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不配

天色逐渐暗沉,随着一盏盏明灯点起,仅剩的一线残阳也隐没西山。

王氏尚在养胎中,不好太过劳心伤神,她被下毒险些小产的事情还没水落石出,现下又要操心将军府的问责,姜璎实在过意不去,眼看就要到晚膳的时辰,她主动告退。

“阿池!”郑氏跟在后头,喊了一声。

姜璎微微惊讶,恭敬询问道:“二夫人,是有什么吩咐吗?”

“都说了喊二嫂,怎么一转头又开始见外了?”郑氏嗔怪道,顿了一下,眼中划过一抹不自在。

“你是不是还在怪我?我知道,我先前太过狭隘,做的不对……”

“没有没有!”姜璎连连摇头否认,她一点儿也没觉得郑氏有哪里不对,甚至打从心里赞同郑氏。

要是赵咎没有救她的话,卫国公府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事儿了。

得益于永安侯府的调教,在面临责怪之际,姜璎已经从最初的委屈茫然,变成现在的习以为常。

揽责认错几乎成了她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所以,一点点的好,她都会倍感荣幸,万分珍惜。

郑氏不知道她内心所想,反而越发过意不去,握着她的手郑重其事道谢。

“那日多亏了你,不然我真不敢想二郎三郎他们的后果会是怎样。”

郑氏就这么两个儿子,大的勤学懂事,小的活泼贴心,跟眼珠子似的,要但凡出点什么事,她也不用活了。

所以尽管没有亲眼目睹姜璎不假思索跳入水中,但她也能想象出那时的情景。

“我真没想到,你会跳下去救他……”郑氏感慨道。

姜璎愣了一下,好半天才道:“因为,世子夫人说,我们是一家人啊。”

既然是一家人的话,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呀。

难道不是吗?

她眼中的困惑如此清晰,似乎完全不能理解郑氏为何口出此言。

郑氏看着面前的人,莫名有种苦笑的冲动。

现在想想,之前的冷言冷语,恶意揣度,未免也太可笑了一些。

就因为是“一家人”,所以心甘情愿救人。

事后既不邀功,也不诉苦,只干巴巴憋出一句“我先走了”。

笨拙老实的根本不像是在永安侯府长大的姑娘。

又或者,正因不是亲生,所以她习惯付出。

这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本能。

郑氏忽然明白为什么王氏会在她从娘家回来那日,说出那样一句话。

王氏说:“她只是一个想要家的可怜孩子,你别那么对她。”

当时郑氏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不曾放在心上。

如今……只觉说不出的后悔愧对。

“阿池,你前些日子做的香囊,还有吗?”郑氏真想回到过去,阻止那个将香囊赏给贴身仆婢的自己,她吞吞吐吐道,“我用着还不错,你若是还有的话,再给我两个吧。”

二房的下人都看呆了!

郑氏一向要强好面子,能说出这番话,属实不易。

姜璎没想到郑氏用着不错,她一扫先前的低落,积极十足道:“我明日一早去买中药,二夫人想要几个都行!”

郑氏不厌其烦地纠正:“叫二嫂!”

姜璎结结巴巴地喊了一声“二嫂”,脸颊宛如火烧云。

“谢谢二嫂。”她小声道,凤眸亮晶晶,藏着小心翼翼的欢喜和雀跃。

郑氏不知道这谢从哪儿来,看着姜璎脸上傻乎乎的笑容,心里莫名生出一丝诡异的庆幸。

——这老实孩子得亏是被阿劫带回来了,换了旁人,不得被吃干抹净连骨头都嚼碎?!

姜璎丝毫不知道郑氏心中所想,有了郑氏这一句话,她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干劲满满,挑灯夜战又做了十来个香囊。

料子都是齐全的,也不用绣花,只要针脚紧密大查不查的就能拿得出手。

香薷去准备明日出门的牛车等一应事宜,香附则陪着姜璎一起裁布料。

有事做总比自己一个人闷闷不乐得好!

翌日一早,姜璎伺候王氏喝完药,便带着那张养心安神的药方出门了。

药堂是刑如风认识的,不会出现药材作假、好坏掺半的风险,药堂管事又曾在宫中做过十多年的医官,医术颇精,要不是不慎摔跤,以致腿脚不便,也不会辞官出宫。

姜璎买好需要的中药,又问了一些有关孕妇禁忌的问题。王氏如今怀孕,随时都有小产风险,多谨慎一些总没错。

管事见她听得认真,难免打开话匣子多说了几句。

直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阿池?”

空气瞬间冷凝。

姜璎牵起嘴角,对药堂管事道谢:“今日多有麻烦,改日一定拜谢。”

药堂管事看了眼走进来的刘氏母女,再看置若罔闻的姜璎,心中顿时明了,微微笑道:“姑娘不必客气。”

眼看姜璎就要离开,刘氏顿时绷不住了,低声斥道:

“阿池!你这是什么态度?”

姜璎没想到上次之后,他们还敢派人盯着卫国公府,想到常无忌带着人闯进府里的情形,她便控制不住心中愤怒,冷冷道:“刘夫人莫不是又想说我跟踪你们?”

刘氏一噎,气不打一出来,“你怎么跟我说话呢?攀上高枝儿就忘了人伦纲常、孝道礼仪不成?!”

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姜璎自然不会忘。

可孝顺二字,刘氏不配!

“刘夫人倒是记得人伦纲常,既然如此,怎么就偏忘了礼义廉耻?”姜璎丝毫不惯着,“先前在万业寺张口就是我跟踪你们,如今呢?也是我跟踪的你们?”

“妹妹……”姜宝瑜柔声道。

“你闭嘴。”姜璎冷冷道,“我算是看出来了,倒打一耙、满口谎言,是永安侯府祖传的本事。”

“你!”刘氏气得面色青白,这利索的嘴皮子,当真是可恨至极!要不是阿宝回来,她还要一直被她这老实模样蒙在鼓里!

姜宝瑜连忙扶着母亲,轻声细语道:“妹妹,养育之恩大过天,做子女的,就是父母有再多不是,也不能这样刻薄顶撞啊。”

自古以来,孝道便尤为重要。

姜宝瑜一番话,引来不少病患侧目,纷纷点头。