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许将军给铺子送贺礼,咋又一个血光之灾?

一时间,沈二伯的举动,不仅仅将方才所发生的事儿圆了回去,同时沈家铺子也在县城之中更加有名望。

谁能想到,不过是帮着沈家说了两句公道话罢了,竟能买到县城高官都排不到的酒水!

不过,百姓们皆十分自觉,晓得这酒酿造的过程不易,且极其贵重,每人只买了一小瓶,回去尝尝味道。

沈二伯原以为今日发生这场闹剧后,周县平日里做生意交好的人脉及那些长期在他家买盒饭或者果酒的老主顾,应当不会冒着得罪万家的风险,来自家铺子祝贺了。

正琢磨着,远处便出现几个抬着一个厚重的柜子的小厮出现在沈二伯眼前。

他上前走近些看,一眼便认出了来人,打老远便迎了上去。

“哎呦,你家许将军这是作甚?小店开业不至于抬这么大个箱子啊!”

来人是周县守城将军许知秋许府的官家。

他们自是听说了万二爷带人来闹沈家铺子的事儿,不过,自家主子跟沈三爷同为武将,惺惺相惜。

他家爷不怕这些,如此,他们这群当下人的才敢来沈家铺子替主子送贺礼。

许府的官家刘兆见沈二爷打老远就迎了过来,也是笑着加快脚步。

“沈二爷,我家主子有公务在身,不便亲自前来道贺,这是我家主子吩咐小的定要将这贺礼,亲手送到您的手中!”

说着,他朝身后的小厮使了个手势。

身后的小厮连忙将那厚重的木柜子放到沈老二跟前,沈二爷不解的看向刘兆,十分不解。

“刘兄,这里头是何物啊?”

正说着,珞宝便牵着沈老四的手,走到了那柜子旁。

【这里头是玉石!】

珞宝打量了眼刘兆,眼神锃亮。

玉石好哇!

原本还发愁啥宝物能让空间升级,这不近在眼前嘛!

沈二伯听见珞宝的心声,脸上没表现出现,但心中更震惊了。

许家,跟他家关系也没有那么熟悉,出手就送玉石?

一时间,竟不知说啥好。

“沈二爷,不打开瞧瞧?这枚玉石,可是我家主子特意让人八百里加急从云县的矿山送过来的。”

他笑着指了指放在地上的箱子,三言两语便将自家主子对沈家铺子开业的重视以及许家想与沈家交好的目的,说了出来。

沈二伯听见这话,哪还能装听不懂?

“许将军如此有诚意,这贺礼,沈某自是要笑纳的!”

“老四,去打壶果酒再拿两瓶黄桃罐头,待会儿让刘兄带回去!”

刘兆见沈家也如此大方,笑着点了点头,小厮忙将柜子打开。

百姓见许家竟当街打开贺礼,让沈二爷看,自是前来围观。

珞宝站在人群前面,将柜子之中的东西看的清清楚楚。

巨大的柜子之中是用金丝楠木做成的盒子,小盒子打开,里头是一块成色极好的祖母绿玉石。

珞宝光是站在这块玉石附近,便感知到玉石始终蕴含的大能量。

【许家这个玉石送的好哇!】

【介个贺礼窝真喜欢!】

沈老二听见珞宝的心声,晓得珞宝想要这东西,没问缘由,同刘兆寒暄两句便将贺礼收下了。

刘兆拿了沈老四递来的酒水跟黄桃罐头,不打算多留,便要同沈二伯及杜县令行礼离去。

珞宝打量着刘兆,从他身上看出了一丝不同。

想着不能白拿人家东西,便顺手为许家起了一卦。

嚯!

又是血光之灾!

珞宝在心中沉思片刻,看在这块玉石的份儿上,她得想法子帮许家一把。

许将军镇守周县县城多年,周县县城跟几十里开外的军营内,从未出过乱子。

杜县令对这位一手提拔上来的许将军十分满意,在周县的百姓们心目中,许家也极其有威望。

哪怕不是为了答谢许家的玉石,这样爱民的将军,她理应出手相助!

沈家人不知在小小的铺子之中忙活了多久,直到残阳似血,月光交替之际,才打了烊。

沈二伯手上也没闲着,他在算今日小铺子进进出出这么多百姓,一共赚了多少银子。

“奶奶的,开铺子跟摆摊到底是不一样啊!”

“娘,您猜猜咱们今个儿忙活一整日,赚了多少银子?”

沈老太见他这般开心,笑着询问:“自是比摆摊时候,要多些的。”

“二哥,你就别卖官司了,咱忙活一整日到底赚了多少?”

沈老四见二哥这副惊喜的模样,十分不解。

沈二伯笑着朝众人比了个手势,忙碌了一天,他们足足赚了三十两银子!

沈家众人瞧见这个数,又一次惊讶了。

开这店铺之前,他们也跟周边的铺子打听过,这三十两银子,顶人家一个月的收成了!

先前,他们在书院门口摆摊,一个月除去成本费,也不过十几两银子入账。

“行了,别高兴太早!”

“分出来五两银子,给金家夫妇还有张妹妹还有林家夫妇当赏银吧,大家好忙活一整日都辛苦了。”

沈老太一声令下,沈二伯自是不敢多说。

金家夫妇及林家夫妇包含张婶子在内,一人足足发了一百两赏银。

“诸位也瞧见了,这才开店头一日,便如此忙碌,日后,只怕更加忙碌。”

“咱家日后每日中午管一顿晚饭,金家哥嫂还有林家哥嫂在铺子之中帮忙,是一月十两银子,张婶在家跟着老娘摘菜,银子要比两家少些。”

“也足足有五两银子,管中午跟晚上两顿饭!”

沈二伯恩威并施,先是将今日在铺子之中所发生的问题,告知众人,随后又跟沈二伯母一块,亲自给这些在铺子之中帮忙的村民赏银。

起初,众人是拒绝要赏银的,沈家能给他们一份活口的活计,他们内心之中已然十分感恩了。

忙活一整日下来,看店铺之中有这般大的百姓前来买东西,他们也跟着高兴。

哪里想的,竟还有赏银收,纷纷拿着银子给沈家人道谢。

众人踏着月色回了玉泉村,好在,并不算晚。

沈二伯母一回来,便扎进了厨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