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空门内外
在所有人眼前,出现了极其反常识的一幕:
一柄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有些破旧、长度不过一米的木剑。
凭空出现在那八只山峰般巨大的金色佛掌之前。
相比于遮天蔽日的佛掌,这木剑渺小得如同沧海一粟,仿佛下一刻就会被碾成齑粉。
然而,就在这柄破木剑出现的刹那,那八只蕴含着毁灭伟力、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压下的金色巨掌,却像是骤然撞上了一堵无形无质、却坚不可摧的叹息之墙。
猛地僵滞在半空之中!
任凭毗湿奴如何催动神力,竟再不得寸进!
清风拂过,一位身披阴阳太极道袍、头插古朴木簪、手持雪白拂尘的道人,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大夏众神身前。
他面容清癯,眼神澄澈如婴儿,周身并无迫人气势,却仿佛与整个天地大道融为一体。
正是道德天尊!
他并未看那僵住的佛掌,只是左手掐了个简单的剑诀,朝着前方遥遥一点。
“散。”
言出法随!
一瞬间,天地间仿佛有亿万道无形无质、却凌厉至极的先天剑气自虚空中垂落!
这些剑气并非实体,却蕴含着斩断法则、归返混沌的无上道韵!
它们如同春风化雨,无声无息地拂过那八只金色巨掌,以及毗湿奴身后那尊庞大的金色佛像。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没有刺眼夺目的光华。
在无数道惊骇的目光注视下,那八只金色佛掌,连同那尊宝相庄严与金刚怒目并存的诡异佛像,
就如同被阳光照射的冰雪,又如同被风吹散的沙雕,从边缘开始,寸寸瓦解,化作最精纯的天地元气,消散于无形!
“噗——!”
法术被强行破除,气机牵引之下,毗湿奴如遭雷击,猛地喷出一大口金色的神血,周身澎湃的神力瞬间萎靡了大半。
他脸上那掌控一切的疯狂笑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惊与凝重。
“道德……你来的,倒是挺快。” 毗湿奴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忌惮。
道德天尊手持拂尘,神色依旧平和,仿佛刚才只是随手拂去了一点尘埃。
他摇了摇头,目光并未停留在毗湿奴身上,而是越过他,投向了那道依旧矗立在战场后方的巨大【空门】。
“不仅是我。”
他淡淡开口。
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在【空门】的另一侧,印度天神庙的上空,另一道身影,毫无征兆地显现。
那人穿着最普通的粗布衣衫,脚踏一双陈旧的草鞋,打扮得如同山间樵夫。
然而,他的面容却俊朗如皎月,一双眸子深邃如同蕴藏了万古星辰。
他周身气息内敛到了极致,却又仿佛与整个宇宙的呼吸同步。
他面带温润平和的微笑,如同一位谦谦有礼的访客,朝着空门之内,对着那端坐于天神庙最高处的四面神梵天,遥遥行了一个道揖。
然而,他口中说出的话语,却比万载玄冰更冷,比九幽寒风更利,蕴含着森然刺骨的杀机:
“梵天道友,有礼了。”
“是你自己滚出来,领受天道责罚……”
“还是,让贫道我进去,亲自摘了你的项上人头?”
天神庙最高处,那端坐于莲台之上、四面四臂、原本悲天悯人的巨大佛像,四张面孔上的眼眸,在这一刻同时缓缓睁开。
八道目光,穿越了【空门】的阻隔,与门外那位脚踏草鞋、面容皎月的道人对上。
没有想象中的佛光普照,在那八只眼眸的最深处,一抹深沉到极致、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纯粹黑意,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悄然划过,带着令人心悸的邪异与冰冷。
元始天尊的目光何等锐利,他瞬间便捕捉到了那转瞬即逝的黑意,原本温润平和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与彻骨的寒意。
“原来如此……” 元始天尊的声音依旧平静,却仿佛带着洞穿万古的睿智与一丝淡淡的嘲讽。
“贫道还在疑惑,以创世梵天那近乎迂腐的至善心性,纵然沉睡百年,醒来后也绝无可能行此灭绝人性、屠戮亿万生灵之举。
原来,并非他改变了,而是坐在那里的,早已换成了‘你’。”
他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了梵天的表象,直视其本质:
“看来,是有人在暗中助你,从那被你们自己放逐的创世梵天手中,重新夺回了这座天神庙的权柄……
想必,那位代表着‘创造’与‘秩序’的梵天,如今已然彻底寂灭,陨落在你手中了吧?”
他口中的“创世梵天”与“灭世梵天”,乃是百年前的一段秘辛。
当年梵天因纵容甚至默许印度众神大规模献祭人类以获取力量,神性在极度的矛盾中撕裂,最终一分为二:
至善的“创世梵天”,执掌创造与生命权柄,心怀愧疚,自我放逐;
极恶的“灭世梵天”,则继承了那足以将万物“化虚”、归于寂无的恐怖力量,遁入迷雾。
百年前,两者曾有一场争夺主导权的神战,最终以创世梵天险胜,执掌天神庙,而灭世梵天败走告终。
自那以后,外界皆以为坐镇天神庙的,始终是那位心存善念的创世梵天。
如今看来,所有人都被蒙蔽了。一个执意要灭亡大夏、掠夺亿万生灵魂魄的梵天,绝不可能是那个心怀愧疚的创世梵天。
唯一的解释就是,眼前这位,是那个代表着纯粹毁灭与虚无的——灭世梵天!
他必定是在其他神系至高神的协助下(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脸色难看的毗湿奴),悄无声息地弑杀了自己的“善念”半身,夺回了一切!
“恐怕,早在十几年前,甚至更早,真正的创世梵天就已经陨落。
端坐于此,伪装至今的,一直是你这灭世的魔头。” 元始天尊的语气斩钉截铁。
莲台之上,灭世梵天那四张面孔依旧保持着悲悯的微笑,对于元始天尊的揭露,祂笑而不语,既未承认,也未否认。
然而,在这种情境下,沉默,本身就是最明确的回应!
那无声的默认,比任何狡辩都更让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