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小
大
老人家中得了旧课本的小孙女虽然很高兴,但苦于无人教习的话确实看不懂课本。
不过有人可以看懂。
她的小伙伴乙每个月会有一半的时间,一直住在风氏学堂读书。
想要在那儿读书也是有条件的,首先除了吃的,一般都是粟米、稻米或者麦子需要自带,另外还有菜钱和住宿费用这些也需要交给风氏,用粮食、麻布或者自家鸡抵都可以。
虽然孩子在家也要吃饭所以自带粮食这件事没什么问题,不过若是不去风氏读书,就不会多出来那些额外的费用。
一些自认为精明的家长们便并不把“读书”认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毕竟先民们没上过那个什么学,不也照样种地活的好好的么?
寒枝对此也并不强求。
风氏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办理学校其实是一件十分勉强的事,但她还是坚持办理的原因就是这样可以提前培育筛选人才。
这第一批可以来上学的,家庭情况大致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家中不缺粮食,也不缺小孩帮着干活,把小孩送去学校,权当是花点粮食让人带孩子,顺便学点东西。
还有一些,就是家里虽然粮食不多,但是双亲比较有远见,认为风氏之所以能有今天,无异于是因为他们部落里无论大人小孩,掌握的知识都远比同龄人要多。
这样的风氏愿意把知识传播出来,代价只是出一些粮食
那么即使自己少吃几口,也是要把孩子送去试一试的。
至于上学期间的安全问题,不用担心。
在风氏上学是很安全的,每月月初去上学时由自家的大人送去学堂,月中则由风氏专门安排的人送回去。
她们有一种以牛拉动的特制板车,用木头和一些铁制的零件拼接而成,一个车上可以坐十来个小孩。
目前只有附近二十几公里的部落愿意将家中小孩送去读书,更远一些的就没办法了。
寒枝特意测算过,当下人的体力比后世的人要好一些,光凭两条腿走路的话,时速大概在6公里左右。
二十几公里需要走上四小时,来回八小时,正好早上出门晚上到家。
不过这是在路况好的情况下,遇到那些住的偏僻些,需要爬山过河的部落民,就不止用这么点时间了。
所以方圆五十公里大概有一半的部落是无法将孩子送来读书的。
这也没办法,后世行路难的情况可是持续了几千年的,风氏目前还没有富到可以修路,就只能尽己所能,为附近的人便宜行事。
乙家里的情况是属于父母有远见的,所以去年就开始送乙去风氏念书了。
好奇心十分旺盛的小孙女决定带着她的两本旧课本去找乙。
乙果然是知道课本怎么读的。
“咦,这不是去年我才学过的初级语文和数学吗?你怎么有风氏的教材?哎呀,是不是你们巫医同意结盟,你也要去上学啦?太好了,那我们以后可以结伴念书,虽然不是一个班,但是吃饭睡觉都可以一起呢。”
小孙女大人模样的叹口气,“唉,我也想啊,但是阿祖说巫医就是不同意呢,这是我阿祖从集市上换来的旧课本,家里人都看不懂,所以我来找你问问呢。”
乙听完便也跟着叹口气:“真是不知你们的巫医在想什么,结盟这么好的事情,为何一直不答应,害得你都不能读书!!”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的摇摇头,认为这巫医真是太不懂事啦!
乙想到学校那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小老师经常说让她们不光要记住新学的知识,有空还可以复习一下从前学过的旧知识,说不定可以从里面得到新的理解体会。
如果她来教小伙伴,岂不是就可以把从前的知识再学一遍了?
“我来教你呀。”乙高兴的和小伙伴说。
小孙女高兴的蹦起来:“真的么?好哇,你教我学,我很认真,一定能学会的。”
两个小孩的小脑瓜凑一起,翻开了课本。
靠着祝葵商队的帮助,风氏白陶在这几年里,传遍了周围各个大小部落。
如今的白陶价格早已变得十分便宜,家里再穷也可以换上几个白陶碗来用。
白陶的崛起也是大河族迅速衰落的原因之一。
只是这个衰落过程持续了好几年,是从一点点细微的变化开始的,所以等到大河族发现的时候,已经无力改变。
不过即使他们提前察觉,大概也是做不了什么的
刚搬下山那会的风氏很弱,但背后有游商做靠山,之后风氏逐年壮大,即使没有祝葵的帮扶,实力也已经远超周围各个部落了。
谁也弄不清风氏为何能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壮大到这个地步。
是从她们的白盐出现在各个部落人家中的盐罐开始的呢?还是从白陶在大城中得到疯狂争抢开始的?又或者是从周围部落都学着她们种植水稻开始的?
又或者这些都有?
更可恨的是她们会做的事情居然远远不止这么一点,比如说养猪都能养出新花样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风氏的人都把豕叫做猪,她们叫多了,周围的人也跟着这么叫,如今没人叫豕,都把豕叫做猪啦。
那猪以前都是吃人畜的粪便长大的,虽说这样养大的肉吃起来腥臭,但总也是肉,忍一忍照样吃不是。
但风氏不一样,她们养的猪从来不吃这些脏物,吃什么呢?
吃那种以前长在盐碱地上没人会多看一眼的杂草,哦那杂草现在也有名字了,叫做野苋菜。
风氏的雇工们连续几年在盐碱地上开辟了上千亩的新地,年年除了种植大量的油菜之外,还种植野苋菜喂猪。
当然不止是喂野苋菜,风氏的巫医说了,只喂菜不长膘,得喂些粮食。
正好山中有许多橡子树,年年都会结厚厚的橡果,雇工们一到秋天橡果成熟的时候就成群结队的进山采摘。
周围许多部落一看风氏这么干,也跟着效仿,一时山中的橡果几乎被采绝,也不知道那年冬天山中有多少食橡果的动物因为没了橡果而急的吱吱乱叫。
不过效仿采摘橡果的人并不知道橡果要处理以后才能给猪吃,因此差点闹出了猪命。
没处理过的橡子猪一开始倒是吃的开心,只是吃完以后拉不出来不说,还会将食物吐出来。
又或者拉是拉了,但拉出来的粪便都带着血。
养猪的人都急坏了。
这个风氏,说是橡子可以养猪,怎么猪现在变成这样?眼看这猪就快死了!
请收藏本站:www.79408.icu。笔趣阁手机版:m.79408.icu
不过有人可以看懂。
她的小伙伴乙每个月会有一半的时间,一直住在风氏学堂读书。
想要在那儿读书也是有条件的,首先除了吃的,一般都是粟米、稻米或者麦子需要自带,另外还有菜钱和住宿费用这些也需要交给风氏,用粮食、麻布或者自家鸡抵都可以。
虽然孩子在家也要吃饭所以自带粮食这件事没什么问题,不过若是不去风氏读书,就不会多出来那些额外的费用。
一些自认为精明的家长们便并不把“读书”认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毕竟先民们没上过那个什么学,不也照样种地活的好好的么?
寒枝对此也并不强求。
风氏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办理学校其实是一件十分勉强的事,但她还是坚持办理的原因就是这样可以提前培育筛选人才。
这第一批可以来上学的,家庭情况大致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家中不缺粮食,也不缺小孩帮着干活,把小孩送去学校,权当是花点粮食让人带孩子,顺便学点东西。
还有一些,就是家里虽然粮食不多,但是双亲比较有远见,认为风氏之所以能有今天,无异于是因为他们部落里无论大人小孩,掌握的知识都远比同龄人要多。
这样的风氏愿意把知识传播出来,代价只是出一些粮食
那么即使自己少吃几口,也是要把孩子送去试一试的。
至于上学期间的安全问题,不用担心。
在风氏上学是很安全的,每月月初去上学时由自家的大人送去学堂,月中则由风氏专门安排的人送回去。
她们有一种以牛拉动的特制板车,用木头和一些铁制的零件拼接而成,一个车上可以坐十来个小孩。
目前只有附近二十几公里的部落愿意将家中小孩送去读书,更远一些的就没办法了。
寒枝特意测算过,当下人的体力比后世的人要好一些,光凭两条腿走路的话,时速大概在6公里左右。
二十几公里需要走上四小时,来回八小时,正好早上出门晚上到家。
不过这是在路况好的情况下,遇到那些住的偏僻些,需要爬山过河的部落民,就不止用这么点时间了。
所以方圆五十公里大概有一半的部落是无法将孩子送来读书的。
这也没办法,后世行路难的情况可是持续了几千年的,风氏目前还没有富到可以修路,就只能尽己所能,为附近的人便宜行事。
乙家里的情况是属于父母有远见的,所以去年就开始送乙去风氏念书了。
好奇心十分旺盛的小孙女决定带着她的两本旧课本去找乙。
乙果然是知道课本怎么读的。
“咦,这不是去年我才学过的初级语文和数学吗?你怎么有风氏的教材?哎呀,是不是你们巫医同意结盟,你也要去上学啦?太好了,那我们以后可以结伴念书,虽然不是一个班,但是吃饭睡觉都可以一起呢。”
小孙女大人模样的叹口气,“唉,我也想啊,但是阿祖说巫医就是不同意呢,这是我阿祖从集市上换来的旧课本,家里人都看不懂,所以我来找你问问呢。”
乙听完便也跟着叹口气:“真是不知你们的巫医在想什么,结盟这么好的事情,为何一直不答应,害得你都不能读书!!”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的摇摇头,认为这巫医真是太不懂事啦!
乙想到学校那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小老师经常说让她们不光要记住新学的知识,有空还可以复习一下从前学过的旧知识,说不定可以从里面得到新的理解体会。
如果她来教小伙伴,岂不是就可以把从前的知识再学一遍了?
“我来教你呀。”乙高兴的和小伙伴说。
小孙女高兴的蹦起来:“真的么?好哇,你教我学,我很认真,一定能学会的。”
两个小孩的小脑瓜凑一起,翻开了课本。
靠着祝葵商队的帮助,风氏白陶在这几年里,传遍了周围各个大小部落。
如今的白陶价格早已变得十分便宜,家里再穷也可以换上几个白陶碗来用。
白陶的崛起也是大河族迅速衰落的原因之一。
只是这个衰落过程持续了好几年,是从一点点细微的变化开始的,所以等到大河族发现的时候,已经无力改变。
不过即使他们提前察觉,大概也是做不了什么的
刚搬下山那会的风氏很弱,但背后有游商做靠山,之后风氏逐年壮大,即使没有祝葵的帮扶,实力也已经远超周围各个部落了。
谁也弄不清风氏为何能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壮大到这个地步。
是从她们的白盐出现在各个部落人家中的盐罐开始的呢?还是从白陶在大城中得到疯狂争抢开始的?又或者是从周围部落都学着她们种植水稻开始的?
又或者这些都有?
更可恨的是她们会做的事情居然远远不止这么一点,比如说养猪都能养出新花样来。
也不知道为什么风氏的人都把豕叫做猪,她们叫多了,周围的人也跟着这么叫,如今没人叫豕,都把豕叫做猪啦。
那猪以前都是吃人畜的粪便长大的,虽说这样养大的肉吃起来腥臭,但总也是肉,忍一忍照样吃不是。
但风氏不一样,她们养的猪从来不吃这些脏物,吃什么呢?
吃那种以前长在盐碱地上没人会多看一眼的杂草,哦那杂草现在也有名字了,叫做野苋菜。
风氏的雇工们连续几年在盐碱地上开辟了上千亩的新地,年年除了种植大量的油菜之外,还种植野苋菜喂猪。
当然不止是喂野苋菜,风氏的巫医说了,只喂菜不长膘,得喂些粮食。
正好山中有许多橡子树,年年都会结厚厚的橡果,雇工们一到秋天橡果成熟的时候就成群结队的进山采摘。
周围许多部落一看风氏这么干,也跟着效仿,一时山中的橡果几乎被采绝,也不知道那年冬天山中有多少食橡果的动物因为没了橡果而急的吱吱乱叫。
不过效仿采摘橡果的人并不知道橡果要处理以后才能给猪吃,因此差点闹出了猪命。
没处理过的橡子猪一开始倒是吃的开心,只是吃完以后拉不出来不说,还会将食物吐出来。
又或者拉是拉了,但拉出来的粪便都带着血。
养猪的人都急坏了。
这个风氏,说是橡子可以养猪,怎么猪现在变成这样?眼看这猪就快死了!
请收藏本站:www.79408.icu。笔趣阁手机版:m.79408.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