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洛嫣儿?公主?

同样的

京城里的谢婵也采用雷霆手段,讲那些有外心的官员或革职或流放。

总之,随着北境的那一场大雨。

京城也焕然一新了不少。

几日后。

京城朱雀大街。

百姓们早挤满了街道两侧,翘首以盼。

忽然远处传来整齐的马蹄声,不知谁先喊了句:“陛下凯旋了!”

人群瞬间沸腾。

慕容霆玄甲未卸,骑着战马走在最前。

而他怀里是念宝。

“是小公主!”

念宝穿着浅黛色襦裙,乖乖被慕容霆抱着。

阳光照在脸上,给她瓷白的小脸镀上一层柔光,发间别着的朵小雏菊,像是九天落下的小仙子。

在人群中的慕容霆清了清嗓子,将怀里的念宝举到头顶。

“诸位,这次大盛之所以能战无不胜,除了靠大盛士兵外,我们的公主也是我们的小功臣!”

慕容霆的名声在民间一直很好。

所以慕容霆说了念宝是功臣。

那念宝在这战争中肯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有个年轻少女冲出人群,举着刚编好的野花花环,“大功臣!快戴上!”

念宝伸出小手,接过花环戴在头上:“谢谢呀~“

这一笑简直暖得像冬日里的光。

看得众人心里暖洋洋的。

“公主接我的芍药!”

“公主!接我的老婆子摘得花!”

“小民家传的平安符,公主您快接着!”

“.......”

鲜花、香囊、点心如雨点般塞入念宝的怀里。

念宝笑着都接受了。

……

京城郊区。

青灯古佛前,檀香袅袅。

一名妇人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对着金身佛像深深叩拜。

她鬓发半白,额间刻着岁月的纹路,可眉眼间仍能看出年轻时的威严。

“佛祖保佑,助我大盛将士凯旋。”

她低声念着,声音虔诚而沙哑。

身旁,一名穿着素色罗裙的小女孩轻轻搀扶着她。

女孩约莫五、六岁年纪,乌发用一根素银簪松松挽着,露出一张瓷白的小脸。

那张清秀小脸正雀跃着望向太后:“太后,告诉您一个好消息。”

她声音脆生生的,在这寂静的佛堂里格外动听。

太后张氏缓缓直起身,拍了拍酸痛的膝盖,语气平静:“什么好消息?”

洛嫣儿半跪在地上,细心地为张氏揉捏膝盖:

“皇上攻破赤焰国都!如今正回京了呢?”

“您听,是不是外头是不是有庆祝的爆竹声。”

张氏屏气凝神听了一会,的确听到几声微弱的爆竹声。

洛嫣儿继续道:

“此番皇上凯旋归来,可多亏了太后您日日为将士们祈福。”

“您的诚心感动天地,大盛才能这么快取胜呢。”

太后闻言,眉眼舒展,显然对这话很是受用。

张氏拍了拍她的手,示意洛嫣儿起身。

洛嫣儿本是宫内一位宫女和侍卫私通生下的私生女。

但是两年前太后病重,年仅四岁的洛嫣儿竟然割肉取血。

以自己的血作为药引,太后这才恢复健康。

所以太后索性就一直将洛嫣儿带在身边抚养。

想到这里,张氏看向洛嫣儿的目光慈爱中又带着几分怜惜:“这两年跟着哀家在这佛堂清修,倒是苦了你了。”

洛嫣儿受惊般摇头:“太后,您这话严重了。”

张氏开口道:“这些日子也多亏你在我身边陪我解闷,不然我这个老婆子要无聊透顶。”

“等回宫后,哀家这就向皇帝讨个公主的名头给你,可好?”

洛嫣儿清澈的眼睛闪过一丝窃喜:“太后,这、这使不得!嫣儿身份低微...”

张氏语气不容置疑:“傻孩子,若不是你陪着哀家在这里诚心祈祷,大盛国又如何能取胜呢?”

“说到底,这大盛国取胜也有你的一半功劳。”

洛嫣儿抿了抿唇,柔柔弱弱道:“嫣儿能陪在太后身边已经很知足了,况且册封公主这件事,是要看皇上意思的...”

张氏看到洛嫣儿这幅可怜巴巴地样子又心疼起来。

而且,什么叫“要看皇上意思”?

难道她贵为太后这点权利没有吗?!

她冷哼道:“他敢?”

“我可是她的额娘!”

..........

御膳房内,炊烟袅袅。

谢婵正利落地将嫩绿的青菜切成细丝。

念宝踮着脚趴在灶台边,小鼻子动了动,眼睛亮晶晶的:“娘亲好厉害!这菜香得念宝都要流口水啦!”

谢婵轻笑,指尖点了点她的小鼻尖:“小馋猫,再等等,马上就好。”

一旁的血魔十二条触手齐上阵,正忙得不亦乐乎。

“娘娘!葱姜蒜都备好了!”

两根触手卷着切好的葱花,精准地撒进热油锅里,香气瞬间爆开。

谢婵忍俊不禁,正要说话,忽然一双修长的手从她身后伸来,轻轻接过她手中的锅铲。

“我来。”

慕容霆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后,袖口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

他低头在谢婵耳边轻声道:“你歇会儿。”

谢婵耳尖微红,却也没推辞,将锅铲递给他:“小心火候。”

念宝见状,立刻举起小手:“念宝也来打下手!”

她搬来一个小木凳,踩在上面,小手抓起一把芝麻,学着爹爹的样子往锅里撒。

慕容霆低笑,单手将她抱到一旁:“念宝负责尝味道就好。”

血魔立刻殷勤地递上一双小筷子:“小主人,你快尝尝!刚炒过的这道糖醋排骨绝了!”

念宝接过筷子,夹起一块排骨,吹了吹,小心地咬了一口。

“唔!好好次!”

她幸福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小脸鼓鼓的像只囤食的小松鼠。

这时,传来一阵极具威严的声音。

“怎么?哀家来了,也没人通传吗?”

来人身穿威仪华服,神态不怒自威。

正是太后张氏。

她身旁除了一众宫人外,还跟着一个五、六岁的小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