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给钱就行
第60章 文景盛世,十子降生
小
大
景帝五年,春。
万物复苏的时节,战乱距离大汉已经遥远了许多,人们三三两两的开始了平和而又安宁的生活。
得益于先皇,也就是文帝的统治,景帝前期的时候,天下就已经呈现出一派繁荣安定的气象了,而在庆侯、条侯击败了作乱的诸王后,天下更是一派盛世气象。
此时的大汉已然可以说是达到了“盛世”了。
而对于这一段历史,事实上后世也的确是有所记载的——文景之治。
当然了,有了陈氏的这一段历史,已经不再被称之为文景之治了,而是被称之为文景盛世,这是一个极其大的差别。
众所周知,历史书中的用词都是十分稳健的。
纵横华夏上下五千年,能够被称之为盛世的时期也没有几个。
他们之间也各自有高下之分。
比如被称之为“治”的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
而被称之为“盛世”的则有:汉武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
若是仔细观察便能够发现,“某某之治”便是“某某盛世”的前传,一个盛世的前方,一定是有一个可以被称之为“盛世”的治理年间。
这是符合事情发展规律的。
文景对应汉武,文景两位皇帝的节省和治理,让汉武帝能够尽情的挥洒着属于自己的武略,纵情使用着大汉铁骑,去将四方蛮夷驱逐。
而贞观则是对应着开元——实际上,贞观本身也可以被称之为盛世,但相较于开元来说,他少了些许的庞大、宏伟,所以如今历史上将其称之为贞观之治。
洪武之治则是对应着永乐盛世,追随洪武的那群人被洪武亲手送了下去,而老爷子的狠辣手段也让文人集团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的靖难更是让那群文人短暂的安息。虽然他们很快就又卷土重来。
不难看出,当乱世被合适的人治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迎来盛世了。
这是客观规律。
但历史中,唯有“文景盛世”逃避了这个客观规律。
文景盛世之前的铺垫太少了,人们压根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盛世就已经到来——在某种方面,这个时期的“文治”已经达到了巅峰,只是缺少“武功”,仅此而已。
所以在有陈氏的这段历史中,后世的人又将这两段、一共三个皇帝撑起来的盛世唤作.....“三皇盛世”,以此来表彰这三位皇帝做出的杰出贡献。
而如今,这些后世的闲谈也不过是些许笑话罢了,大汉的黔首们对此全然无所知晓,只是简简单单的生活着。
这已经是他们心中最宏大的愿望了。
一片青青草,茫茫无错泉。
踏青之处。
陈熙侧卧在草地上,身下铺着布帛,整个周围踏青的人当中,只有他一个显得最为悠闲,也只有他一个是最为“节省”的。
其余的诸多权贵们身下垫着的都是千金难得的绸缎。
这也是大汉前期的另外一个基调——在长安城这座庞大而又恢弘的城市中,缓过气来的权贵们终于开始肆无忌惮的露出了属于自己的狰狞爪牙。
他们开始隐晦的“浪费”。
比如先皇的长女、如今皇帝的长姐,那位“馆陶公主”,馆陶公主的奢侈浪费到了什么地步呢?她出行的时候,脚下是一定要铺垫丝绸的,而这些丝绸只是用一次便会被销毁,因为这位公主不愿意用第二次。
至于景帝?
景帝虽然还未曾如此奢靡,但他却也已经忘记了当初文帝所留下来的节省之心。
毕竟....此时的大汉当真是可以说“富裕至极”。
原本历史中景帝后期才会出现的堆积在粮仓中的谷子因为太多了开始发霉,而穿着铜板的绳子因为太长时间,所以开始腐烂的情形,已经出现。
陈熙看着这些奢靡的人,心中缓缓冷笑一声。
战乱不过刚刚过去,就开始如此奢靡?
才过了几天的好日子!
他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弹劾这众人,甚至隐晦的弹劾景帝,就看到了远处拖着一身疲惫的“梁王”同样缓缓到来。
陈熙的眉宇中一瞬间闪过了些许的唏嘘。
这个可怜的家伙啊....
梁王可怜吗?实在是太过于可怜了!
景帝三年的秋冬之际,七王之乱被迅速平息了——而平息之后,皇帝就像是忘记了对梁王的贡献一样,虽然依旧每天都与梁王亲密无间,但只要梁王一提及“兄终弟及”,景帝就迅速转移话题。
像极了穿上裤子就不认人的渣男。
当看到第二个人物出现的时候,陈熙的眉宇中终于带上了些许的凝重,他微微蹙眉:“这两个人,这么早就已经糊弄到了一起吗?”
出现的人....自然是馆陶!
陈熙缓缓的吐了口气,看着馆陶以及梁王,心中蒙上了一丝丝的阴霾。
不过.....他总算是想到了,该以什么理由为“切入点”,给这大汉的权贵们一点小小的教训了。
他缓缓起身,令侍从将铺在地上的粗布收了起来,他与诸多权贵不同、或者说陈氏与诸多权贵不同,这粗布是会反复使用的。
这也是权贵们一直不满陈氏的一点原因。
大家都在这奢靡的享受呢,你装什么大尾巴狼?
.... .....
景帝五年,春四月。
随着一道啼哭声,刘启的第十个孩子降世了,这个孩子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甚至皇长子刘荣都没有在意。
因为....这个孩子实在是太小了!
现在生下来有什么用?
景帝的身体并不算好,先皇在位二十六年,已然算是长寿的了,景帝能在位二十六年吗?大抵上是不能的,而到时候,一个年幼方才加冠的皇子能有什么威胁?
须知,加冠才能佐政!
若是十几年的积累都打不过一个成年不久、方才佐政的少年,刘荣觉着自己就可以去死了。
.... ....
景帝五年,夏,五月。
夏雨阵阵,一道道惊雷声响起。
陈熙准备好在今日掀起一阵滔天巨浪了。
万物复苏的时节,战乱距离大汉已经遥远了许多,人们三三两两的开始了平和而又安宁的生活。
得益于先皇,也就是文帝的统治,景帝前期的时候,天下就已经呈现出一派繁荣安定的气象了,而在庆侯、条侯击败了作乱的诸王后,天下更是一派盛世气象。
此时的大汉已然可以说是达到了“盛世”了。
而对于这一段历史,事实上后世也的确是有所记载的——文景之治。
当然了,有了陈氏的这一段历史,已经不再被称之为文景之治了,而是被称之为文景盛世,这是一个极其大的差别。
众所周知,历史书中的用词都是十分稳健的。
纵横华夏上下五千年,能够被称之为盛世的时期也没有几个。
他们之间也各自有高下之分。
比如被称之为“治”的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
而被称之为“盛世”的则有:汉武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
若是仔细观察便能够发现,“某某之治”便是“某某盛世”的前传,一个盛世的前方,一定是有一个可以被称之为“盛世”的治理年间。
这是符合事情发展规律的。
文景对应汉武,文景两位皇帝的节省和治理,让汉武帝能够尽情的挥洒着属于自己的武略,纵情使用着大汉铁骑,去将四方蛮夷驱逐。
而贞观则是对应着开元——实际上,贞观本身也可以被称之为盛世,但相较于开元来说,他少了些许的庞大、宏伟,所以如今历史上将其称之为贞观之治。
洪武之治则是对应着永乐盛世,追随洪武的那群人被洪武亲手送了下去,而老爷子的狠辣手段也让文人集团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的靖难更是让那群文人短暂的安息。虽然他们很快就又卷土重来。
不难看出,当乱世被合适的人治理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迎来盛世了。
这是客观规律。
但历史中,唯有“文景盛世”逃避了这个客观规律。
文景盛世之前的铺垫太少了,人们压根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盛世就已经到来——在某种方面,这个时期的“文治”已经达到了巅峰,只是缺少“武功”,仅此而已。
所以在有陈氏的这段历史中,后世的人又将这两段、一共三个皇帝撑起来的盛世唤作.....“三皇盛世”,以此来表彰这三位皇帝做出的杰出贡献。
而如今,这些后世的闲谈也不过是些许笑话罢了,大汉的黔首们对此全然无所知晓,只是简简单单的生活着。
这已经是他们心中最宏大的愿望了。
一片青青草,茫茫无错泉。
踏青之处。
陈熙侧卧在草地上,身下铺着布帛,整个周围踏青的人当中,只有他一个显得最为悠闲,也只有他一个是最为“节省”的。
其余的诸多权贵们身下垫着的都是千金难得的绸缎。
这也是大汉前期的另外一个基调——在长安城这座庞大而又恢弘的城市中,缓过气来的权贵们终于开始肆无忌惮的露出了属于自己的狰狞爪牙。
他们开始隐晦的“浪费”。
比如先皇的长女、如今皇帝的长姐,那位“馆陶公主”,馆陶公主的奢侈浪费到了什么地步呢?她出行的时候,脚下是一定要铺垫丝绸的,而这些丝绸只是用一次便会被销毁,因为这位公主不愿意用第二次。
至于景帝?
景帝虽然还未曾如此奢靡,但他却也已经忘记了当初文帝所留下来的节省之心。
毕竟....此时的大汉当真是可以说“富裕至极”。
原本历史中景帝后期才会出现的堆积在粮仓中的谷子因为太多了开始发霉,而穿着铜板的绳子因为太长时间,所以开始腐烂的情形,已经出现。
陈熙看着这些奢靡的人,心中缓缓冷笑一声。
战乱不过刚刚过去,就开始如此奢靡?
才过了几天的好日子!
他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弹劾这众人,甚至隐晦的弹劾景帝,就看到了远处拖着一身疲惫的“梁王”同样缓缓到来。
陈熙的眉宇中一瞬间闪过了些许的唏嘘。
这个可怜的家伙啊....
梁王可怜吗?实在是太过于可怜了!
景帝三年的秋冬之际,七王之乱被迅速平息了——而平息之后,皇帝就像是忘记了对梁王的贡献一样,虽然依旧每天都与梁王亲密无间,但只要梁王一提及“兄终弟及”,景帝就迅速转移话题。
像极了穿上裤子就不认人的渣男。
当看到第二个人物出现的时候,陈熙的眉宇中终于带上了些许的凝重,他微微蹙眉:“这两个人,这么早就已经糊弄到了一起吗?”
出现的人....自然是馆陶!
陈熙缓缓的吐了口气,看着馆陶以及梁王,心中蒙上了一丝丝的阴霾。
不过.....他总算是想到了,该以什么理由为“切入点”,给这大汉的权贵们一点小小的教训了。
他缓缓起身,令侍从将铺在地上的粗布收了起来,他与诸多权贵不同、或者说陈氏与诸多权贵不同,这粗布是会反复使用的。
这也是权贵们一直不满陈氏的一点原因。
大家都在这奢靡的享受呢,你装什么大尾巴狼?
.... .....
景帝五年,春四月。
随着一道啼哭声,刘启的第十个孩子降世了,这个孩子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甚至皇长子刘荣都没有在意。
因为....这个孩子实在是太小了!
现在生下来有什么用?
景帝的身体并不算好,先皇在位二十六年,已然算是长寿的了,景帝能在位二十六年吗?大抵上是不能的,而到时候,一个年幼方才加冠的皇子能有什么威胁?
须知,加冠才能佐政!
若是十几年的积累都打不过一个成年不久、方才佐政的少年,刘荣觉着自己就可以去死了。
.... ....
景帝五年,夏,五月。
夏雨阵阵,一道道惊雷声响起。
陈熙准备好在今日掀起一阵滔天巨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