但.....我担忧的却正是官渡侯啊!”
“皇长子虽然老成稳重,但却有昔年始皇帝之子扶苏的缺点,而皇十子虽然是最类似朕的,但却过于年幼。”
“娘......”
景帝眼角落下泪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做出抉择啊。”
他死死的握着窦太后的手:“您让弟弟来帮我一次,您再让他来帮我一次好吗?”
“让弟弟来京都,与荣儿、彘儿相争,若是荣儿能赢,那朕也就放心了。”
“若是荣儿输了,那便让他留在朝堂上,与官渡侯制衡,一直等到彘儿长大。”
“若是彘儿输了....,就兄终弟及,娘您帮我看着,待到彘儿成年,有了手段,再让弟弟禅让。”
“可是您万万不能如此说,便只说我有意传位给弟弟,效仿惠帝兄终弟及.....否则弟弟是万万不愿意来长安的。”
“娘.....”
景帝声声哽咽:“您偏爱弟弟多年,便在我临死前疼孩儿一次吧!”
如此诛心之言,加上景帝此时的苍白无力,让窦太后心头的哀戚彻底如同洪水一般泪崩,她看着景帝,缓缓的叹了口气:“好。”
“好。”
“娘帮你。”
“娘帮你将你弟弟骗过来这一次!”
.... ....
景帝十三年,冬末,最后一日。
皇帝病重,太后却在这个时候发下懿旨,诏梁王刘武入京。
奇怪的是这一次...官渡侯并没有阻拦。
与此同时,梁国。
梁王看着手中密信,心中激动的颤抖。
“皇兄病重....却对皇长子不满意?”
他嘴角带着些许笑容:“终于....让我等到这个机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