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儿臣过几天娶媳妇儿,忙不开!
“发生了何事?”朱雄英询问道。
王老吉脚步微顿,看了看旁边,见是姚广孝后才开口道:“殿下,有从甘肃镇传来的消息。”
他双手平举,上面是一张风尘仆仆的纸张。
甘肃传来的消息?朱雄英一怔,甘肃目前是大明对垒西北各国的前沿,这里的消息一般来讲,都和军事相关,结合刚刚王老吉的脸色不怎么好,难不成有不长眼的犯边?
他拿过纸张,开始仔细的阅读起来。
原来,是哈密王截杀了使团,抢走了大明赐予西域诸国的赏赐,截断了商路。
不仅杀光了西域各国的使者,还将大明的使者在城墙上脱光了衣服,将衣服扔到了城外,大明使者不堪受辱,趁着守兵不备,越下城墙,落在拒马上摔死。
“可惜了一位忠勇之士,我定奏请父皇,为他歌功颂德,立碑纪念,并且善待其后人。”
这哈密王,脑子难不成被驴踢了,敢抢大明的东西。如果他不是脑子有泡,那就说明其中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哈密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这里位于天山东南方向,扼守丝绸之路的北道咽喉,是中原通往中亚、西亚的必经之地。
大明建立之后,老朱逐步恢复了西域各国对于大明的朝贡,由于厚往薄来,这些西域各国十分愿意,哈密国也在其中。
后来,宝司建立之后,在西北各地的茶马贸易,丝绸贸易兴起,便有更多商队往来经过哈密。
哈密国王兀纳失里是个贪婪的人,对来往商人都收取一到两成的过路税,并且呢,还以‘保护商队’为名,对商人收取额外的费用。
当时,大明的主要精力都在北元,北元之后又是高丽,高丽之后又是日本,日本之后又是南洋,对西域的经营一直没有腾出来手。
大明对哈密采取的是羁縻政策,通过册封和赏赐,间接获得该地区的影响力,以打通西域,直到现在。
这十多年来,哈密国靠着收税,肥了不少,这胆子也跟着肥了不少,就想着你们都得从我这里走,光收这么一点点税怎么能行?
加税!必须加税!
但对于加税这件事儿,兀纳失里一直是有这个贼心,没这个贼胆,大明可不是好惹的。不光大明不是好惹的,就连旁边的东察合台帝国,他也惹不起。
直到了今年春天,中亚的一个霸主,将目光放到了这里,就连东察合台帝国也要被迫成为他的盟友,这才让他感觉腰杆子挺直了一点儿,他得到了这位中亚霸主的支持,行事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先是提高了税收,随后就遭受了大明的斥责,这样兀纳失里更认为,大明软弱可欺,于是胆子便更大了起来,一次一次的试探大明的底线,利用地利,获取了不少好处,又获得了中亚霸主的支持,实力也开始迅速壮大。
直到现在,竟然敢公然的抢劫大明赐予西域诸国的礼物,好一个哈密王。
朱雄英看完这封奏报之后,转手将其递给了姚广孝。
姚广孝接过奏报,目光迅速扫过纸面,脸色也渐渐凝重起来。他合上奏报,沉声道:“殿下,哈密王此举无疑是在试探大明的底线,但以他的实力,定然不敢如此行事,背后定然是有其他势力支持。”
朱雄英点了点头,这和他想的一样,他说道:“西面的东察合台国,是最能影响哈密的,但东察合台国,也没有这种实力,除非是更西面的帖木儿,或者是东察合台与瓦剌各部联合起来!”
“不错,自从前些时日,陛下身体抱恙之时,西域各国就蠢蠢欲动,如今看来,是要试探大明一番!”姚广孝拿出手巾,擦了擦嘴巴,打了个饱嗝。
朱雄英冷哼一声,话语之中充满了不屑,说道:“他们不来找大明的麻烦还好,要是来找大明的麻烦,孤就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天朝!”
姚广孝说道:“殿下,宫中得到消息,应该比我们快,也应该更加详尽。或许,可...”
他正要说下去的时候,就听见外面传来了声音,说道:
“殿下,陛下请您入宫一趟!”
朱雄英与姚广孝对视一眼,随后朱雄英大步出门,正看见了加多宝和福宝太监在殿外。
福宝太监行礼道:“殿下!边关来了急报,陛下请您过去一趟。”
看来宫中也得到了消息,于是他脚步没停,便往外走去,边走边问道:“陛下现在何处?”
福宝和加多宝连忙跟着他,福宝快步的说道:“回太子殿下的话,陛下现在奉天殿!”
奉天殿?朱雄英略感意外,自从有了内阁之后,朱标这个时候不应该在后宫吗?而且就算是有政务,一般也应该在谨身殿,怎么今日在奉天殿,除非,是召集了很多人在议事。
于是他询问道:“陛下身边还有何人?”
福宝回答道:“陛下召集了五军都督府,兵部的众多大臣,在奉天殿议事呢!”
哦?看来姚广孝说的没错,这宫中一定是有什么消息,是自己不知道的,于是他匆匆往奉天殿走去,果然看到奉天殿内,灯火通明。
他快走几步,登上台阶之后,隐隐听到了里面传来了讨论的声音。迈步走入大殿之中,只见京城中的军方大佬全都集齐了。
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汤和、友军都督府右都督陈晖,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何福。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傅友德,兵部尚书唐铎等,甚至其中还有他东宫旗下的人,比如李景隆、徐允恭、蓝斌他们。
“儿臣参见父皇!”
朱标眉宇之间,似乎有些忧愁,但见到朱雄英之后,立刻变得轻松了不少,对着他招手说道:“吾儿来了,快上来,九江,给太子说一下,目前的情况!”
九江,说的就是李景隆了,你们不要小看李景隆,这种高级会议,人是妥妥的有实力参加的,历史上,李文忠走得早,这家伙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都是左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了。
“是,陛下!”
李景隆上前一步,开始介绍起来现在的局势,除了朱雄英目前所知道的之外。还知道了,西域边境上的商路已经断绝了,自从大明的使者不堪受辱,自尽身亡之后。
驻守在甘肃镇的蓝玉能干吗,那自然是不能,立刻派遣使者前去问罪,随时准备教哈密国做人,但仔细一探查可了不得,哈密国附近,出现了来自各方的军队,数量粗略一看,也不少于十万,且大部分是精锐骑兵。
这已经不是什么误会冲突了,这已经有成为一场会战的意思了。
“据凉国公的奏报所言,其中有东察合台国的兵力六万余,蒙古鞑靼和瓦剌各部集合势力,共有五万余,还有西边儿帖木儿帝国的军队,数量还不详...”
还真跟刚刚想的一样,朱雄英面色如常,没有因为这几万几万的数量,而变化脸色,开玩笑啊,就这么点儿人,够咱们太子爷砍的吗。
李景隆继续说道:“凉国公蓝玉已加强甘肃镇防务,同时派出多路斥候,密切关注各方军队动向。目前来看,哈密国似乎成了各方势力推向前台的棋子,其背后意图明显,是想借机试探我大明军力,并妄图在西域获取更多利益。”
朱雄英微微点头,表示自己已经了解了全部的信息,说道:“不知道诸位怎么看,是被动防守还是主动出击?”
坐在下方软凳上的汤和,缓缓的站起身来,用手锤了锤自己的后腰,说道:“陛下,太子,老臣认为,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太平不是防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臣主张,立刻开战!”
陈晖也站起身来,说道:“臣赞同信国公的意见,哈密国害死我大明使者,此事足以让其亡国,若是这事儿忍了,天下诸国,都会认为大明软弱可欺,如今我大明子民遍布天下,若让诸国轻视大明,海外百姓恐有危险。”
“战!臣主战!”
“臣主战!”
朱标看到众臣纷纷发表意见,只有兵部尚书唐铎还没有开口,于是问道:“唐爱卿,你是否有不同意见?”
唐铎连忙起身,说道:“陛下,臣没有不同意见,臣也主战!”
朱雄英暗自点头,这就是不被文官掣肘的武官,五军都督府体系内,官员的升迁任免,完全由五军都督府核实之后,皇帝预批,根本不用经过内阁和兵部。
完全杜绝了文官掣肘武官的情况,要是在朝堂上议论这件事儿,不知道得有多少文官站出来反对,说什么百姓艰难,民多困苦,能不打就不打的话。
可现在,直接不让文官说话,让五军都督府做决定,出方案,随后在转交给六部审核费用和后勤保障。
所以,这群武官,一点顾虑没有,说干就干。
朱标见众臣战役昂扬,于是便说道:“朕自登基以来,向来主张于邻友好,从不在边境生出事端,可如今,西域诸国,欺人太甚,为天下计,为社稷计,为苍生计,这仗就打了吧!诸位,议一议,这仗是怎么个打法?”
“父皇!儿臣有话讲!”
朱标一笑,就知道你小子憋不住,于是说道:“太子有什么话讲,说罢!”
朱雄英说道:“据我所知,蓝玉所处的甘肃镇,有五万可战士卒。周边凉州、永昌、山丹、庄浪、西宁、河州、宁夏等卫,加起来的兵力足有十四万之多,论兵力,敌我双方相差无几。”
“论后勤,我军在边疆兵囤多年,粮草富足。而敌方,大多长途跋涉而来,后勤大大不如我方!”
“依儿臣之见,此战应该前期,我方应缓打,慢打,找机会打,敌军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时间一长,必生间隙,届时我军便可改变策略,快打、狠打、围打,不仅要歼灭来犯之敌,还要将大明的卫所,往前推进八百里,让我西去商路,再不受侵扰。”
朱雄英说的这个策略,很快就受到了在场众人的认同。
西域各方势力,看似人数众多,范围甚广,但是他们都来自于不同的势力,因为利益才聚在一起,一旦付出太大,收获太小,必然会有人心生不满,从而打退堂鼓。
汤和点点头,说道:“太子此言深得兵法,不过,西域诸国,并非全是狼子野心之辈,比如被杀使臣的回鹘,他们受到帖木儿、察合台等势力的压制,定然心生不满,这些也许会成为我们的助力。”
朱标点头说道:“信国公所言不错。”
陈晖上前说道:“陛下,臣认为,边防卫所兵力是一方面,但投入战斗的兵力是另一方面,况且,为全局谋,应立刻有一支精锐之师,北上前去策应,以为万全。”
朱雄英一听,是啊,这一支精锐之师,除了我的东宫六卫,还能有谁啊,于是也开口道:“父皇,陈大人说的是啊,这精锐之师,要起到一战定乾坤的作用,依我看,还是在京城周边卫所中,挑上两万人,由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领兵前去。”
朱标瞪着眼睛,看向了朱雄英,这让朱雄英有些莫名其妙,莫非老爹已经猜出来这个将领是谁了?
“父皇,您心中可有了人选?”
朱标咬了咬牙,说道:“太子啊,这个经验丰富的将领不会是你吧!”
“是啊,就是徐允...恩?”
朱雄英一愣,什么意思,他一脸懵逼的看着朱标,说道:“父皇,您要让我去?不行不行,儿臣这次去不了,这不是儿臣怯战啊,儿臣过几天娶媳妇儿,忙不开...”
“哈哈哈!”
他话还没有说完,下方众臣全都大笑了起来,感情陛下担心太子要去,太子担心陛下让他去,有趣的很。
朱标也跟着大笑了起来,说道:“朕还担心你跟上次一样呢!”
他心里想,别人不知道你小子,我还能不知道吗,你小子听见打仗跟见了亲爹一样,好歹你这次没要去堆人头山,看来还是父皇高瞻远瞩,这次没这个婚事,这小子肯定要去搞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