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食量惊人 到陈家庄

众人还礼毕,他亲自拖过另一把交椅,“哗啦”一声在八仙桌边落座。

扬声高喊:“看茶!速速备下斋饭,款待贵客!”

然而连喊数声,往日该应声而出的童仆,此刻却像受惊的鹌鹑,瑟缩在廊下阴影里。

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们身上,映出簌簌发抖的轮廓,没有一人敢踏入厅堂半步。

猪八戒晃着大耳朵凑上前,圆眼滴溜溜一转:“老倌儿,你家这些下人,怎的像见了阎王似的两边乱窜?”

说罢还故意咧开大嘴,露出两排尖牙。

老翁赔着笑解释:“他们正在后厨紧赶着备斋饭,侍奉几位老爷呢。”

“哦?”八戒摩挲着肚皮,瓮声瓮气道,“几个人伺候?”

“回上仙,八个。”

“八个?哪够!哪够!”

八戒急得直拍肚皮,震得身上肥肉乱颤,“你瞧那白净师父,一个人伺候便罢;

那雷公脸的猢狲,尖嘴猴腮吃不了多少,两人足矣;

还有这晦气脸的沙师弟,八个人勉强凑合......”

他掰着指头数到自己,突然挺胸腆肚,“俺老猪嘛,非得十二个伺候不可!”

年长老翁捋着白须笑道:“如此说来,上仙的食量定是惊人?”

八戒抹了把嘴角涎水,得意道:“马马虎虎,能填个半饱罢了!”

“哈哈!无妨!家中仆役管够,定叫上仙尽兴!”老翁爽朗的笑声,惊飞了檐下栖息的夜枭。

白发苍苍的老翁站在檐下,扬起布满皱纹的手高声吆喝。

随着一声悠长的呼唤,三十余名仆役如潮水般涌入院中,脚步匆匆却井然有序。

众人瞧见老翁,与面目奇特的丑和尚你来我往地交谈,言语间透着熟稔,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他们手脚麻利地,搬来雕花小桌,躬身请唐僧上座,又依次摆开三张桌子,恭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就坐。

在主宾席位前方,特意铺设一张檀木桌,邀两位老者安坐。

转眼间,院中飘起阵阵清香,各色新鲜蔬果、精致素食如流水般端上桌来,琼浆玉露般的佳肴,将几张桌案铺陈得满满当当,在烛火映照下泛着诱人光泽。

唐僧双手合十,神色庄重,在提筷进食前,先闭目低诵起经文。

一旁的猪八戒却早已按捺不住,喉结上下滚动,望着白花花的米饭直咽口水。

待唐僧刚念了几句,他便迫不及待地抄起大碗,猛地舀起满满一碗米饭,仰头一口吞下,那速度快得如同风卷残云。

站在一旁侍奉的小童见状,忍不住掩嘴轻笑:

"这位老爷好不知趣,怎不拿个馒头,偏要捧着一碗米饭,也不怕汤汁溅污了衣衫?

"

猪八戒抹了把嘴角,咧开大嘴笑道:

"小娃娃,哪有什么馒头,这碗米饭早进了俺老猪的肚儿里!

"

小童瞪大双眼,满脸难以置信:

"你连筷子都没动,怎就吃完了?

"

猪八戒一拍肚皮,晃着大耳朵说道:

"俺老猪还能骗你不成?千真万确是吃了!

你若不信,俺再吃一碗给你瞧瞧!

"

小童又惊又奇,赶紧转身添了一碗米饭奉上。

只见猪八戒将碗,往嘴边轻轻一晃,眨眼间碗中便空空如也,连一粒米都没剩下。

小童惊得张大了嘴巴,拍手笑道:

"爷爷!您这喉咙怕是用磨砖砌成的,着实又光又溜,连半粒米都留不住!

"

猪八戒听了这话,愈发来了兴致,接连吃了五六碗。

直到此时,唐僧才终于念完经卷,抬手示意众人用餐。

得到准许后,猪八戒彻底放开了肚皮,米饭、面食、果蔬一股脑地往嘴里塞。

吃得满嘴流油,还不忘大声叫嚷:

"添饭!快添饭!

"

起初,童仆们还能应和着来回添饭,可随着猪八戒的食量越来越大,厨房里的饭菜渐渐见底,童仆们也渐渐没了声响。

孙悟空瞧得直皱眉,忍不住出声劝道:

"贤弟,少吃些!能吃上热乎饭菜已属不易,将就吃个半饱,也比在荒山野岭挨饿强。

"

猪八戒却满不在乎,地打了个饱嗝,嘟囔道:

"你倒会说漂亮话!常言道'斋僧不饱,不如活埋',今日好不容易遇上这等好事,岂能不尽情享用?

"

孙悟空无奈地摇了摇头,懒得再与他争辩,转头对老翁说道:

"老人家,莫要理会他,只管收拾碗筷便是。

"

两位老翁听闻猪八戒的叫嚷,慌忙起身,褶皱纵横的脸上满是歉意,弓着背连连作揖:

"不瞒几位老爷,平日里斋僧行善,便是像这位长老这般食量惊人的,供应百十众也不在话下。

只是此刻日头西沉,天色渐晚,家中只预备了一石面、五斗米。

这些斋饭原是为,街坊邻里准备的散福之用,不曾想几位长老突然驾临,惊走了其他僧众,连亲戚邻居也不敢登门了。如今能拿得出的吃食,尽数摆在桌上。

若当真不够,我等即刻吩咐厨下蒸煮便是。

"

猪八戒圆睁铜铃大眼,扯着嗓子喊道:

"快去!快去!多蒸些白米饭,管够!

"

声如洪钟,震得屋梁上的积尘簌簌落下。

然而厨房方向却再无动静,显然并未如他所愿重新起火做饭。

饭罢,唐僧整了整袈裟,起身恭敬行礼致谢。

众人围坐下来闲话家常,唐僧温言问道:

"不知老施主尊姓大名?

"

老翁拱手答:

"贱姓陈。

"

唐僧闻言神色一喜:

"竟是贫僧本家!

"

老翁面露惊讶:

"老爷也姓陈?

"

唐僧颔首:

"正是!贫僧俗家姓陈......冒昧相问,老施主方才举办的是何种斋事?

"

猪八戒咧着大嘴,抢在老翁开口前笑道:

"师父何必多问?想来不过是常见的'青苗斋'、'平安斋'、'了场斋'罢了!

"

边说边晃着大耳朵,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老翁却连连摆手,急道:

"不是!不是!

"

众人皆感好奇,齐声追问:

"那究竟是何事?

"

老翁长叹一声:

"实不相瞒,是一场'预修亡斋'。

"

此言一出,猪八戒笑得前俯后仰,拍着肚皮道:

"老倌儿好没眼力!我等佛门弟子,最是精通各类斋事。

只听说过'预修寄库斋'、'预修填还斋',何曾有过'预修亡斋'?

你家又没办丧事,平白无故做什么亡斋?莫不是想诓骗我们?

"

孙悟空在一旁暗自点头,心中暗道:

"这呆子倒是长进了些!

"

面上却不动声色,转头向老翁问道:

"老公公,还请解惑,这'预修亡斋'究竟是何意?

"

两位老翁对视一眼,欠身反问:

"敢问老爷,你们取经为何不走正路,却偏偏来到此处?

"

孙悟空挑眉答道:

"自然走的是正途,只是行至一处,被滔滔河水拦住去路。

我等循声而来,正是听见府上鼓钹之音,才寻到贵府。

"

老翁又问:

"那河边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

孙悟空回忆道:

"立着一块石碑,上刻'通天河'三个大字,下书'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

老翁神色凝重:

"离那石碑往上一里多路,有座灵感大王庙,你们竟未曾撞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